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 竞技能力的专门化不仅和运动技术以及参与活动的肌纤维有关,而且也和肌纤维的类型和新陈代谢有关。肌纤维主要有两种类型:快收缩纤维(FT)和慢收缩纤维(ST)。代谢机能也有两种:有氧过程和无氧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排球比赛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加本项研究的六名大学男子排球运动员具有中等的氧代谢能力(56毫升·公斤·分),且股外肌中快肌纤维分布水平占优势(57%),长时间的排球比赛导致慢肌纤维比快肌纤维消耗的糖元更多,但是一点也没有出现缺氧疲劳的迹象。这些研究(的结果)建议:尽管排球运动显然是一项爆发性运动项目,但是,总的强度也许是属于小到中等,因此,有氧耐力可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8.两种基本类型的肌体纤维对运动有什么意义? 答:首先要明确,不管通过什么类型的训练,两种基本类型的肌肉纤维,即快肌纤维(FT)和慢肌纤维(ST)之间是不能互相转换的。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组成不同程度地由遗传所决定。但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使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发生选择性的肥大,快肌纤维或慢肌纤维的代谢特征和代谢能力也可相应地加强。例如短  相似文献   

4.
肌电刺激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3,24(3):54-54
肌电刺激(EMS)通过利用代谢作用的特点而征募了快肌纤维。在100-120Hz且是3-5s短时冲动和较长的恢复期下,就会发生高频刺激。高频率确保了快肌纤维的募集。由于这种刺激的结果,要么更多的快肌纤维得到发展,要么受到刺激的肌肉群中的慢肌纤维转变为快肌纤维。 在耐力性项目中,慢肌纤维更为理想,可以使用18~19Hz的低频刺激。通过延长刺激时间(到8秒)和缩短恢复期,慢肌纤维的糖原氧化通道得到加强。  ·肌电刺激(EMS)可以在不造成身体和心理疲劳的情况下,增加频率和训练的强度。  ·不会对关节和韧带造成压力,降低了受伤的风险。这…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测试了24名未受过体育专业训练的24名男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肌纤维百分纽成,并对快肌百分比与最大吸氧量、无氧功率的相关程度分别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的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均较低,慢肌纤维百分比与(V_(o2max))及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无氧功率的相关程度均不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定基础数据和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选择有氧代谢值(最大吸氧量,即VO_2max),肌力(作功峰值和做功功率)和冰上短距离滑行时间等来测试加拿大1980年奥林匹克冰球队.VO_2max值(54ml/kg、min)近似于其他非耐力项目运动员.作功峰值在膝以3O°/秒和180°/秒伸展运动时(3.62和1.85Nm/kg),在低速下与体重成正比这一点是相同的,但高速时则低于某些力量项目运动员.冰上滑行时间显示180呎快于职业队和少年A组队队员,但300呎六次重复跑速度下降较大.在这些数据中各位置队员无差异.这些资料提供了与其他冰球队员相比较的基础,并提示有氧代谢水平和高速下作功能力尚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耕  王琳 《体育科研》2002,(1):20-22
观察生活在拉巴斯(波利维亚3700m海拔)的7~15岁儿童发现①最大吸氧量值35~45ml/min/kg;最高心率188~194次/分;这些值分别比低海拔地区降低了10-20 %和10~15次/分.②无论生活在高海拔还是低海拔地区.只要在青春发育期有充足的营养供应,无氧代谢能力不受久居高原低氧环境的影响;在最大吸氧量利用率方面,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氧债的次最大值是相似的;在超负荷练习中,最大氧债和血乳酸浓度也是相同的.至今在儿童中没有观察到高、低海拔间通气阈和乳酸阈的不同,拉巴斯3700米的海拔高度没有改变7-15岁儿童的张力-速度测试中的无氧工作能力.但在30秒无氧功(温格特Wigate)测试中,无氧功率减少14-17%,这种减少可以认为是糖原酵解和有氧代谢参与较少的结果.③对久居拉巴斯的男性儿童观察发现,较差社会经济和营养条件对有氧能力没有影响;但与具有较好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相比,会导致最大无氧功率的降低(17-25%).④久居拉巴斯,不会影响儿童青春发育期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G804.7 激烈运动后小鼠肌纤维中酶活性的变化[刊,中,I]/丁 日明(黑龙江省体育运动学校)∥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3,21(2).-174-175图5参4(TY) 动物实验∥鼠∥肌纤维∥酶活性∥有氧代谢∥无氧代 谢 通过对小鼠激烈运动后肌纤维中酶活性的变化,用 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作为 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标志酶,从而标记出肌纤维运动 负荷的强度,为教练员选材并实施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 计划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鼠激烈运动后肌纤维中酶活性的变化,用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作为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标志酶,从而标记出肌纤维运动负荷的强度,为教练员选材并实施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计划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足球教室     
(1)一般耐力练习目的:提高有氧能力。练习方法①:运球折线慢跑15分钟,心率控制在150~160次/分钟。练习方法②:匀速越野跑3000米,心率控制在150~160次/分钟。练习方法③:变速跑2000米,100慢100快,200慢200快,300慢300快,400慢400快。心率控制在150~ 160次/分钟,练习3组。组间休息5分钟,心率恢复到120次/分钟以下时即可进行第二组练习。练习方法④:中速跑2000米,心率控制在160次/分钟。练习方法⑤:超长时间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钟。练习方法⑥:超过1500米以上的连续游泳。  相似文献   

