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美  梁乙凯 《情报杂志》2023,(8):194-199+207
[研究目的]从技术、管理和法律角度探究政府开放数据全面隐私安全全面保障,从而指导隐私安全保障实施。[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政府开放数据隐私安全保障及多元公共行政观理论,探讨政府开放数据意义及隐私安全保障要素,进行政府开放数据隐私安全全面保障设计。[研究结论]构建了政府开放数据隐私安全的技术保障、管理保障及法律保障框架。  相似文献   

2.
陈美  梁乙凯 《情报杂志》2022,41(2):169-175,168
[研究目的]从隐私风险防控的角度,调查荷兰政府开放数据的隐私保护实践,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和隐私保护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荷兰为例,获取一手资料阐述荷兰政府开放数据中隐私风险防控的经验,对政府开放数据中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法规、隐私风险应对的数据处理规范与机构进行分析和概括。[研究结论]荷兰开放政府数据的隐私风险控制的优势在于,注重数据存储安全、关注数据聚合、个人数据保护制度比较灵活、强化国际合作;劣势在于,隐私保护政策缺乏更新、政府数据收费政策模糊、没有任命国家首席数据官、内政和王国关系部承担的决策和咨询责任非常少。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个人信息保护的政策法规,确定个人数据处理原则,完善个人数据处理机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引入风险管理思想,从隐私风险控制角度来对政府数据开放进行研究,力图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发展以及政府大数据隐私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对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概念进行梳理及必要性论证,分析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国内外研究动态,从风险管理理论、多元公共行政观理论来探讨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提出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研究的基本思路。[结果/结论]政府数据开放隐私风险控制的研究应基于隐私风险识别、隐私风险评估、隐私风险控制措施等多维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开展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风险判定分析,研究隐私风险治理实施路径,推进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安全治理水平提升。[研究方法]通过文本内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相关文献,构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个人信息生命周期6阶段理论,并结合实证调研法分析判定各阶段中存在的16个隐私风险要素。[研究结论]针对隐私风险,从合规性角度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采取风险适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提升人员隐私素养和实施用户参与共治”三个层面的隐私风险治理实施路径,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隐私风险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鑫  张静  谢津  刘海鸥 《现代情报》2023,(1):141-150
[目的/意义]正确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放数据的治理工具属性,更好地实现开放数据共享赋能,对推进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字化精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放数据面临的隐私泄露风险以及区块链技术对该背景下隐私保护的赋能机理;然后,构建区块链赋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放数据隐私保护模式;最后,展开相关管理制度设计以弥补技术局限。[结果/结论]研究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双重路径为数字社会背景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放数据隐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狄振鹏  姜士伟 《情报杂志》2022,41(2):155-159,118
[研究目的]探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开放与公民隐私之间的矛盾问题,旨在推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建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方法]针对政府数据开放所带来的隐私权可能遭受侵害的风险,论述了导致该风险的原因,包括法律体系滞后、主体权利与义务不明确、信息管理体系存在不足等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构建分类分级的数据开放法律体系,促进主体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以及明确数据开放的方式,明确政府进行数据管理的范围,强化数据管理的约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全国性统一的数据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从国家安全观视角,不仅能考察美国数据隐私保护框架的顶层设计,也能充分、全面、立体地揭示出美国数据隐私保护制度的整体趋势与优劣,为我国跨境数字贸易流通有效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法,对美国新型国家安全观的基本构成与特点、数据隐私立法演化历程及其数据隐私框架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美国新型国家安全观下的数据隐私保护以数字经济优先发展为前提;其数据隐私整体框架,由国内和跨境数据保护与流动规则两个部分组成;美国数据隐私保护统一立法、跨境数据流动监管与治理现代化立法成为趋势;美国主导的同盟国跨境数据流动圈的形成,成为逆全球化的数据贸易壁垒;构建“共同价值观下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祝阳  李欣恬 《情报杂志》2021,(1):165-170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据利用的黄金时代,与此相伴的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成为数据价值开发及政府数据开放的瓶颈。文章旨在解决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隐私安全问题,充分保障公民隐私权。[方法/过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梳理大数据发展对个人隐私的挑战并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按个人信息敏感程度与数据生命周期两个维度,构建大数据时代个人数据隐私安全保护的分析框架;从技术、政府、信息业者、公民四个方面,分析各环节应当采取的针对性保护措施。[结果/结论]不同类型的个人数据的信息敏感度及信息价值不同,在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需要采取差异化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评价框架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政府开放数据的增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运用元人种志方法,并基于DPSIR模型确定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利用DEMATEL方法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以此构建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评价框架。[结果/结论]确定了价值感知、数据质量、数据产品研发、政府部门服务目标实现期望以及公众需求满足期望等9个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过程构建评价框架,并深入分析其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及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0.
