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丁学谦  吴群  刘向南  谈林沂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11):2233-2246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情况,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探究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6—2019年中国“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呈现“低发展水平、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②3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更高,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但耦合协调度没有达到协调发展阶段。③经济实力、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规模对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能力、环境规制、政府能力及金融效率则不利于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对助推3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勇荣  何彩莲 《大众科技》2021,23(8):146-151,30
明确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状态和时空规律对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07-2017年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 表明:(1)我国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等级从严重失调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转变;(2)省际间耦合协调度及相对发展度变化值差异较大;(3)我国高等教育由超前型向滞后型转变,但总体上经济建设程度超前于高等教育发展;(4)产业结构、经济规模、高等教育规模和教育经费投入是影响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可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建立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和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实现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境内西北段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该区域内各城市群间任意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空间呈不均衡分布;(2)三系统综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以过渡型为主,既有升入协调发展类的基础,又面临跌落至失调衰退类等级的危险;(3)针对三系统综合协调呈现不同特征的城市,如综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大系统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三子系统等级均较落后等,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发展;(4)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指数是制约城市综合协调度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三系统综合耦合度,预防其割裂、脱节。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但鲜有研究探讨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科技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水平,以及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各地区创新发展水平保持平稳,但地区差异非常显著,北京远超其他省份;(2)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特色明显,制约因素突出;(3)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关联性最强;(4)创新发展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初步实现协调发展,除北京外,耦合协调度结果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相关"态势。  相似文献   

5.
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境内西北段5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系统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函数及综合协调发展度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该区域内各城市群间任意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空间呈不均衡分布;(2)三系统综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以过渡型为主,既有升入协调发展类的基础,又面临跌落至失调衰退类等级的危险;(3)针对三系统综合协调呈现不同特征的城市,如综合协调度水平较高、三大系统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三子系统等级均较落后等,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加以调整发展;(4)该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发展指数是制约城市综合协调度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和战略机遇提升三系统综合耦合度,预防其割裂、脱节.  相似文献   

6.
构建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然后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了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存在天然契合的互动关系,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研究了 2010-2018年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相对滞后状况.计算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明显共生关系,虽然湖南省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大致呈上升趋势,且湖南省14个市(州)均表现为耦合度大于耦合协调度;(2)就空间角度而言,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中部向西北、东北部扩散的态势,张家界的耦合协调度最高;(3)从时间角度来看,2010-2018年,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滞后程度与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程度不断改善,中部地区(衡阳、邵阳、株洲)改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李晓钟  杨丹 《软科学》2016,(11):19-23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经济、环境系统与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相结合,以从三元到五元系统的绿色发展视角研究中国不同区域2005—2019年之间关于水资源-能源-粮食绿色发展综合指数的时空差异、耦合协调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各省份五元系统绿色发展指数总体不高,发展趋势较为平稳,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差异;(2)大部分省份的五元系统耦合协调度都在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区间,耦合协调度水平还比较低;(3)五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大多数年份内都呈现出显著正向的空间自相关,表现为正向的空间集聚现象;(4)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类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的特性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各类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虑到每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空间上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以提升本区域和邻近区域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玲  段尧清  王冰清 《情报科学》2020,38(1):162-168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的耦合模型及其评价体系,实证分析模型间的耦合协调 度,为推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与政府开放数据进程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LDA模型分别提取数字政府 建设与政府开放数据的核心要素,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模型及其评价体系;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函数,构建评价体 系的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实证分析评价体系的耦合值和耦合协调值,探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 与政府开放数据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结果/结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目前都处于发展阶段初期, 且政府开放数据发展水平高于数字政府建设;二者的耦合等级属于中度耦合水平和良性协调耦合,有待政府、公 众、企业等各方协同参与,共同促进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和政府开放数据的良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态学视角的类比分析法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此理论模型,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  方世明 《资源科学》2014,36(1):206-216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评估钢铁产业链“资源-经济-环境”耦合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估和能值核算构建了耦合系统模型,从产品、企业、行业层面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链耦合机制,结合废钢回收率讨论并识别了影响各层面主体耦合的关键驱动政策,以期为行业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①中国钢铁产业链主体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差异,总体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规律;②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中影响产业链耦合的主导因素是资源-经济维度;③随着废钢回收率的显著提高,“去产能”“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政策可对钢铁产业链不同类别主体的耦合产生积极影响。为提高中国钢铁产业链韧性及抗风险能力,本研究从多类别主体角度为产业链综合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敏晰  马宇  刘威  王亚杰  李新 《资源科学》2021,43(3):577-587
中国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策略之一,探索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关系对资源生命周期内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耦合机理,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绿色发展指标构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中国2007—2017年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①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先降低后增长,2015年受国内外政策、市场环境影响达到峰值,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政策作用效果显著,环境治理成效明显;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优化趋势不明显,分为2007—2010年的耦合改善阶段、2011—2014年的耦合降低和2015—2017年的耦合改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循环利用中资源的高投入、废弃物的高排放以及低水平的资源循环。应从控制资源投入和废物排放量的层面完善资源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规范资源在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中的流动,进一步采取协调两系统的措施强化两者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沿海地区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有助于推动沿海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快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逐步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的转变。通过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协调模型,构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12年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区、市)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的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的耦合度,除海南之外,都在磨合型耦合与高水平型耦合之间交替出现。广东海陆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高,逐渐由中级协调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改善;河北的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处于严重失调衰退水平;其它地区居中,大致在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之间反复和倒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二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优化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区域间差距不断扩大。各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99~0.654之间,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整体显现出“东高、中平、西低”的空间格局,以及“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性。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市场竞争程度、政府科技创新支持、环境规制、区域城镇化率等因素对我国省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据此,基于这些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提出了促进区域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差异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清洁能源是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的核心逻辑要素,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基于2014-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清洁能源行业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发现,科技创新与清洁能源耦合度逐渐增强、稳步提升,却还不够充分,由此导致我国能源转型仍处于“口号大于实际行动”的爬坡阶段,需通过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与清洁能源的耦合度弥补对能源转型的促进不足。并基于实证分析研判下一阶段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浪潮会愈演愈烈,清洁能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