11.
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和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观察力量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的超微结构以及氧化酶与无氧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受6 w力量耐力训练的影响,Gn、LDH、SDH以及ATPase含量明显升高,肌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线粒体嵴致密,表明力量耐力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机体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2.
骨骼肌纤维中的肌红蛋白对体育训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人类的肌肉纤维可以以分为两人类型,即Ⅰ型肌纤维(也可叫作慢一红型肌纤维或者慢一氧化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也时叫作快一白型肌纤  相似文献   

13.
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代谢是机体能量供应的1种主要方式,肌组织对有氧训练的适应能力是通过训练中肌肉的主动性运动而获取的。这些适应能力依靠运动训练的持续性而存在或发展;随运动训练的停止而减弱或消退。本文就肌纤维的类型、线粒体的含量、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流量等方面分析了耐力性运动中肌组织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机制以及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外界因素对这种生理变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螺旋藻对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①螺旋藻对改善运动性损伤造成的肌肉组织学结构异常,减轻肌纤维的变性坏死,促进运动后期恢复等均有较好的效果;②螺旋藻对运动性损伤引起的有氧代谢酶类活性下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恢复正常的Ⅰ、Ⅱ型肌纤维结构比例,恢复有氧代谢酶的活性亦有较好的效果;③螺旋藻对运动性损伤造成的线粒体破坏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丽  姜宁  张玥  牛燕媚  苑红  席翼  傅力 《体育科学》2008,28(4):43-47
研究目的:研究有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PGC-1α表达及由此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旨在探讨骨骼肌对耐力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生物学机制,从而为有氧耐力运动增强骨骼肌细胞氧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3周(TC)、6周(SC)、9周(NC)、对照组和3周(TE)、6周(SE) 和9周(NE)运动组,建立无负重游泳训练模型,采用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mATPase 染色分析各组骨骼肌PGC-1α表达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结果:有氧运动各组骨骼肌 PGC-1α转录和翻译水平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mATPase染色结果表明,各运动组运动后腓肠肌纤维类型百分比没有显著改变.结论:有氧耐力运动可诱导骨骼肌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但并没有导致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显著变化.提示PGC-1α可能在骨骼肌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单纯运动并不能诱导肌纤维类型转变的发生,其可能是细胞内代谢和外界干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游泳运动员的高原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翁庆章 《游泳》2004,(3):10-15
一、国际游泳高原训练的进程游泳是开展高原训练较早的一个项目。20世纪60年代,苏联、民主德国游泳运动员率先进行了高原训练,稍后美国、日本也加入了此行列。1964年在墨西哥加拉普城(Galapo)的游泳比赛中,美国教练员康西尔曼(Counsilman,J.)观察到墨西哥运动员在100米游泳中比其他(来自平原)运动员快3秒,他们每50米少划水0.6次;游200米时快2.7秒,每50米少划水1.6次;游1500米快21.3秒,每50米少划2.7次。由此认为,运动员经高原训练后,在适当时间参加比赛可提高竞技能力,并以长距离的幅度最明显,显示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通过高原认D练得到了发…  相似文献   

17.
(一) 随着人体工作强度的逐渐增加,体内乳酸也先慢后快地堆积起来,乳酸开始迅速增加时的运动强度我们称为无氧阈。wasserman1973年对无氧阈有过如下定义:“无氧阈即为在代谢酸中毒和伴随而来的气体交换发生变化时的工作水平或耗氧水平”。我们认为,无氧阈可以看作是引起血乳酸急剧升高的最小强度,它是体内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折点。小于该强度,有氧代谢占优势;大于该强度则血乳酸急剧上升,无氧酵解占优势。金特曼认为,当血乳酸超过4 mM/L  相似文献   

18.
三、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 1.肌肉有氧代谢的意义 人体安静时,ATP的代谢率低,CP不动用,乳酸也不堆积,有氧代谢就可满足要求。故有氧代谢是人体安静时的能源。当人体由静到动,由慢动到快动时,ATP的代谢率增高,CP动用,糖酵解发生。由于CP和糖酵解的供能有限,只能满足持续工作时间较短的运动项目的需要,故持续运动时间较长(一般在3分以上)的运动项目的ATP再合成,就主要依靠有氧代谢。故有氧代谢是持久运动时的主要能源。运动停止后,人体便处于恢复阶段,其中包括糖元和CP的恢复,以及乳酸的消除。由于CP为肌肉大强度工作和应急时的能源,故CP的恢复不仅发生在运动停止后,一旦运动过程中ATP的有氧生成率大于分解率时,也可发生CP的恢复以保证肌肉再次大强度工作和应急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肌肉类型运动员的肌肉由快肌纤维(白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红肌纤维)构成,其比例是不相同的。多数短距离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占的比例大,长距离运动员的慢肌纤维则占更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到有效的陆地恢复性有氧训练手段,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方法:运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亚乳酸阈、130~140次/min、110~120次/min匀速有氧跑组、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和110~120次/min自行车组,在2010年全国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不同时间点血乳酸、肌酸激酶、肾上腺素等生化指标,分析对比不同恢复训练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速滑运动员赛后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 min,且随运动距离不同而存在差异;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能有效促进乳酸消除,运动安排适宜时间为20~25员min,也有助于运动后血清肾上腺素恢复;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乳酸清除速率及肾上腺素恢复较110~120次/min快,25~30 min乳酸基本恢复,但肾上腺素恢复较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差;不同恢复组赛后血清CK差异不大.结论:个体乳酸阈心率-(30~35)次/min自行车恢复训练是上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陆地恢复方式,能有效促进速度滑冰运动员疲劳的消除;亚乳酸阈强度匀速有氧跑可促进植物神经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