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农业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51-1056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 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 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稻单一种植的土地面积每增加9.1%可以节约100h劳动时间;③虽然水稻单一种植的农资投入水平较高,但并不足以阻碍农民选择水稻单一种植土地利用方式;④民族文化与心理因素延缓了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的消亡速度。本研究中,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农民的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资源环境效益,如何科学改进传统土地利用方式,使其在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之间达成平衡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景洪市双季稻区水稻种植习惯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一年2熟,即早稻和晚稻。这样的种植模式只能解决温饱,经济效益低。近年来,我市农技人员为了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域优势,在种植实践中探索创新出鲜食甜玉米—水稻—水稻一年3熟的栽培模式。栽培中,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采用塘泥育苗和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措施,提高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两季水稻每666.7m~2产量达1100千克,一季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农业种植现状堪忧,因此,需要在农业种植中推广立体种植技术,也就是发展立体农业。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本文结合西瓜吊蔓立体栽培技术分析了立体种植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土地稀缺,人们向往能在有限的空间发挥种植爱好,想出了很多方法,开发空间资源,露台、阳台、平台、小庭院都得到了开发运用。有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等,本篇论文是在多年种植经验基础上写出来的,种植品种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小西红柿栽培简要说明,仅供爱好种植朋友一阅。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9,(4):5-5
据巴西科技部网站报道,巴西国家技术研究院正在加紧研究第二代生物乙醇技术,以利用各种生物物质,主要是各种生物废弃物,包括甘蔗渣、各种植物纤维、秸秆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业的废弃物作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从而大大降低生物乙醇的生产成本,并可节省种植甘蔗的土地,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论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文  王雄  万涛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2):171-172
土地整理是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就目前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只重视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往往忽视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这一实际问题作了分析,并就此问题从制度上和技术上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洪概平 《科教文汇》2012,(21):129-130
混农林作业法是清除土地后先种植粮食作物的森林管理体系,接着种上想要种植的树苗,待树苗成木材后即可收获。历史研究表明,森林管理的演替系统遵循混农林作业法模式已至少有三个世纪了,在少数民族和汉族人群中都有使用。这些体系的还原能力与经济和社会因素息息相关,这些因素使树木种植的方法成为中国南部高原地区居民使用土地的适应策略。梅州可利用此作业法发展林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用地呈现紧张局面,为缓解土地资源的紧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新技术被普遍利用在农作物的栽培或施肥上。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推进农业节本增效,促进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发展,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有效措施。这一技术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本文阐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存在的局限性,系统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双季作物大豆也是大豆的一种,而且可以占据大豆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大豆是农作物的一种,而且大豆的生长环境与产量有直接的关系,土壤、水分都影响大豆的生长,特别是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时候,产量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轮做的方式在农业种植上很普遍,尽管从总产量上看,轮作方式产出的作物总量要比单一种植的产量要小,但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上看,取得的经济效益更大。本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了在不同的土壤含水情况下,双季大豆的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研究提出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该项研究可对今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预算,提供项目效益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榆树市基准地价测算为例。详细阐述了土地的立体空间区位对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的影响。提出在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中,引入土地的立体空间区位因素修正可以有效防止测算的基准地价违背地价形成规律,使评估的地价更符合客观实际,以利于政府招商引资。协调土地市场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般情况下,农户土地的使用要素具体表现在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实践的差异上,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不仅是对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当地政策的响应,而且还是导致土地质量变化最直接的外部原因,本文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与管理实践下的土地经济效益作相应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农林业是世界传统农业中一种古老措施的新名称——一种综合利用土地的方法。即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种植多年生树木、各种作物,有时饲养动物。农林业也是组织科学活动的一个新领域,科学家们试图学习同时也改进传统的措施。这种方法产生的经济效益与过去的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的工作效益相类似。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农业发展方式发生较大转变,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较大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有限的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农业资源,使之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历史的演变.从大航海时代、殖民主义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历史演奏的基调一直铺陈在有限资源的争夺之上。唯今日争夺的标的.已由昔日的土地、人口、自然资源,转移至知识以及知识的转化与产出,因为在现实世界中,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的精神创作可以对有限的资源作更加有效率的运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益。例如硅元素.在人类发现硅的原子结构用途后.它成为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容积率在土地利用中的必要性和容积率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关系,指出容积率的确定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最后对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容积率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双拱三膜半地下式阴阳棚日光温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种植通过提高环境温度,加速植物光合作用、缩短生长周期,进而提高经济效益。由于温室建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在大规模推广温室种植时,为确保透光率、合理利用土地,就必须依据当地太阳光照射情况严格计算温室间距。在西藏推广温室过程中,人们往往过于追求温室室温,忽略这一问题,造成温室间距过大、土地冗余严重,无法带来预期经济效益。文章结合西藏气候特点,在双拱双膜日光温室的基础上增加一层薄膜覆盖,通过半地下式及阴棚的结构设计,提高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和夜间保温效果,满足人们在藏北地区冬季生产蔬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刘黎明 《资源科学》1993,15(3):11-17
水土流失是冀西北黄土丘陵土地退化和农业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粗放耕作,广种薄收等因素又使该区土壤侵蚀日益严重。本文应用遥感方法通过对典型市区涿鹿县石瓮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定量分析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整及其主要问题的剖析,将水土保持规划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充分体现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原则和土地资源合理原则,以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统一的原则。初步提出了一套河滩水浇地基本农田带——梁峁缓坡地集约经营梯田果林带——梁峁陡坡地旱作果粮间作带——梁峁顶部缓坡地旱粮作物——土—石过渡区、石质山灌木林和用材林带的以农果为主、多种经营立体布局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地利用模式,在冀西北黄土丘陵区县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  吴群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08,30(6):932-938
以对全国14省25县(市)496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免征农业税后大多数农户在扩大土地利用规模、增加土地投资、进行土地改良、减少抛荒(撂荒)、提高农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总体意愿大为增强;农户土地投入明显增加,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户主文化程度的影响,这种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土地利用结构方面,绝大多数农户种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的面积有较大变化,但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面积变化不大,以郊区农户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变化也有限;农业税免征后,农户防止土地退化的措施增加,但仍倾向资金需求较少的手段。最后结论认为,免征农业税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短时间内,农户土地利用的意愿和行为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积极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和改善土地的利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