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原环境下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影响及营养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品鑫 《体育世界》2010,(10):41-42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结合高原训练对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中生理机能方面的变化等特点,同时在营养恢复方面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旨在改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提高足球运动员耐力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2.
耐力素质是中长跑运动员的最重要的运动素质,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是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有氧基础练习、有氧问歇跑、长距离反复跑等,无氧耐力训练包括无氧间歇跑、问歇短跑、长距离变速越野跑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训练策略进行了研究,为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包括速度、耐力、爆发力和灵敏度等多个方面。针对这些特征,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训练策略,包括合理制订训练计划、重视有氧和无氧训练的平衡等,以期为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利用心率变化情况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监测,对于广大基层速度滑冰教练员是简单、实用和可行的训练方法。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了公式法、生理反应法、呼吸变量法等心率无氧阈测算方法;并对心率无氧阈、心率负荷与训练强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心率无氧阈分析,提出了培养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心率负荷带训练模式,心率负荷训练间歇模式,以及不同年龄的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的心率负荷参考值对应表。  相似文献   

5.
乳酸阈训练对蹼泳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个体乳酸阈对18名青少年蹼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进行了8周实验研究,纵向观察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三种方式对运动员有氧耐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方式在个体乳酸阈强度训练下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指标均具良好的生理效应,但从有氧耐力所获训练效果显示,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方式最优。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有关足球训练负荷的研究成果,有益于教练员明确训练效果,控制训练过程。运用4mM/1乳酸浓度的无氧阈检测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长跑项目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专项速度耐力"。根据这一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有氧--无氧混合代谢的能力以及无氧代谢及相应的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1耐力素质及其训练耐力素质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分为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耐力、混合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无氧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其中有氧代谢供能  相似文献   

8.
提高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手段的生理学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对足球运动的技术特声、和供能方式进行了剖析,指出提高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主要是提高心血管耐力而不是持续跑的肌肉耐力。首次提出有氧能力的提高要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采用某些无氧训练手段去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足球运动项目特点,通过对我省高校的高水平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的专项有氧耐力训练,对比训练前、后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及在比赛中的表现,说明专项有氧耐力训练对提高足球运动员体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足球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丁建生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3):10-11,16
对足球运动供能特点的分析揭示,足球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以无氧耐力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为此,我们必须遵循足球运动耐力发展的规律,从当前与今后发展的需要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战训练,以达到迅速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耐力水平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有氧耐力是人体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一,最大摄氧量是客观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本文对有氧耐力的重要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有氧耐力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梳理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新方法。耐力性项目的连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紧密,而无氧阀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氧耐力训练在很多项目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法,对参加第7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14名大学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准备期进行4周以无氧阈强度和有氧无氧混合性负荷为主的有氧训练。结果表明:有氧训练显著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后同级负荷血乳酸降低,曲线右移,有氧能力提高。同时,绝对力量、速度耐力和耐力力量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8名业余马拉松运动员为实验对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为期三个月的训练中使用心肺功能测试仪、功率车、气体分析仪等仪器测定运动员相关指标,从而得出两组别之间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与没有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进而提高有氧耐力。此为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及教练员提供了一个新的训练方向,并有助于减少伤病的发生。在对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进行调查和观察中还发现,我国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在有氧耐力训练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训练方式单一、密度较小、排斥无氧耐力的发展等,这会导致身体姿势僵硬、对心脏泵血功能刺激较小、成绩提高慢的结果。使用为期三个月的功率车专门针对业余运动员进行有氧和无氧综合训练,结果显示:实验前后两组别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均有改变,使用功率车参与训练提高有氧耐力和无氧阈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训练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徐雪 《中华武术》2014,(2):42-45
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5%,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前言人们普遍认为,西德甲级足球队除了运动员个人技术完美、战术配合好以外,还以其比赛速度快而见长。比赛速度以良好的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以及有目的的训练为基础,因而在某些甲级队足球俱乐部里,耐力训练是由受过田径训练的教练员负责安排的。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耐力训练看作是有氧或无氧训练,那么,耐力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产生能量的能力。在以下这些生理机能方面,因适应训练所获得的提高,将会产生大量可用于维持肌肉工作的能量。一、有氧训练查阅目前运动生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都提出了两种强度——高、低强度的训练。许多最佳耐力运动员的训练方案,似乎都包括了这两种训练形式,。低强度训练,是指以低于运动员无氧阈的强度所进行的跑步练习。低强度训练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马拉松是一项以有氧耐力为主的长时间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的好坏,直接影响成绩。耐力是基础中的基础,直接反映出一个运动员能源物质储备的大小,有氧代谢能力的高低及运动器官组织的抗疲劳能力的强弱。运动生理学分析:马拉松的供能形式是98%的有氧,无氧供能仅占2%。它的训练负荷应保持较高的耗氧水平,目的是打破摄氧量与需氧量之间的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有氧能力,在训练中需要进行高水平的耗氧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在实际训练中无氧代谢练习仅占3%,有氧无氧混合练习占1 7%,而有氧代谢练习要占80%。科学地提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训练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对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有氧耐力、无氧耐力)与运动能力(力量、速度、灵敏和柔韧等)以及专项技术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实施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足球运动员主要供能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距离、时间以及比赛中血乳酸的生成等方面,从能量的生成和供给方面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供能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阐述了足球运动员的供能是以有氧为主。指出足球训练不应偏废某一供能系统,而应根据身体活动能量供给的比例合理地确定多年或全年的有氧和无氧代谢供能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针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活动方式、距离、时间以及比赛中血乳酸的生成等方面,从能量的生成和供给方面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主要供能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阐述了足球运动员的供能是以有氧为主。指出足球训练不应偏废某一供能系统,而应根据身体活动能量供给的比例合理地确定多年或全年的有氧和无氧代谢供能训练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