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论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对人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观和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两方面,阐述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所在。高校拥有的强大的科研优势、文化教育优势有利于我国竞技体育、竞技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2001-2004年周期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的横向比较,总结竞技体校人才培养的优势,指出竞技体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未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校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找出了影响我国高校体育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教练员队伍建设;运动竞赛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高校竞技体育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入分析制约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瓶颈,提出对策。研究认为:由于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和定位不准确、竞技体育项目设置不均衡、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运行体制不完善以及教练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致使高校竞技体育不能更好的发挥功能和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培养观念的不断更新,高校竞技体育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应该权衡利弊,深入矛盾根源,制定改革措施,以实现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苏州市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对苏州市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苏州市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路径:一是加强竞技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二是加大体育设施经费投入力度;三是健全竞技体育人才就业体系;四是丰富多级别高水平运动赛事。力求为进一步构建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竞技体育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的下位概念,既属于学校体育结构体系中一个分支,也是竞技体育结构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两者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具有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重性特征。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与高校竞技体育互动发展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良性互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诸如发展目标定位、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途径、训练竞赛体制等方面的隐性冲突。对产生隐性冲突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参与竞技体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与实践。文章通过探讨高校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没能形成与原来体委培养体制相互竞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的原因,指出:课余训练经费不足,学籍管理不规范,竞赛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都是制约"体教结合"发展的因素。进而对上海大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构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开展状况,不仅影响着我国高层次竞技健美操人才质量和竞技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竞技体育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为此,高校领导必须加大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本文对山西高校中竞技健美操运动队的管理现状及其策略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6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自豪感;体育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然而近些年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悖,出现了不和谐的方面,集中表现在了竞技人才培养的学训矛盾问题上。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问调查法,从文化三层次的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训矛盾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对我国的竞技体育机制改革提供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要从体育大国逐步向体育强国转变,离不开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其中取得的成绩有:发展规模逐渐壮大、运动成绩斐然、体教有效结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人才培养理念出现偏差、生源质量不高、运动经费和训练条件不足等。学习、借鉴美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建议,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高校与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追求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全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制度,较之我国高校更加全面、精细;运行机制更完善和科学合理;实际人才产出效果更加显著。建议突出大学生体育协会的独立法人地位;集优整合目前松散的体教结合制度建设;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理念下的规则章程。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依托于教育体系是世界体育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高校与此相关的尝试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比较,有针对性的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力图为我国高校“体教结合”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4.
"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源质量、经费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依托高校,通过整合教育、体育和企业三大系统的优势资源,联合互动,共同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据此提出构建该培养模式的客现依据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中国代表团在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与我国大学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高校主要采取"一体化"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教体企相结合"培养模式。将体教结合纳入"举国体制"、把培养人作为高校体育竞赛的重要任务以及建立完备的高校竞赛体系和良好的运动队管理模式是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刘巍 《冰雪运动》2008,30(2):47-5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汲取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认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重训轻教”、“重体轻育”、教练员水平不高、保障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发展多种培养模式、“训教结合”、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完善保障体系等对策,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决策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已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形成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进行分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等方法分析、讨论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存在储备严重不足。人才培养体制落后,资金不足,培养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创新,落实体教结合,优化后备人才培养方式以压对教练员实行竞争上岗,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等建议,以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美德澳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炼出三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成功共性之处,即:适合国情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庞大的后备人才队伍和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高水平的体育科研服务;充裕的体育经费;关注大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应积极吸收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优秀经验,改革和完善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出发,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抓住青奥会的契机,找出后青奥会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青奥会所引发的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反思,提出后青奥会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借鉴,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更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