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体教合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战略思路,加强体教结合,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以附属竞校为龙头、建立以地市为单位的羽毛球业余训练网点基地的体育培养结构。1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及方向根据羽毛球项目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选拔、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以贯彻全省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业余训练工作按照"体教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成绩共用"的指导思想,发挥竞技体育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中、小学校业余训练,积极发现、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使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由小到大,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做法是: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为保证体教结合工作的正常开展,体育局负责业余训练的组织、管理及训练工作,并从体彩公益金中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  相似文献   

4.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Ⅱ),对1992-2011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关键词和作者共现图谱,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同项目或地域后备人才培养是研究热点;除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保持"热度"外,其他热点研究均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5.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看似文字表述上的一点点差异,其内涵却截然不同,它们决定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模式.论文在辨析两个概念本质差异和各自产生的根源基础上,论证了推行"教体结合"模式的意义,认为:"教体结合"模式下的学校竞技体育是当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四川省业余训练走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逻辑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业余训练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未来的走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5年,四川省业余训练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制约四川省业余训练长足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在新时期,四川省业余训练应当根据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趋势,结合四川省特殊的经济、社会、体育发展实际,确立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的目标定位,选择"多元化"的业余训练模式.为此,新时期四川省业余训练要以调整"体、教结合"为突破口,鼓励支持多种力量开展业余训练工作,努力建成符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途径向重点依托教育系统方向转变,最终实现业余训练"多元主体"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业余训练是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起点,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我市在开展业余训练工作中,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各种模式,总结新形势下体教结合的新特点,巩固和发展首都的业余训练阵地,为竞技体育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做出了贡献。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走体教结合的道路,是保证业余训练持续稳定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 在当前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中,为了满足学校体育为竞技运动培养后备人才与作贡献的要求,出现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图建立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一条龙体制,把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国家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将业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将体校训练与学校培养结合起来,并要求学校运动队队员能够承担参加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投入、规模、运动项目与“体教结合”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研究认为,陕西省后备人才培养投入维持在较低水平,业余训练资源严重匮乏,投入渠道单一;三线队伍规模略呈下滑之势,“金字塔”人才流动结构失衡,选材面日趋狭窄;优势与新兴项罔的训练规模有所扩大;“体教结合”工作政策引导力度不够,政策驱动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刘巍 《冰雪运动》2008,30(2):47-5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汲取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认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重训轻教”、“重体轻育”、教练员水平不高、保障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发展多种培养模式、“训教结合”、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完善保障体系等对策,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决策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参与竞技体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与实践。文章通过探讨高校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没能形成与原来体委培养体制相互竞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的原因,指出:课余训练经费不足,学籍管理不规范,竞赛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都是制约"体教结合"发展的因素。进而对上海大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构想。  相似文献   

13.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14.
<正>1后备人才教育培养机制的改革必要性"举国体制"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他曾经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独立运作、教体分离、自成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集中"业余体校模式,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技体育朝着社会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业余训练"体教结合"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利用江苏省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使江苏省篮球后备人才业余训练体制进一步科学化、先进化,探索一种适合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体教结合"的模式,为省队、国家队、国内外高水平的俱乐部队输送现代型人才是我们的研究目标.逐步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体教结合)一条龙的训练体制和培养制度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根据目前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指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将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模式并存,体教结合是我国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从陕西省"体教结合"模式下培养渠道的实际情况入手,审视我省"体教结合"模式下三种培养渠道的发展对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价值作用,从中进一步为有效地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献计献策,并针对性地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河南省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重金牌运动而轻运动普及的主导思想严重,篮球运动的参与面和普及度越来越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刚刚起步,管理体制不健全;竞赛体制不合理,业余训练指导思想偏差;教练员知识更新慢,训练缺乏科学性;投资渠道单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训练设施落后.提出今后发展对策:确立篮球基础项目位置,扩大后备人才数量;深化改革,加快篮球实体化建设;加强体教结合,构建新的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省运会竞赛杠杆作用;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9.
高校应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业余训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业余训练向高水平竞技训练方向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竞技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体育管理模式,走教体结合的道路,逐步把发展竞技体育的中心引入高校,是我国今后培养高级竞技体育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体教结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培养理念和体制已经在上海各级中小学逐步实施起来.占上海市中小学生总数1/3的农民工子女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潜在的资源库.通过对上海市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现状的调查,包括农民工子女参加训练的意向、家庭的经济情况、学校的师资和训练条件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查,为鼓励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参加竞技体育业余训练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