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学体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以其教育改革为研究目标,介绍大学体育教育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对中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根据目前体育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发现,树立"健康教育"的大学体育教育核心理念、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体育教育模式、确立大学体育教育目标并合理设计、设置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快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有利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体育生活本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体育教育,应该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把体育作为生活元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大学体育回归生活,形成生活化体育的教育理念,确立"欣赏"和"参与"并存的教育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意识,使得大学体育的授课形式和教学的手段及方式走进学生生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教学评价的五个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它伴随着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大学体育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也离不开评价。体育教育的评价就是按照现代大学的办学目标,对体育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效果、完成体育教育任务的情况及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的全面价值判断。笔者认为,现代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广泛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仅是一种狭义的评价,评价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目的是检查总结教学效果。这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体育教学活动要全面衡量和检查大学体育教学综合教育效益和强调结果与过程统一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生命教育的理念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育及学校体育的本质进行反思,对当前教育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剖析。研究指出:在学校体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以生命教育为价值取向的大学体育教学顺应了教育本质的回归,符合当前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国情。以人为本,树立以"现代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的整体教育,符合当前学校体育教学走出困境的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应用时应注意应用的原则以及课程设计的各个方面,要对课程进行前期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组织方法,做合理的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作用,从而提高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多元整合教育"模式,是在现代高校大教育观引领下,依据大学体育学科特性和"现代人"培养模式,结合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用科学发展观,将"绿色体育、知识技能、人文素质"等教育要素整合起来,从宏观上构建"多元整合教育模式",并从它的必要性、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内涵和特性加以分析研究.其目的是更新大学体育教育观念,探索构建大学体育多元整合教育模式,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审美存在于大学体育的各个环节,体育审美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本义,能防止大学体育工具化,促进大学体育以"美"启"真"扬"善"。对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的设计包括:分析学生体育学习特点、分析体育审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体育审美教学媒体、有效设计体育审美教学策略、以审美的眼光进行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学论、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专业分析,并从中抽取影响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5项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教师教育理念为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为特征的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反思性自评的定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长远目标,通过对多元化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切入点:将"体育习惯的养成"的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从"常态模式"到"动态模式";课堂内外,精炼教法,突出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三层一体"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锻炼.这些都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育正在向体育与健康教育转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大学体育教学理念,从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19,(4):13-14
研究从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入手,提出"契约锻炼"理论运用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促进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和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提高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观点,为"契约锻炼"理论运用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洪志 《精武》2013,(17):62-62,64
开展生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生存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掌握生存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大学体育教育应当成为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要渠道,对于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叉。本文就如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主要提出了以下基本思路:(1)改革教学思路,建立生存教育教学模式;(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傅雅双 《体育博览》2011,(7X):130-130
随着教育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出台,学校体育改革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实质性的阶段。以往在大学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科学性和文学性的人才,体育往往是被忽视的。近些年,为树立"以健康为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逐渐的被各大学重视。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秦燕 《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11-11,21
通过对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误区的分析,从大课程教育观、学生主体观、综合评价质量观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才发 《精武》2012,(4):4-5
针对过去大学体育教学"重科学、轻人文,重竞技、无特色"的问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大学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构建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在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体育教育进行了梳理.认为:在西南联大实行的"通才教育"体系中,体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同的教育理念使西南联大的领导层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上达成高度一致.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体育行为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保障;在遵循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同时,西南联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体育教学及评价方式,并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尽最大努力实现着体育的教育价值;西南联大对昆明地区体育的综合性贡献是客观而巨大的;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差异,三校的体育观不尽相同,其中清华大学对体育的认识程度更高一些,可以说,西南联大基本沿袭的是清华大学传统的体育理念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模式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基于新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势和教育理念,构建了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与成绩评定的创新模式,提出了以技能、健康、行为、情感为主体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模式,并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8.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益完善,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推进,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必定成为趋势。VR、AR及MR技术是目前虚拟现实成像领域最前沿的技术,VR、AR技术应用于教育已不再新鲜。大学体育专项课程理论性强、教学手段形式特殊的特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下的"沉浸式"式虚拟课堂、AR的教材形式将打破大学体育专项课程现有的教学形式、教材体系以及课堂授课方式,还会影响传统体育教学传承模式。虚拟现实+教育的模式已经一步步改变着教育体系,新的教育技术介质——虚拟现实的变更必定为体育教育带来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大学体育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公共课,其承担着大学生的体质体能训练与人文精神培养等诸多责任。其中大学体育教育的人文精神往往被表述为一种真、善、美的传统价值理想的追求。为实现这一精神追求,现代体育教育有必要回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人日常实用的茶文化思想中汲取有助于大学体育教育顺利开展的精神理念,将中国茶文化思想中怡、清、和、真的理念精华运用于大学体育教育实践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由于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思想观念、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实施方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教育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应借鉴和融合美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成功之处,构建能充分反映时代特点(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现代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