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奥林匹克文化现象反映了时代的脉搏,奥林匹克主义代表了全球人类的共同向往,所以得到了人们的拥护和爱戴。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了全球的社会现代化,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为环境保护,绿色全球计划,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了全球多层次的互动。使奥运会的意义向纵深延伸,使之成为人们长期在经济、科技、文化多方面、多层面的交流途径。  相似文献   

2.
雨蒙 《集邮博览》2008,(8):68-69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中国网通陆续推出了各种人文奥运电话卡。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化自身存在的困惑表明,单靠西方文化已不能化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困境.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应追求全球性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有机融合.作为治理国家及社会管理之道的儒家管理思想可融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儒家"以人为本"、"德治"、"贵和尚中"的管理思想及其"义利观"对遏制奥林匹克运动或奥运会的进一步异化有积极作用.儒家管理思想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有助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出人文困境.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文化理想的和谐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寻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理想和奥林匹克理想的和谐元素,发觉它们能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资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蕴涵在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奥林匹克的“费厄泼赖”与“规则、秩序”追求曾被中国文化缓行或忽视,其隐喻的社会理想具有时代价值。奥运会体现奥林匹克理想,但不该承担政治斗争的重负。体育文化理想与和谐社会理想的一致性与对话基础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社会进步。体育文化理想的和谐诉求能为和谐社会的民族凝聚力、社会道德规范和良好的文化环境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奥林匹克文化转型的流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奥林匹克文化萌芽时期,特点是具有宗教文化色彩;奥林匹克文化成形时期,具有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奥林匹克文化完善与自觉时期,体现了作为世界多元文化的包容性特征。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完成了去宗教化转型;现阶段处于由西方一元体育文化向多元全球体育文化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期奥林匹克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为消除文化差异、建立文化信任提供了实践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文化与教育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奥林匹克宪章》中明确提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以乐于付出努力、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它开宗明义地指出,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运动”。它提倡的是通过体育和文化及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建立公平的、互相尊重的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所以,概括地说,“奥林匹克…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奥林匹克教育面临的问题,探寻现代奥林匹克教育产生的社会环境与内涵;揭示奥运教育面临的过度的民族主义、国际间经济政治利益摩擦、贫富差距的挑战;并提出加强政治合作、促进正义、增强文化含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方面对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学校体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通过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促进奥林匹克持续健康发展,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为高校体育的"三自主"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使教育和文化取得双赢。  相似文献   

9.
兴奋剂与奥林匹克理想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主义等角度阐述了奥林匹克理想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文化与教育价值,同时分析阐述了兴奋剂产生的根源及其与奥林匹克理想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精神与2008年北京人文奥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获得 2 0 0 8年奥运会承办权以后 ,北京要兑现“新北京 ,新奥运”的口号和“人文奥运”的主题 ,必须在未来的近 7年时间里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通过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原典研读、活动阐释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树立正确的奥林匹克观 ;二是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哲学分析与文化批判相结合 ,构建科学的体育文化观 ;三是通过发动全民、运用多种手段形成中国奥林匹克文化的动力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奥林匹克教育是反映社会群体愿望和要求,得到广泛传播并对教育和世界文化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运动,随着北京2008奥运新年的到来,奥林匹克入住中国进入了辉煌时代,认真审视当代奥林匹克教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助于奥林匹克教育在世界的传播,也有助于中西方文化通过互补与互动达到更完美的对接.  相似文献   

12.
蔡菁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91-392,39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比较法,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太极拳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关系。研究结论: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国武术太极拳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思想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契合点,有着文化上的吻合相溶性,深刻把握这些相通之处,对促进奥林匹克的深入发展、奥林匹克思想的最终实现以及中国武术太极拳走向世界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丽 《精武》2013,(17):150-150,152
奥林匹克建筑以物质载体的形象,综合反映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文化心理,同时也以一种意叉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因此研究奥林匹克建筑的文化内涵,关注奥林匹克建筑的文化精神,对于提升奥林匹克建筑设计的文化品味,彰显奥林匹克建筑的文化魅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剖析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的使命和路径。研究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传递人类共同价值、激励全球团结共治、搭建世界交流舞台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价值相通、理念相融、实践相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逻辑理路下,对于大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需要在个体层面提升价值认知、行为自觉,在社群层面增强服务实践和社会融合能力,在国家层面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在全球层面形成包容开放和全球责任意识。为此,应构建本土化的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价值认知和文化自信;创新生活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行为自觉和实践服务能力;开拓国际化的教育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理解力和全球胜任力;完善协同化的教育治理机制,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共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在介绍区域性的湖湘文化与世界性的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基础上,分析了湖湘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对于湖湘文化的意义;旨在利用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一历史机遇,更好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湖湘文化,让湖湘文化走向世界,让奥林匹克文化影响湖湘文化,达到二者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湖南经济、社会等方面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文化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传统之间,有着明确的内在联系。研究道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相通性可为中国传统道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可挖掘中国传统道文化中适合奥林匹克运动未来发展的文化,为东西方文化跨文化的交流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文奥运与文化自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已初见端倪。全球化是一个承认和尊重差异的过程,文化的全球化并非文化的单一化,而是东西方文化共同交流、对话的过程。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是一次难得的东西文化交流的盛会。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我们要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坚持“文化自尊”的原则,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同时通过奥运平台向世界展示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实现东西间文化交流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术文化如何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交流与融合是实现武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突出拼博进取精神、突出“更干净”的格言、突出“更人性”的理念、突出“更团结”的思想是交流与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阐释了人文奥运实施的现实难度与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文奥运实施定位和具体措施。研究认为,人文奥运实施的定位应具有一定的目标层次。低层次目标是保证奥运会的正常举办;中间层次的目标是我国获得较好成绩,项目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和突破,北京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高层次的目标是通过实施人文奥运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加速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具体措施:把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奥林匹克体育观;切实体现奥运赛事人文关怀;深入推广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整理、保护和开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高市民素质。  相似文献   

20.
人文奥运与龙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文奥运必须充分开发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展示中华文明,尽显东方神韵,创造性地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