苏君华  杜念 《现代情报》2024,(3):164-177
[目的/意义]通过阐述国外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中的隐私风险控制研究进展,为国内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内容分析方法,从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中的隐私风险控制教育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程序手段4个方面解析国外研究进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外对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中的隐私风险控制主题进行了广泛探索,主要挑战是平衡数据隐私和数据效用,但现有研究整体上还不成熟,需构建隐私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中的隐私控制技术与实践研究,以便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了合理化决策,通常一个政府部门会根据业务需求向其他部门共享某类数据,为本部门管理或服务决策提供辅助参考依据。数据共享在其中至关重要,但若在没有适当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就共享政务数据,将容易造成隐私信息的泄露。[方法/过程]针对政府部门间共享统计数据的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本地化差分隐私的政务数据共享方法。该方法在算法Generalized randomized response(GRR)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分箱思想,通过等宽分箱将数据记录分入更小的数据域范围内,以克服当前隐私保护算法在数据域较大且数据量较少时统计误差大的问题。[结果/结论]将所提算法与GRR算法在仿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均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降低统计误差,并能在不同分布和数据域大小下保持其效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对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政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旨在为我国数据增值利用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构建“政策外部结构—政策主题—政策工具”三维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并对各省颁布的数据开放利用专门性政策进行了深入比较。[结果/结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利用政策存在专门性政策缺失、工具使用结构不合理、政策效力低等问题。建议地方政府重视专门性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优化政策的工具结构,同时中央政府可参考地方先行实践经验,尽快推进国家开放政府数据增值利用体系的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针对韩国开放政府数据展开研究,为推进我国开放政府数据进程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韩国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阐述韩国开放政府数据的发展历程,探讨韩国开放政府数据管理体制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韩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特点。[结果/结论]提出完善开放数据管理体制、加强开放数据管理、注重国际合作、优先开放关键数据集、构建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政府数据开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研究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的机理,为政府部门把握工作重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价值实现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数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出发归纳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综合价值实现过程及影响因素而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反映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系统运行规律,政府开放数据的数量与质量、价值实现的利益相关者以及环境因素均影响政府数据开放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数据开放的水平,有必要探究影响政府数据开放价值的驱动因素,激发和释放政府数据价值活力和潜能,助力数字经济持续增长和提高政府部门数据服务能力。[方法/过程]从WSR视域下构建影响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的分析框架,涵盖价值主张、价值管理至价值增值的全过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我国20个省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实现模式。[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形成存在3种组合路径,分别为政府主导下的三理并举型、政企协同驱动下的技术管理型、开放者能力缺失下的组织保障型。未来对于需要进一步突出人理要素中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作用,提出可发挥要素协同效应,采取差异化策略,构建良好的开放生态中推动数据开放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从原则的角度,调查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开放数据的原则支持,为我国开放政府数据制度构建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国际组织和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为例,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网站内容的调查,获取一手资料阐述开放政府工作组、阳光基金会、八国集团、开放知识基金会提出的开放政府数据原则,评析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的开放政府数据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开放政府数据原则的制度建设。[结果/结论]明确开放政府数据原则适用的范围和形式,成立专家组着力推进开放政府数据原则实现、推动开放政府数据原则应用的国际合作、在已有成果和经验基础上推动原则实施、设置违反开放政府数据原则的处罚机制。  相似文献   

17.
赵龙文  黄锐敏  方俊 《情报杂志》2023,(11):183-191
[研究目的]对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能力评价进行研究,旨在为政府开放数据价值评价研究提供新的评价角度和思路,同时为后续政府数据开放工作指明建设重点,推动政府开放数据的价值实现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该文采用扎根理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使用Nvivo 12plus软件对2014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与政府开放数据相关的国家级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提炼出可用于评价政府开放数据价值实现能力的指标,并通过关键指标筛选和信效度检验论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研究结论]最终确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评价维度,包含效益、数据、技术、参与和制度法规5个一级指标及其下的18个二级指标。研究表明:促进开放数据价值实现应重点关注数据质量和数据应用、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以信息隐私保护为主的制度法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构建政府数据开放程度的评价体系,为政府合理进行数据开放提供参考,并为相关学者进行数据开放的定量研究提供测量手段。[方法/过程]运用权力理论分析政府数据开放的理论基础,从权力主体和相对人权利两个角度入手,结合已有开放数据特点和政府开放数据评价研究设计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该体系的可用性。[结果/结论]构建的政府数据开放程度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评价体系中数据准确性的权重最大,政府支持及其政府数据安全保障其次。为合理地进行政府数据开放应该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的数据准确性,并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和数据安全保护。[创新/价值]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开放数据影响因素的评价,缺乏对政府数据开放程度的关注。本文以开放程度作为切入点,依照指标的重要性,构建量化的评价政府开放程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吴帅帅 《情报杂志》2023,(1):168-173
[研究目的]政府数据开放不同于政府信息公开,该文旨在理清两者的差异,并对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实践进行制度优化。[研究方法]利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全面梳理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实践困境,并基于政府数据开放的功能定位对我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实践进行系统优化。[研究结论]研究发现,在宏观层面上:政府数据开放应制定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条例;在微观层面上:政府数据开放不仅应确保数据要素供给的全面性、准确性、基础性以及标准性,还可借鉴欧洲的“公共数据空间”战略,分类建立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构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文本规制评估模型框架,规范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及提升协议规制评估效率。[方法/过程]首先,结合用户隐私关注研究、用户隐私保护相关法规文本、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规制研究进行规制指标提取,并在指标融合的基础上构建规制评估框架模型;其次,基于规制框架模型,对获取的社交平台隐私协议进行分类模型训练数据的人工标注;最后,通过对部分文本数据训练,获得分类效果最好的模型参数,进而对收集到的33个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文本进行分类及规制评估。[结果/结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的规制结果显示,其存在内容缺失、内容粗糙、权责不明在内的多层问题,基于此从政策监督主体、平台、用户维度出发细化完善保护策略。[局限]人工编码和筛选有一定的主观性,选取的社交平台类型多而总量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