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适应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科技咨询业发展的需要,我会充分发挥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的作用,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组织专家进行研讨并提出建议;积极接受地方政府或有关部门委托,对区域性农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咨询论证;为企业开展科技项目的评估、论证和科技咨询服务,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
突出强调科技与经济结合,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30余年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特征,是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全面持续深化。总体上看,我国缺少一段科学技术自由充分发展的历史时期,仍处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奋斗进程中。新时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需要切实注重科技自身发展,以促进科技活动健康蓬勃开展为核心优化体制机制;需要适时更新成果转化观念,以促进科技知识创造和应用"两为一体、交互融合"为目标构建非线性、多样性的科技知识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出现平台建设滞后、机制不畅、引智工作不足等问题,通过可行性论证,提出了加强信息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以及完善组织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构建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与功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视角,区域科技创业环境是一个由诸多创业要素构成的有机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多样性、稳定性和自组织性等生态学特征.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由创业生态群落和创业支撑环境要素两部分构成,在功能上形成了动力机制、遗传机制、演进机制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普遍存在于大型体育赛事中的科技发展聚散现象进行专门研究,分析科技价值聚散传导所产生的巨大的聚合效应和扩散效应,论证科技价值聚散传导的基本路径,构建基于大型体育赛事的科技价值传导的聚散模式,阐明以科技价值链为基本结构的、技术创新及其价值传导为基本动力的科技聚散模式运行的内在机制,特别讨论科技聚散模式在公共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中普遍建立科技发展聚散模式的可行性、实现路径以及政府的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海科技进步态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上海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等各种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论证了科技进步对上海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和社会发展贡献的作用和特点,显示出科学技术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也指出了上海在发展中(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饶世权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0):217-218,221
在思维科学视域中,创新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革,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变革性为内容,以改革教育为根本路径,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为机制。  相似文献   

8.
孙喜杰 《科学学研究》2012,30(6):813-819
 科技规模“指数增长”佯谬是科学学研究领域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篇论文通过对普赖斯“指数增长”规律的剖析,指出了“指数增长”佯谬主要缘于普赖斯对科技系统“投入”、“产出”的本末倒置以及对“科学比当今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发展更快”的不准确判断。在论证科技投入作为科技规模替代指标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经费增长情况的考察,论证了科技规模的增长规律本质上是科技与经济协调增长的规律,同时也讨论分析了这种“协调增长规律”的动力机制及其启示,即:如若不断加大的科技经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世界科技中心将会转移到经济增长率高、科技经费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魏江  郑斌 《科研管理》1996,17(2):28-34
本文从研究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以对外部科技环境和企业技术能力的分析作为基础,外部科技环境是外因,企业技术能力是根本,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论证了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与外部科技环境和企业技术能力相匹配.还提出了与外部科技环境和企业技术能力相协调的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模式.并以杭州某行业骨干企业为案例对该模式作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阐述NSTL资源与地方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资源的有效结合,弥补了地方信息共享平台外文文献资源的不足,是地方信息共享平台外文文献资源的有力保障,并以本服务站宣传推广情况、用户发展情况和文献利用情况为例加以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1.
科技发展及创新不确定性与学术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我国当前科技评价机制是不和谐的,基于这种认识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互动性和城市在区域经济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作用,然后,从城市是区域的经济中心、文化巾心、科技教育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几个方面,论证了城市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巨大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区域科技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区域科技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区域科技资源的流动性以及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区域科技管理联动存在着区域科技计划不联动、区域科技平台建设不联动、区域科技项目管理不联动以及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联动等障碍。本文结合制度设计的理论,尝试性地提出区域科技管理联动机制建议:从动力机制解决联动的主观障碍问题、从运行机制解决客观的壁垒问题、从约束机制解决机会主义倾向问题以及从补偿机制解决制度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报告的建设情况,指出我国科技报告建设面临着发展瓶颈,研究了发展瓶颈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形成原因有:政策因素、管理因素、认识因素、智力因素、经费等条件的限制;通过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结合从事科技报告工作的具体实践,从政策、管理、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系统提出了突破科技报告发展瓶颈的办法措施,具体包括: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管理与建立科技报告会商机制,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系统平台,建立科技报告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报告培训机制,建立科技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技报告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共享平衡机制等,使我国科技报告工作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地区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环境和成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健 《中国软科学》2002,(10):103-105,92
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关键是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目前中西部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环境和成长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评”改革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极大推动了科技评价机制的科学发展。在“三评”改革的新要求背景下,本文以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为例,深入研究了重大科技项目科技评审机制构建。研究认为,当前在科技评审中仍存在专家遴选制度仍待完善、评审标准不合理、对评审专家全程监督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引进了责任清单制,基于责任清单制视角,提出了未来应从完善科技评审机制、严格规范专家遴选制度、完善科技评审指标体系、提高评审队伍建设和组织水平等四个层面来完善重大科技专项评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波特假说"论证了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的关系,认为环境规制有利于科技的创新且对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负,而长期动态效应为正。运用安徽省的生产数据对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进行了验证,并与"波特假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因。建立了一个滞后变量回归模型验证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模型估计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这和"波特假说"是一致的;但和波特假说不同的是,环境规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短期效应为正,长期动态效应(滞后1、2、3期)也为正。从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不同以及农业科技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方面对形成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农业污染条件下,政府需要积极面对环境问题,主动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刘洪民 《科技与管理》2004,6(1):121-123
创建以高校为依托的科技中介机构,是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技术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分析了现阶段以高校为依托建设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意义及存在形式,探讨了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运作机制及推动高校科技中介机构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呈现错综复杂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与科技进步有着千丝万缕的高密度联系.文化多样性孕育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科技进步提供异彩纷呈的文化背景,推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而科技进步又对多样性文化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统一与繁荣.因此,二者之间的互动互补,相辅相成,对于发展我国的科技与文化事业,形成世界科技文化的新格局,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世界主要科技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与投入情况,探讨了科技发展与投入方向、科技投入目标,科技投入强度和比例,科技投入机制,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等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