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科学实践中,科学信任是科学场域中的内生资源——在科学的社会化时期,对绅士美德的特殊信任成为科学合法化的社会基础;在社会的科学化时期,科学家的可信用性又成为科学自然泛化的社会前提.但是,科学信任往往会在实证主义者对科学实践的回溯中销声匿迹,科学信任被消融的动因除了利益考量之外,还有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无法逾越的认识障碍.  相似文献   

2.
为了打破元科学研究领域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布尔迪厄提出用反思性的实践逻辑取代"学究式"的理论逻辑,来呈现科学领域的本原面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场域、科学惯习、科学资本和科学实践等一系列"启发性概念",用以形成科学场域的实践理论。迈向实践的科学社会学理论主张运用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和建构的结构主义认识论,去清晰再现科学场域的相对自律性特征,并倡导科学行动者利用科学反思性这一思想武器,实现科学主体的客体化和科学生活世界的理性化,以提高科学的自主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其实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关于科学家的道德标准,即科学共同体内部有哪些道德原则,作为一名共同体成员,科学家应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这些原则或规范有强纲领性的,也有弱纲领性的,但显然是科学共同体所特有的,而且是泛化的。一个社会有其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是“犯罪”,一个共同体也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若违背了,就破坏了“行规”,这也是一种“犯罪’当然是针对于共同体而言。科学共同体也是一个小社会,其内部的道德标准可以起到保障体制运作,规范个体的业内行为,惩处违规现象,从而使得科学…  相似文献   

4.
由于“索卡尔事件”的发生 ,“科学大战”被西方媒体传得沸沸扬扬 ,可以说在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这场“大战”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是知识界少有的 ,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表面上看 ,这场论战发生在“有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 ,似乎是一场科学与反科学之间的较量。实际上 ,当我们冷静地解读论战双方的文本时 ,就会发现 :论战双方阵线并不分明。在“科学卫士”中 ,有“科学”和“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而在“后现代思想家”中 ,也有“反‘科学’”和“反‘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5.
论盖里森"交易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学的基本性质和内部结构问题,盖里森在分析和批判逻辑实证主义和反实证主义传统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互嵌式的科学结构模式和存在于科学亚文化层面上的“交易区”理论,进而阐述了科学的分立性。盖里森认为,科学是由非统一的多个亚文化以分立的方式构成的,这些亚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易区”,不同的亚文化通过联络语言进行交易,并在“交易区”中实现信念和行为的局部性协调,以巩固科学的结构、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研究存在着“科学味”与“人情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不对称问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实证主义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活动应是以科学家为主体活生生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主观价值判断,更是科学家理性和非理性交织的创造性思想活动。科学史研究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罗宾斯在1932年提出了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二分,立即被广为接受。从方法论的层面看,罗宾斯观点恰好迎合了当时开始鼎盛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于是,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以逻辑实证主义的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作为方法论基础。而实际情况是,事实理解依赖于价值,价值判断也无法摆脱事实。更加合理的研究框架要求把伦理学的关切和概念引入经济学,而又不牺牲经济学的工程学方面对很多问题提供的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分析工具。新的研究框架代表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复兴和科学哲学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自然科学的诠释学理解——立足于“此在”即人的存在及其活动理解和认识自然科学,有助于沟通与弥合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在事实与价值、客观与主观、科学与人文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与此同时也提供了迥然不同于长期流行的实证主义科学观的对自然科学的一种新的诠释,开启了“另一种科学哲学”——科学诠释学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论文基于一项全国性抽样问卷调查,从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两个层面,探究信任是否以及如何塑造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感知。结果显示:对政府官员和科学家的信任,均显著降低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风险感知;信任政府官员的影响力,不仅高于信任科学家,也高于人工智能知识;对科学家能力信任的影响力高于对科学家的道德信任。除了主效应,信任与知识之间还存在相互强化的交互效应,即信任对技术风险感知的影响力随着人工智能知识水平的上升而增强,随着知识水平的下降而减弱。论文进一步讨论了上述研究结果对风险管理与风险传播的政策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崔新阳 《学会》2023,(7):48-51
