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对钻孔颗粒筛分结果、猛犸象化石的埋藏及分布、冰后湖等现象的分析,得出研究区在更新世时期处于寒冷的冰缘气候条件下,降雨充沛、水草丰美,不利于荒漠化现象的形成,在全新世适宜时期形成荒漠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林业科学家经过研究揭示了沙漠化发生规律。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降低了能量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导致了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的大面积发生。绿洲地区上游来水不足和区内对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发生的主因。  相似文献   

3.
《大众科技》2007,(7):2-3
我国林业科学家经过研究揭示了沙漠化发生规律。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降低了能量和水分的利用效率,导致了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的大面积发生。绿洲地区上游来水不足和区内对有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导致历史时期沙质荒漠化发生的主因。[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地区以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土地荒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砂质荒漠化土地增长速度快,荒漠化实际上是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又无法通过内部的自我组织和反馈机制使系统迅速得到恢复,从而导致了整个土地系统的荒漠化.主要表现在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次生盐渍化日益发展等方面,从而使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农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质量差、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近两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供尘源地的研究表明,该地区已成了四大沙尘源地之一.白云鄂博地区形成的环境地质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类是自然地质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完全受自然因素控制和约束;另一类是在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而其发生和发展的不同程度受到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而两者都与其生成的地质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甘肃疏勒河流环境因子变异对荒漠化态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因子的变异性对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该文以疏勒河流为例,应用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对该流域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异程序及对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气象因子和人为因子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变异性,主要气象因子年降水量和风沙活动指标自80年代以来,均在波动中呈小幅减小趋势,而区域人口、耕地面积则一直在持续增长。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异,区域土地荒漠化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其中,人口、耕地面积与荒漠化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气象因子中,年均风速、沙暴日数与荒漠化具正相关,降水量与荒漠化相关性较复杂。分析认为,在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发展态势与人为因子的关系较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更为直接和显著。  相似文献   

6.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灾害,它已影响到世界六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有1/6的人口生活在这些地区。目前,全球荒漠化的面积已经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约9亿人受到荒漠化的摧残影响和威胁。全世界每年因荒漠化而遭受的损失达4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新世纪世界各国对于防止土地荒漠化工程都十分重视。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据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植树造林和种草作为恢复植被的主要途径,也是防止土壤荒漠化的最佳途径,但是由于在种植中受到干旱地区地表土层浇水困难的影响而效果不佳。为了解决干旱地区存在的这一现象,人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引进新材料,黏土引水体材料作为一种新的化学结构材料在干旱造林工作中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应用。该材料的应用对于提升干旱地区表层地下水水分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保障了苗木的成活率。本文就层柱粘土引水体材料概念分析,利用土层下潮湿的土层为基础研究了如何将水分有效的提升到植物根部,以保障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TM/ETM+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度、栅格运算等方法,对该区2005年和2009年两期的草原荒漠化状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面积11 535 334.06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57%,其中轻度荒漠化面积7 688 099.10hm2,占荒漠化面积的38%,中度荒漠化面积2 799 820.00 hm2,占荒漠化面积的14%,重度荒漠化面积1 047 414.97hm2,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5%。2009年锡林郭勒盟荒漠化面积11 524 991.95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58%左右,其中轻度荒漠化面积7 818 600.93 hm2,占荒漠化类型的39%,中度荒漠化面积2 779 988.65hm2,占荒漠化类型的14%,重度荒漠化面积926 402.37 hm2,占荒漠化类型的5%。  相似文献   

9.
王寿森 《今日科苑》2010,(1):172-172
1999年以来,陕西省进入防沙治沙的新阶段,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88.6万亩和31.2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的比重由54.8%下降到13.4%,林草覆盖率上升到33.5%。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实现了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都让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有所增加。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诸如乱砍乱伐等人为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现象。为了有效保证我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就有必要针对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制定相关改善和解决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结合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治理的根本原则及具体的开展方式展开研究与分析。希望以此提升社会各界对于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并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的效果提升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研究区2000年~2007年的TM影像作为基本数据源,通过人机交互判读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建立土地荒漠化空间数据库。通过不同荒漠化类型的面积统计分析。研究区域在2000年~2007年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1160.44km2。轻度、中度和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减少,分别减少了46.44km2、400.59km2和713.42km2。未荒漠化面积有所增加,总的荒漠化面积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2.
矫正中 《今日科苑》2010,(1):173-173
自2002年以来,吉林省全面启动生态草建设工程,建立了具有创新性的荒漠化治理模式。至今,共完成生态草建设面积620万亩,遏制了荒漠化趋势,恢复了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重点阐述了我国荒漠化治理中存在问题以及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包括大视野下荒漠化治理、荒漠化治理中的第一性原理、荒漠化治理中的因地制宜原则,以及生态修复中所使用材料的生物降解性与生态修复周期的匹配性原则等,并关注了荒漠化治理中系统化研究架构与科学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生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模型,对宁夏地区实施荒漠化工程前后的耦合态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荒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宁夏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从消耗阶段发展到逐步协调的阶段,宁夏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最后将形成良性的耦合态势。  相似文献   

15.
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荒漠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和荒漠化发展的快速性。荒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尤其是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东北黑土区的荒漠化问题也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注意。文中对东北黑土区分布及现状,沙漠化成因、危害、防治对策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应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2,34(5):896-902
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_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具有轻度荒漠化敏感的土地比重均超过60%;跃进灌区不具有荒漠化敏感性的土地比重达58.28%,环境相对较好,主要分布有轻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  相似文献   

18.
从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兴起,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内容,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的趋势等方面概述了荒漠化及其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中国1/4以上的土地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540亿元。调查显示,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区域范围,即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范围总面积331.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4.6%。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  相似文献   

20.
黑河下游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隆亨 《资源科学》1996,18(2):35-43
土地荒漠化的表现有: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土地风蚀沙化。治理荒漠化的意见:迅速解决水源,加强绿洲的巩固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