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基于S曲线对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前处于成熟阶段,尤其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在2000年前便已进入成长阶段。依据S曲线发展的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阶段分为"要素-结构-功能-成本"四个阶段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个阶段提出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中介、国外等的多主体协同创新战略,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提供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任务紧迫性。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首要任务是创新,结合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的概念及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存在的现状,并给出其演进中知识权利演进的数理描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演化结构的影响因素、阶段特征以及不同阶段演化进程的数理模型。本文的研究对推动新产业技术链中知识权利的分析将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丽中国是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复杂巨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可以破解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双重危机,而且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天然的耦合性。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熵值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动态耦合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发现:(1)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和美丽中国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现稳定上升态势,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对滞后;(2)新能源汽车产业-美丽中国系统耦合度始终处于由拮抗向磨合过渡的阶段,但两大系统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耦合协调效益正在逐步提升;(3)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系统与美丽中国系统协同发展功效持续增强,耦合协调度将从中级协调跨入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技术生态位作为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来研究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在将态势观点引入技术生态位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的视角分析了生态位态势的愿景、力量和知识三个机制,在此前提下阐述了技术生态位态势的四个阶段。以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的实地调查结果,分别讨论了三个机制作用下的生态位态势。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均拥有不断成长的技术生态位网络和稳步发展的技术生态位态势,其中辽宁省的技术生态位态势处于填满期,吉林省处于原型II期,而黑龙江省处于胚胎期。根据实证结果,研究有重点地针对四个阶段的技术生态位态势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技术生态位理论在我国区域新兴技术产业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管理》2013,(2):32-38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随着石油等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日益短缺,研制、生产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性的行为,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纷纷制定目标,出台激励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同样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重重障碍。本文以小型纯电动汽车为突破口,就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纵横》2011,(9):43-47
广东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当前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出台的《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15年,形成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产能,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5%左右;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体系、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的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并为此制定印发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1-2012年)》。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内,高质量增长将是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首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其次分析了当前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师资、课程、实践等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调研并针对现存问题,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当前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以期为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以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跨学科交融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从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基本发展形势、国际专利分布、企业间的专利引证率和知识流动网络等角度来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专利位势,以期能够评估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内的竞争态势。为我国各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制定、汽车企业的研发合作、技术引进等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参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专利计量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决定了以产学研结合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是推动该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各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美国“新一代汽车合作伙伴计划”和日本“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为例,总结分析了其产业技术联盟的组织管理运行特点,以政府科技计划有效引领和发挥公共研发机构组织支撑作用为重点,提出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以产业技术联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良好发展,以管理视角从发展与应用现状、充电设施产业和电池回收处理3个方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当前电池产业的现状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并对我国动力电池的发展进行展望,最后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动力电池产业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李旭  熊勇清 《资源科学》2021,43(1):1-11
“双积分”政策目的在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营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同步增长。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整车)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双积分”政策划分为酝酿期(2014—2016年)和实施期(2017—2018年),从显著性、敏捷性和稳定性3个维度,分析了“双积分”政策影响下新能源车企经营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双积分”政策在酝酿期便提前释放出了积极作用,环境绩效增长更显著、更稳定,经营绩效政策响应更敏捷;②“双积分”政策在实施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经营绩效增长更显著,环境绩效政策响应更敏捷,增长也更稳定。政策制定者在完善和优化“双积分”政策时要善于利用政策信号释放机制,进一步提高和扩大“双积分”政策的适应性、覆盖面和精准度,把握好政策实施和执行的节奏和力度。  相似文献   

13.
在政策变迁视角下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环境”演化分析框架,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为技术探索、示范推广、快速发展、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基于1991—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联合申请数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迁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变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电力公司逐渐成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研究机构和高校成为次要核心节点;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共生的广度提升而深度降低,中心性和生态位变动较小,在技术上的应变性一直较强。对此应当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遵循产业规律;鼓励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多方深度参与的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兼并重组;布局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助力国际技术竞争。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有大量汽车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可以分为技术综合竞争力和技术创新竞争力。专利分析是研究企业技术竞争力的优良方法。通过专利分析可以得知,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已经进入稳定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处于两极分化状态,生产企业开始出现技术创新型企业和技术跟随型企业两个主类型。  相似文献   

