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杜凯 《冰雪运动》2012,(3):17-20
赛前心理准备被看作是高水平运动员成功的必备能力,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调查表明3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认为在赛前会出现睡眠不良的状况,13%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感觉食欲状况不佳,不能达到最好的生理状态;过分看重比赛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3%,受完成指标影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1%,4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对场地环境可能出现干扰的信心不足;个性特点、过分的看重比赛结果和缺乏自信是影响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针对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自我暗示、自我调整等措施积极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殊性,对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探讨就更为重要。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表现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对比赛各种状况的正确认知、合理的个人能力定位、良好的情绪状态、较高的捕捉战机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提出采用培养专业兴趣、激发正确的比赛动机、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素养等方法调控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心理训练是影响运动成绩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为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针对少年短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得知少年短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有:日常的心理训练;训练中的说服诱导;自我的心理调节;赛前的强化刺激等。  相似文献   

4.
耿丽  刘翠佳 《冰雪运动》2011,33(3):8-10
比赛中短道速滑的起跑,对于整个比赛的过程和最终取得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动员起跑时不良起跑心理状态表现为训练和比赛动机障碍、过度紧张性情绪障碍、焦虑性情绪障碍、抑制障碍,提出采取消除紧张情绪、消除焦虑和畏惧情绪、生物反馈法、集中注意力、念动训练法等方法与手段调整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徐凯男 《冰雪运动》2007,29(4):69-70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克服困难,保持适宜的心理状态,取得理想比赛成绩。阐述了心理准备的作用与任务,提出采取变换训练环境、制造比赛氛围和模拟比赛等手段进行赛前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6.
吕游 《冰雪运动》2013,(3):19-21,25
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妨碍完成比赛目标的情境中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或策略,能够帮助运动员调节自身情绪,在比赛中存储更多的心理能量,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正常的技战术水平。典型逆境、可预见性逆境及不可预见性逆境三种类型是短道速滑运动员面临的主要逆境类型,通过明确短道速滑逆境产生的类型,避免单纯追求最佳表现的心理,树立逆境正常、顺境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心态,详细制定赛前比赛方案,积极回应逆境事件等具体措施,从而将比赛中发生的不利于发挥运动的水平的因素控制在最低影响范围之内,保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中心理定向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良好的心理定向,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处于较佳的竞技状态;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的战术定向,能获得较好的比赛成果.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后心理定向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短道速滑项目特有的比赛心理应激特点决定了从事该专项的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研究对象为备战第18届冬奥会的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研究时间为18个月。研究结果表明,所实施的围绕冬奥会赛前系统训练阶段和冬奥会临赛前阶段的心理能力培养体系对增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心理稳定性的心理能力培养是合理、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影响短道速滑运动比赛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理想心理状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短道速滑比赛中,在技术、体能、战术、心理等素质比赛所需能力方面,对运动员的要求都已达到相当高度。因此,在对儿少短道早期训练中,根据儿少运动员特点和短道速滑项目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训练,将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女子速度滑冰1 000 m比赛后程降速是制约其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运用现场录像与计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女子速度滑冰1 000 m项目的运动员后程降速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认为教练员的训练理论知识水平,训练过程的科学化监控程度,运动员的体能,比赛的技战术能力和心理素质是运动员比赛中后程降速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加强运动员综合素质,科学监控训练过程与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丰富和完善对我国女子速度滑冰的理论研究等建议与对策,提高女子速滑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赛前心理准备是轮滑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是比赛取胜的关键。对轮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比赛前的心理特点提出注意力转移法、自我暗示法、调整呼吸法、表象重现法和模拟法等训练方法,为轮滑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运动心理测量方法、运动训练实践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特点与运动成绩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年龄、运动年限、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赛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速度滑冰大全能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的消除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速度滑冰大全能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和疲劳的恢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速滑大全能比赛的特点及其运动员比赛中机体能量供应的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大全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疲劳的原因和机理,探讨速度滑冰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产生的部位和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和心理性恢复等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和恢复运动员比赛期间疲劳,为速度滑冰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疲劳消除和恢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化、系统化训练的基础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挥出技战术水平的前提。结合多年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比赛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心理状态主要受到赛场条件、队员生活方式、教练员等客观因素与自我评价、目标定位、动机引导、自信意识、注意力、情绪、意志品质、大脑功能状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针对影响或诱发每个速滑运动员比赛不良心理状态的主导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以及合理的调节是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的关键,更是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形成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差距较大,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在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薄弱,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自身条件、基础训练的水平和科学性决定了能否多出人才,出优秀人才。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文化知识水平、是影响其成长的自身因素,训练保障条件、竞赛制度及竞赛的公平性、家庭条件是影响其成长的环境因素,教练员的训练理念、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的控制是影响其成长的训练因素。提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主要应进行全面身体训练,结合专项、重视专门能力的培养和系统传授技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打好发展基础:加强基层体校教练员的业务培训,做好教练员的训练理念的转变工作,建立合理的竞赛激励机制,以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与提高少年运动员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18.
在花样滑冰竞技体育激烈竞争的今天,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对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综合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舞蹈感觉、音乐素养及文化底蕴成为影响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加强舞蹈感觉训练,增强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艺术修养等提高我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综合能力有效途径,为提高我国花样滑冰运动整体竞技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