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能够对消化道息肉起到较好的诊疗效果,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某医院2010年5月到2012年6月所发生的消化内镜而检查出的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一共80例,对92枚病变进行了EMR治疗,病变的直径不同,分别有51枚4~10 mm、24枚11~20mm、17枚21~30 mm。结果:在所选用的80例患者中,一共检查出41枚息肉,有40枚可以通过第一次进行治疗或是通过再次接受EMR治疗而对病灶进行切除,治愈率比较高,能够达到97.6%,不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患者都没有出现过穿孔或是感染等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采用EMR技术对消化道息肉诊疗确实能够起到实效作用,具有较强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62岁的王先生最近总是感觉到喉咙不适,起初他以为是“慢性咽炎”的老毛病又犯了,自行购买了“润喉片”来缓解病情,可服用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好转,甚至开始感到食物难以咽下,于是赶紧前往医院,经过详细诊断和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诊断为早期食管癌。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长沙举行的中国和韩国消化系肿瘤与无疤痕外科学术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中韩两国合作的首例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切除无疤痕外科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热成像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检测手段,通过结合新型科技技术,利用红外线成热原理,反映出设备结构内的温度与运行状态,可以远程操作检查锅炉内部或外部的设备情况,从而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仪器正常使用等目的。同时利用热成像测量技术能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实际的仪器运行温度等工作参数,进而进行适当调整,实现节能环保。本文就热成像测量技术在锅炉检验中的相关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中子是材料科学中用于非破坏性研究的独特探针,中子成像是工业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对材料进行无损检测的有力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型反应堆和散裂中子源的中子束被广泛而成功地用于中子射线照相。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殊特征使它可以被用来检测大量样品,尤其是含有氢元素的燃料、橡胶、植物等,即使被包裹在金属壳内。中子成像技术是对X射线和伽马射线成像的补充,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例如检查核燃料、探测爆炸物、植物根系生长、研究文物等。随着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数字中子探测器的研发成功,中子成像发展出快速成像、能量选择成像、布拉格边成像等技术,其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本文将介绍中子成像的特点、主要技术分类及其在各领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usal tumors,SMTs)泛指一类来源于黏膜以下组织的消化道肿瘤,SMTs发病率逐年有所上升,随着消化内镜及超声内镜的广泛运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发现及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相对传统的手术治疗,SMTs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更有优势,不仅可以高效、安全完整切除病灶,且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资料,有利于精确诊断SMTs。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简称I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探讨IC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间5910例电子结肠镜中发现并经病理组织学活检诊断的11例IC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IC患者均为中老年爪,主要临床表现是急性腹痛与便血;有相关基础疾病者10例;内镜检查提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结肠黏膜充血、糜烂坏死及黏膜下出血。内镜表现分型为一过型者10例,慢性型1例,未发现坏疽性。结论:中老年患者出现急性腹痛和血便时应警惕IC的可能,及早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及程度、判断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西藏地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技术水平的落后,胶囊内镜作为一项内镜检查方法,成为西藏地区了解小肠粘膜有无病变的主要检查手段,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5月至今完成了73例胶囊内镜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太赫兹辐射技术在半导体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的性质研究、断层成像技术、无标记的基因检查、细胞水平的成像、化学和生物的检查,以及宽带通信、微波定向等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研究该频段的辐射源不仅将推动理论研究工作的重大发展,而且对固态电子学和电路技术的发展也将提出重大挑战。本文主要对在半导体表面的太赫兹辐射的产生和磁场增强的太赫兹辐射进行讨论,进一步认识太赫兹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消化内窥镜检查是一种诊断消化管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时得以全国内推广,到了本世纪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提高[1]。西藏地区消化内窥镜检查项目开展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三十年的发展,现已普及至西藏各县级单位,由于各个单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明显落后于内地各同级单位,而只有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窥镜中心的内镜检查水平与国内同步,也只有它的发展历程及资料可以代表西藏消化内窥镜整体情况,因此,文章以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窥镜中心的发展过程及其内镜数据来概述西藏地区消化内镜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抗争的脚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医学研究的事业中来。东南大学年轻学者杨芳就是其中一员。手持"利刃"开启生物医学研究大门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总是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医学诊断技术为例,从198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用于人体疾病检查以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US)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诊断技术相继诞生,数字射线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检测系统应用辐射成像技术透视检查大宗货物,是装备国门的“火眼金睛”。我们在八五、九五及十五攻关计划中连续立项研究,获得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为国家办了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医生只能从病人体表的迹象来看病。但即使是X射线检查,也只能通过它间接"捕风捉影"。自从上世纪30年代有了内镜检查后,医生能对整个内脏进行完全彻底的检查,让他们从此"眼见为实",一扫过去的检查"死角"。  相似文献   

14.
消化内科学生应具备常规内镜检查如胃镜的操作及诊疗能力,传统胃镜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弊端,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必然趋势.解剖微课联合内镜图库进行胃镜教学,应用“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的病案导学式教学法,文章通过“认知—模仿—操作—提高”这一基本过程使消化内科专业学生的胃镜培训更加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综合能力,达到学生临床培养方案目标,认为此教学法在临床胃镜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田野 《金秋科苑》2008,(1):96-96
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医生只能从病人体表的迹象来看病。但即使是X射线检查,也只能通过它间接“捕风捉影”。 自从上世纪50年代有了内镜检查后,医生能对整个内脏进行完全彻底的检查,让他们从此“眼见为实”,一扫过去的检查“死角”。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近18年来经内镜活检512例老年人病理分析,以探索高海拔地区老年人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特点,结果老年组比青壮年组检出率高,两组差异显著(P〈0.01),提示与老年人消化道的生理变化,地理环境及饮食习惯有关,对长期患萎缩性胃炎的老年人,应定期胃镜活检。  相似文献   

17.
受到大气湍流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进行天文观测时通过地基望远镜难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天文图像,因而天文学家为了能够实现更好的天文观测,进而促进天文领域研究成果的实现,将幸运成像技术应用到天文观测领域中,使望远镜的观测结果能够尽可能的靠近极限分辨率,形成最高分辨率的天文图像。同时,幸运成像技术还具备设施简单、应用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不仅有益于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有助于天文爱好者开展天文观测研究活动。本文通过对幸运成像技术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分析单一幸运成像系统和复合幸运成像系统,并对具体的应用方案进行解析,旨在提高对幸运成像技术在天文观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紫外成像技术就是应用紫外光成像仪对放电产生的紫外线信号进行有效的接收,其具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定电晕的位置,和电晕所具有的强度。目前紫外成像技术在很多的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并且越来越为成熟。本文就是对紫外成像技术在高压开关设备交流耐压试验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技术人员有所帮助,将紫外成像技术具有的技术优点全面的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诊断中多排螺旋CT(MS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疑诊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MSCT检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二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2例423支血管同时经MSCT和CAG成像。MSCT发现157支冠状动脉狭窄,其中LAD 79支,LCX 22支,LM 10支,RCA 40支,桥支6支。CAG检查发现149支冠状动脉狭窄,LAD73支,LCX24支,LM 8支,RCA 36支,桥支8支。MSCT与CAG结果相符的病变血管138支,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3%,阳性预测值为88%,阴性预测值为96%。结论:在图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的基础上,MS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靠的无创筛选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抗争的脚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医学研究的事业中来.东南大学年轻学者杨芳就是其中一员.手持"利刃"开启生物医学研究大门 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总是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医学诊断技术为例,从198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用于人体疾病检查以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US)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诊断技术相继诞生,数字射线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新技术也得到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