15.
熊勇清  刘徽 《科研管理》2022,43(9):83-90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型”政策逐步“退坡”的背景下,有效发挥“非补贴型”政策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中国目前实施的“路权优先”和“充电保障”两项主要“非补贴型”政策,以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为例,应用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分析了两项“非补贴型”政策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 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作用虽然稍低于 “补贴型”政策,但是十分显著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新能源汽车“非补贴型”政策可以成为“补贴退坡”后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支撑,其中,“路权优先”政策作用的增幅相对更大;从区域维度来看,“充电保障”政策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路权优先”政策作用则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市的交通承载压力越高,“路权优先”政策作用越强。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情形下,应在快速推进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布局的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路权优先”政策实施的力度,同时,要根据交通承载压力的区域差异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非补贴型”政策。  相似文献   

16.
邵留国  王子杨  蓝婷婷 《资源科学》2022,44(7):1316-1330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解决环境和能源困境至关重要,但产业震荡可能会阻碍其健康发展。本文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度研究产业震荡的原因和形成机制,并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构建了“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分析了产业震荡的形成机制和各政策因素对产业震荡的减弱效果。结果表明:①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发生3次产业震荡,分别在2022年、2026—2029年以及2030—2031年,产业发展中期发生的震荡持续时间最长且最剧烈,在产业发展成熟后,震荡将逐渐减弱;②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市场准入规模等政策因素是造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产业震荡的重要原因。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通过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和价格间接控制新能源汽车的供给,进而引发产业震荡。市场准入规模对新能源汽车的供给产生直接影响,使其发生产业震荡;③对政策因素进行调整可以缓解产业震荡,但在不同时期内各因素的缓解效果不尽相同。因此,本文认为,缓解产业震荡可以通过调整补贴、技术创新、资本投资规模和市场准入规模等方式进行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本文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显示,(1)从全国总体来看,无论在无环境约束还是在环境约束下,制造业聚集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及其分解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2)制造业经济发展水平与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也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制造业中显著存在。其次,制造业企业规模和环境规制强度均有利于提升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验证了“熊彼特假说”和“波特假说”。此外,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权结构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支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3)在无环境约束和环境约束两种情形下,制造业聚集对静态和动态能源绩效的影响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聚集主要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和能源技术跨期进步的共同作用来促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高,而西部地区制造业聚集则主要仅通过能源技术效率跨期提高来推进其动态能源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王云  朱宇恩  张军营  王冰 《资源科学》2015,37(10):1881-1889
客观判断煤炭产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对于中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煤炭产业发展现状,运用产业周期相关理论,将龚柏兹曲线定量分析法与计算判断法、经验对比法两种判别法相结合,构建煤炭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并进行实证应用,通过煤炭资源与产业规模维度、煤炭产业结构和组织维度、煤炭产业技术结构和效率维度、政府角色维度综合判定中国煤炭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形成期向成长期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煤炭产业正在进入一个重大调整期和转型期,随着能源生产与利用由“变革”到“革命”的转变,煤炭全方位综合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突破、推广和应用以及煤炭管理方式创新,未来中国煤炭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库恩科学范式的思想,界定了产业技术范式内涵,刻画了产业技术范式变革过程中技术标准的作用机理。运用专利计量方法定量化描述了传统汽车技术体系形成到新能源汽车技术范式变革的过程,研究表明,传统汽车技术已经经历了完整的范式周期,新能源汽车处于范式发展期且新的技术体系正在形成,进而展示了汽车产业技术变革期技术标准从技术规范到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标准体系的演进路径,揭示了技术标准在汽车产业范式演进过程中的规范、桥梁和转化作用,以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