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所形成的理想、追求、规范等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科学家群体的精神风貌。该文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进行研究,旨在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对中国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在坚持“四个面向”并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过程中,努力成为科学道德的维护者和优良学风的倡导者,为全面、扎实、深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风险社会中,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产生危机。科学传播的目的应当是建立公众与科学家间的相互信任,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公众应当信赖的知识。信任的建立依赖于促进公众参与的,以科学论战武装起来的公共领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原因和治理途径。运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解释了个人和组织在科研活动中如何进行选择和决策;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展望理论解释了科技工作者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己声誉的努力,并运用锚定效应、诱饵效应和金钱悖论分别阐释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机制;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国家宏观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项目运作方式中易于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运用科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科研活动中"胜者全得"和"马太效应"对科学家的影响;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和路径锁定理论讨论了国家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尚智丛 《科研管理》2005,26(3):22-30
通过对Engineering Village 2的Compendex数据库的调研发现,尽管我国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领域总体上可以追随国际发展趋势,但存在严重缺陷。其一是我国科学家在各子领域内严重缺少影响力。其二是我国科学家在各子领域中未形成良好的权威结构。众多科学家研究焦点转换过于频繁,难以形成持续成果与持续的科学影响。弥补缺陷的有效措施是:加强科研投资及其有效使用率,健全科研项目评估体系与科研资金审计制度;推动科学共同体建设,鼓励科学家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科学研究以个人为主,随后他们被组织在大学与科学院中共同进行科研活动,但学科之间也产生了条块分割。大科学时代的到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融合,呼唤不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20世纪末高速发展的通信与网络技术,为形成新型的科研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虚拟的科研团队将是未来科研方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科研人员参与科普的呼声日益增加,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背景下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成为评价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一项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南,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文章通过梳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历史以及有关政策中的相关要求,分析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结合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给出提高科研人员科学普及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建制化背景下,科学研究已经超越个人兴趣爱好,国家目标与社会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责任和追求,科学职业化使得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具有二重性.回顾科学建制化与职业化发展历程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财政科研经费的本质和战略意义,进而从内生和外生2个层面厘清财政与科技的制度逻辑.从我国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看,以激励作为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以信任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假设,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根据科研性质和内容进行分类管理,逐步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和公共治理理念的新变革要求改变传统的以“统治”为核心的科学宏观管理模式,走向以“治理”为核心的新管理模式。在科学治理中,科学共同体作为谋求特定利益的科学家组成的社会团体,具有组织性、地方性、民间性、科学性等特征,是科学治理的重要参加者和学术权威,在科学评价、决策咨询、科学传播等领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高性能计算应用将建模、算法、软件研制和计算模拟融为一体,已成为高性能计算机实现在重大科学发现的前沿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的必要纽带。文章从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不同科学计算应用对高性能计算机的需求谈起,回顾和剖析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多个学科的科学家协同通关,发挥学科深度交叉的优势,在"曙光1000"并行计算机上完成了多个应用软件并在天然DNA的整体电子结构理论计算、激光晶体材料(LBO)电子态理论分析及广义本征值并行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水平成果的案例。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始终位列我国科学计算应用发展的前沿。在应用水平、计算规模及成果显示度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的背景下,文章选取了大气科学、生命科学、高能物理、计算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典型传统科学计算应用,从科学家的视角对它们的现状、领域发展促进及未来趋势作了介绍,以期能引发读者更深入的思考与关注。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科学计算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科学合作研究状况综述/FO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彩霞 《科研管理》2008,29(3):179-186
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中的合作关系日益成为影响科学生产能力发挥的巨大力量,引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及科技管理人士的关注,对科学合作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本文对国际科学合作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以期发现科学合作活动的规律,为提高科学研究绩效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荷兰和日本科学家人工合成出可在雪貂之间传播的致命流感H5N1病毒株,引发了轩然大波,支持者和反对者阵营都提出了鲜明的观点。科学研究的速度和公共安全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围绕着这一问题也引发了关于科学伦理和科学监管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