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研究目的]随着互联网信息生态环境日趋复杂,社交媒体涌现的大量失真健康信息为个体健康决策与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该研究旨在通过对社交媒体失真健康信息的传播、识别、纠偏研究进行回顾,为我国互联网健康信息纠偏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建议。[研究方法]该研究以主题综述方式回顾了社交媒体失真健康信息纠偏的概念内涵、传播特征、识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若干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研究结论]现有研究存在失真健康信息的概念化程度不足、对失真健康信息特性探索不足、对纠偏干预机制关注不足等特点。未来研究可在本土概念化建构、失真健康信息偏差扭转机制、识别协同纠偏路径等方面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调查国内外信息实践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并揭示这些理论的特征及其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方法/过程]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于55篇文献中识别出19个理论,并归纳出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结果/结论]信息实践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哲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和生态学,且呈现出三个特征:认可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塑造,强调信息实践根植于实践和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从社会文化视角考察人类的信息实践;不排斥影响信息实践的认知因素,而是将其融入主体能动性中考虑。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在宏观层面确立了信息实践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路;在中观层面为信息实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支持;在微观层面塑造了信息实践的核心研究内容。此外,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实践研究尚未发展出属于自身领域的理论,未来应辩证地融入其他学科以及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以丰富信息实践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翠嫦  吴育冰 《现代情报》2021,40(12):156-169
[目的/意义] 信息偶遇日渐成为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关于信息偶遇理论已建立若干标志性的模型和框架,但由于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的瓶颈,造成实证研究的困难与理论检验的不足。本研究试图以信息偶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结果为依据,探索该领域未来突破的可能与发展的方向。[方法/过程] 本研究以1995年至今国内外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及相关引文数据为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以SATI、UCINET、NetDraw和CiteSpace等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构建信息偶遇领域的知识图谱。[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揭示了20多年来国内外信息偶遇研究从理论探索到面向新环境和新技术的适应性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轨迹,既呈现出由图书情报学、计算机相关学科和工商管理等学科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也呈现出图书情报学研究向相关学科扩散的趋势。计算机相关学科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行为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为突破数据获取与分析的瓶颈提供方法参考;特异性的技术环境和信息使用情景的探索可能带来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当今信息时代,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对于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和促进安全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安全行为干预与安全素养促进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运用类比法,融合安全教育和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概念与内涵。基于此,从理论层面出发,构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的元模型、研究范式与框架。[结果/结论]安全信息素养作为安全行为干预及安全素养促进的关键点,教育是实现这一关键点的有效手段。既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亦可为安全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提供清晰严谨的研究框架,有利于引导安全信息素养的深入研究,并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田梅 《现代情报》2017,37(12):42-47
[目的/意义]明晰信息偶遇在信息行为框架中的定位并进一步探讨阐释信息偶遇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信息偶遇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代表性概念与模型进行分析,探讨了信息偶遇在信息行为框架中的定位以及与其他信息行为之间的关系;从信息偶遇过程研究与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研究成果,阐释了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结果/结论]信息偶遇与信息搜寻、信息搜索等共同构成了信息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两者存在交叉;可以基于非线性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意义构建理论等认知科学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等心理学相关理论对信息偶遇相关研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全新的社会情境、信息场景与技术环境成为再次推动情报学学科变革的力量。从困惑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行,是情报学学科演进的现实需要与时代使命,也亟待对情报学学科前沿的探索并以此指引情报理论与实践的方向。[方法/过程]通过一种改进的样本期刊选择方法,遴选10种国际优秀综合性情报学核心期刊,共获得2 196篇2016-2018年期间样本期刊所发表的研究文献,以标准化年均被引频次为指标选取得到201篇高被引文献,进而通过以文献计量学与质化分析为基础的方法探寻情报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结果/结论]从研究话题、研究情境、研究方法3个方面对情报学前沿研究领域进行总结与讨论,为新时期我国情报学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引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健康信息搜索对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由非医学专业人士辅助他人搜索健康信息的现象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弥合数字不平等对人们健康信息获取造成的差异。[方法/过程]以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梳理健康信息替代搜索的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并从现有文献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行为特征三个方面对健康信息替代搜索的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维度进行前沿展望。[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外现有的健康信息替代搜索大多局限于现象层面的分析,对主体参与动机、信息交换过程和效果机制的研究都不够深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的学者在这一研究方向上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了解"五计学"当前研究方法特点及其融合发展状况,建立"五计学"研究方法体系,为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和体系创新提供借鉴意义。[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期刊所载计量学科论文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人工检索其2010—2019年的"五计学"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五计学"研究方法体系。[结果/结论]近10年来"五计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是定量分析;"五计学"研究方法呈现"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融合状态。进一步提出"五计学"研究方法体系可以分为一般理论分析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分析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并针对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对情报学知识来源的分析,有助于情报学界更好地把握学科研究内容、探究现有研究是否偏离情报学的本原。[方法/过程]文章基于4种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的刊载文献及其中文参考文献,使用OI~*_i等指标定量分析国内情报学研究中各学科对情报学领域的知识输入量,并通过LDA主题模型识别各学科知识输入的主要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情报学研究过度依赖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法学及管理学等学科,情报学中有关信息的研究较多,对真正的情报问题重视不够,急需加强自身理论和方法建设,增强学科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向洪  曹如中  郭华 《现代情报》2017,37(11):40-45
