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析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人的意识及体育意识的形成发展的诸因素基础上指出,在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中,大学生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方法,不断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才能适应现代化工作和生活的节奏。  相似文献   

2.
在对体育习惯、体育意识与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等概念界定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提出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习惯对策,以利于对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管理,引导在校大学生理性地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课程目的不仅在于增进身体健康,而且还有传承体育文化,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意识、能力与习惯;建立“课程目标——领域(或直接称为内容)目标——水平目标(或年级目标)——某水平的内容目标”的目标层次体系;取消“运动参与”的单列目标,将“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和体育锻炼”等目标内容纳入其他目标中;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合并成为“促进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取消“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设“思想品德”或“品德与行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运用试验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初步揭示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使大学生在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锻炼效果的认知和体育情感的投入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锻炼,增强了体质、增加了自信、减轻了压力;树立了正确的体育理念;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锻炼意识的增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构成1.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等。2. 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由认知能力、参与体育活动能力、自我锻炼及评价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所组成。(1)认知能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是以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锻炼目的、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也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50年代的“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  相似文献   

6.
当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为逃避学校体育锻炼的要求,竟花钱“雇人代跑”,一方面反映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下降、诚信的缺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高校体育体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代跑”现象反映高校体育体制问题的研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代跑”的出现主要是学生自身存在问题,但从顶层设计角度分析,学校层面存在以下问题:(1)体育课成绩学分低不能引起学生重视;(2)体育课成绩未纳入综合素质考评;(3)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硬任务”。  相似文献   

7.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改革大学体育教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化程度越来越高,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代替,体力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人们为保持健康的体魄,必须进行适宜的锻炼。能否坚持经常的锻炼,则取决于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终身体育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设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旨在设计科学、有趣的寒假作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设计中以学生的学情和身体素质出现的“天窗期”为思路,利用Excel在线表格实时点击完成,激励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开学以后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再次进行测试,对进步学生颁发相应奖励,使学生经过寒假的体育锻炼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还能增强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与实施和“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 ,体育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从总体上看 ,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普遍存在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未摆脱以重复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旧课程体系 ,教材内容的选择仍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 ,教学方法仍以竞技运动训练为依据 ,教学目的仍旧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已日渐显露 ,培养的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差 ,体育健身知识匮乏 ,大多数学生很少自觉进行课外锻炼 ,走上工作岗位后 ,就中断了体育锻炼。这充分说明 ,学校体育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与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大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现状的调查 ,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设想 ,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行为习惯 ,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  相似文献   

11.
徐琳 《体育世界》2008,(11):55-56
“健康第一”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体育理念,这一理念实施的好坏和是否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能否持之以恒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直接相关。然而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当薄弱,这就必须从重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达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服务育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之新     
《新体育》2012,(1)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可以说,这是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宗旨。其作用就是引导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不断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其目的就是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综合发展,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坚持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总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强化学校体育的“桥梁”作用和“奠基”功能,有利于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素质,指导和帮助青少年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终身受用和终身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进行研究,认为当前农村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和农村居民的体育知识普及程度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经济发展不均衡、体育场馆资源欠缺、农村人口流动性、体育组织和领导机构不健全是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外在因素。提出普及体育知识、提高体育锻炼意识,繁荣农村体育文化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意识,要从学生抓起,要突出解决好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改变目前体育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保证终身体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1影响目前中职生体育锻炼的因素1.1由于体育学习目标未设置或不明确,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困惑,有40%的学生选择了刻苦用功学业,45%的学生选择上网、逛街和游玩,还有7%学生选择其他休闲方式,只有8%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受此影响,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逐渐下降、淡化。  相似文献   

17.
试论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际上掀起的终身教育浪潮,特别是日本倡导的“生涯体育”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终身体育的发展。由于终身体育是受终身教育的制约,因此,必须实施终身教育指导下的终身体育的改革,并建立一个整体结构与优化终身体育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明确“终身体育”、“终身体育锻炼”、“终身体育锻炼者”等系列概念,确立我国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专  李平 《四川体育科学》2006,(2):94-95,98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阶段。只有使学生真正具有了体育意识,才能实现大学生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轨,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所以,必须把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使其培养的对象在大学毕业后,仍然能够成为终身体育锻炼者,为国家建设保证良好的体魄。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改变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方式,扩大了体育锻炼人群的范围,增强了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的促进使得体育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成为体育锻炼者之间良好的沟通纽带。利用体育社交媒体进一步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十分必要。借助体育社交媒体的平台,让居民形成全民健身的意识,为居民体育锻炼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对教师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抽样调查,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泉州市区教师体育观念和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教师体育意识、参与体育锻炼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