[目的/意义]针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完善智库治理能力的倡议,旨在提高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信息保障和智能支持作用。[方法/过程]文章通过运用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了提升智库治理能力的理论内涵、动力机制、获取方式、现实体现和提升策略。[结果/结论]认为正确理解智库治理能力是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基本前提,中国新型智库必须加强智库治理能力建设,大力提升治国理政的决策咨询与智力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合理地评估一项情报学研究的可靠性,是情报学科对内建设自我优化体系、对外提高学术话语权的基础支撑,亦是适应情报学朝向模型化、智能化、工程化等新趋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研究理论、方法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一直是情报学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忽视可靠性评估会导致情报学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应用性不足等问题。[方法/过程]厘清情报学研究可靠性评估的内涵,梳理该方面研究进展,正视现有情报学研究中可靠性评估环节的不足,并探索有针对性的解决之道。[结果/结论]在情报学科未来发展中,急需在学科范围内强化研究人员的可靠性评估意识,加强学界和业界联动,从资源、流程、方法等层面推进情报学研究可靠性评估体系规范化的建设,探索情报学可靠性研究评估工作的“特色化”,以形成高效的自审、自证、自优的情报学研究机制,提升学科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在具象化的突发灾害情境中,对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是有助于社会应急管理和应急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期基础工作。[方法/过程]采集真实反映7·20郑州地铁进水事件的原始网络语料进行质性分析,对突发灾害情境中的受灾者信息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前景理论、应激反应理论,对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进行了解释性研究。[结果/结论]归纳出突发灾害情境中受灾者的信息行为特征;提出相关未来研究的方向。[局限]文章存在研究案例单一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促进全民健康是国家战略所趋,也是人民心之所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干预在健康行为改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健康行为改变中的阶段性特征来挖掘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干预策略,有助于有效引导个体采取健康行为。[方法/过程]文章基于跨理论模型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后续采取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健康行为阶段中的个体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方面的薄弱环节。[结果/结论]研究总结了不同行为阶段个体的认知和行为特征,并基于此提出了针对各行为阶段个体的信息干预重点和策略。上述结论对于后续探究信息干预策略在行为改变中的具体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索电子病历数据的情报价值,拓展情报学研究数据源和问题域,实现电子病历数据创新使能,为嵌入临床诊疗与临床研究的情报工作和情报服务提供支持。[方法/过程]分析电子病历数据特征及其对数据驱动的影响;针对特征讨论电子病历数据处理技术;基于新技术环境下的信息链理论,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部分采用随机森林等方法构建电子病历数据驱动的肺癌转移预测模型,实现与验证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电子病历数据具有时间依赖、高维稀疏等特征,理论层面基于数据特征构建了电子病历数据驱动临床决策模型,实证层面使用真实电子病历数据构建肺癌转移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信息设计旨在让复杂难懂的信息能以清晰、快速、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这为情报研究服务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方法/过程]研究首先对信息设计理论和情报服务理论进行回顾,明确探索融合信息设计的情报研究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融合信息设计的情报研究服务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和服务流程。[结果/结论]从提升信息设计意识、服务用户决策需求,加强信息设计素养、提高信息设计能力,调整机构运作模式、推动研究与设计融合,拓展信息设计培训渠道、提升信息设计效率等4个方面提出实现路径,为情报服务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新媒体逐渐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微博、微信、QQ、问答社区等泛网络产品成为网络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这些新媒体平台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信息生态问题,本文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治理对策。[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的特征,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和信息治理模型,针对信息治理问题展开一系列探讨。[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模型和信息治理建议可为解决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生态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机理以及控制模型,是政府控制信息异化程度的关键,为政府应对和治理网络舆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机理,将网络舆情演化机理模型拓展为信息异化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仿真研究政府控制信息异化的分类问题。[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本文构建的信息异化控制模型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异化程度,制定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新冠肺炎持续蔓延的国际舆论场波谲云诡,如何把握舆情传播规律进而提升国际传播力与话语权,是新时代情报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面临的重大问题。[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为来源,辅以文献分析方法进行主题挖掘和观点提炼后,遵循“行为特征层—传播机理层—实践应用层”逻辑思路,述评国际舆论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研究主题并提出未来展望。[结果/结论](1)该研究涉及情报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项学科交叉融合、支撑共建的系统性工程;(2)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传播群体行为、舆情传播机制、国际传播力提升3个主题进行研究;(3)未来可尝试不同学科之间跨界组合,围绕舆情画像塑造、传播规律探析、传播策略应用等视角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过度的在线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增加人们的焦虑并诱发网络疑病症,而网络疑病症会反过来加剧健康焦虑使人们陷入“信息茧房”,本研究从信息传播视角探讨网络疑病症成因,以期为“破茧”提供启示。[方法/过程]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从外因与内因两个维度构建结构模型,通过SmartPLS的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结果发现:(1)网络疑病症与健康信息茧房效应正相关;(2)积极元认知、健康自我效能感、网络健康信息可信度、信息过载正向影响网络疑病症并进一步导致信息茧房;(3)主观规范与网络疑病症之间没有显著关联。研究拓展了网络疑病症与网络健康信息传播的研究范畴,并为在线健康信息实践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ChatGPT的出现,引领生成式AI迅速渗透至各行各业,重塑产业形态。在此背景下,情报学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大影响。探讨生成式AI驱动下的情报学研究与实践走向,旨在为情报学更好地迎接AI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从研究问题、数据源、研究范式3个角度讨论生成式AI对情报学研究的影响;其次,从综合性知识服务、学术信息服务、决策情报服务与社会信息服务4个层面,深入分析生成式AI将为情报实践工作带来的变化;最后,结合ChatGPT的局限性,讨论了情报学在融合生成式AI时应考量的问题,以及情报学可做的贡献。[结果/结论]生成式AI很可能会给情报学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如果应对得当,就能够促进情报学的提升,创新情报服务模式。情报学应积极拥抱新一代人工智能,探索与生成式AI交叉融合的路径,但与此同时需保持客观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