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青芳 《内江科技》2011,32(3):130+6-130,6
山东沾化凹陷沙河街组地层介形类化石组合在纵向上发育完整,横向上分布较稳定,属种类型较丰富,个体数量多,但不及东营凹陷的化石丰富。本文将百余口井的介形类化石分析数据进行总结,提出了沙河街组四段至一段各层位的介形类典型化石组合,为以后的地质勘探研究提供可靠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产自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C3井早白垩世地层的介形虫化石建立3个介形虫组合。通过综合研究分析,介形虫化石自下而上壳饰由光滑或简单,逐渐过渡到瘤、刺、纹的复杂壳饰,以及化石数量由少变多整体面貌,不仅反映了介形类动物群的发生、发展与盆地的形成、演化及环境变迁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佐证了该区于腾二段沉积后期应为本凹陷水体最深,湖盆范围最大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详细研究了孙吴-嘉荫盆地晚白垩世叶肢介化石组合,鉴定了考察所打到的部分叶肢介化石,并鉴定出了3属3种:双形链叶肢介Halysestheria biformis Zhang et Chen,瘤模叶肢介(未定种)Estherites sp.,长形网格叶肢介Dictyestheria elongate Chang et Chen。  相似文献   

4.
自1990年报道了产自我国延边大拉子组的几种原始被子植物叶部印痕化石后,  最近又发现若 干种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化石,本文报道的化石植物是Archimagnolia rostrato-stylosa gen.et sp.Nov.’Eucommioites orientalis sp.Nov. 分别与现生相关植物的生殖器官作了比较研究,并认为与木兰类和 杜仲类植物有亲缘。大拉子组为一套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黑色油页岩互层所组成。 同层除保 存了较多的植物化石外,还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昆虫和鱼类等。 该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的Aptian-Albian。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牙形石是一类已灭绝的海洋微体古生物,在地质历史中从寒武世至三叠世的海洋环境中均有发现。牙形石分布广泛,形态多样,数量众多,演化迅速,是地层学研究中良好分层化石。近年来对牙形石色变指数(CAI值)的研究,对石油地质勘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数理统计法在国外已引入了牙形石研究之中,国内这方面的文章尚不多见。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牙形石标本,获得牙形石的形态变异、古环境古生态等信息,对恢复被肢解的牙形石个体,建立器官属及组合带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浙江长兴,晚二叠世长兴组剖面为例,采用Q型因子分析法研究该层位牙形石组合带。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沙松乌拉地区发现的寒武纪异源类化石,其组合为Leiosphaeridia sp.(光面球藻)、lophosphaeridium sp,(瘤面球藻)Trachysphaeridium sp.(鲛面球藻)、Heliosphaeridium sp.(射棘球藻)Pterospermella sp.(翼球藻)Brocholaminaria nigrita Ouyangetal. (黑色穴面膜片),根据所获的疑源类化石组合,其时代应当为早寒武世.早寒武世异源类化石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早寒武世沙松乌拉组在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中的存在,对研究东昆仑地区中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野外调查、测量和室内分析,利用化学分析、XRD定性分析、岩石镜下鉴定、粒度分析,微体化石牙形石、介形虫分析等不同方法进行分析鉴定,深入研究了亮甲山岩性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与形成时代,确立了标准地层剖面。  相似文献   

8.
<正>古生物化石资源既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宁夏境内地层发育较全,地层剖面完整,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但对三叠纪化石资源的调查、研究较少,以致三叠纪化石资源状况不明,标本稀缺,开发利用相对滞后。宁夏贺兰山大风沟三叠纪地层出露较好,含介形虫、双壳类及植物化石,本次工作对该地区三叠纪化石资源进行实地调查,查清其化石种类、层位、埋藏状态、保护现状等,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沱沱河盆地是古─新近纪发展起来的陆内断陷地层,盆地内早期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沉积了沱沱河组的红色粗碎屑岩地层;中期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沉积了雅西措组的以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地层,碳酸盐地层产大量介形虫化石;晚期气候干旱,盆地中聚集了大量盐分,沉积层五道梁组以石膏为主。之后,结束了沉积堆积历史,进入了挤压变形阶段。沱沱河盆地沉积演化过程研究有助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迁。  相似文献   

10.
正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石节子沟位于固原市彭阳县罗洼乡,距固原市彭阳县北东约40km,出露奥陶系拉什仲组和背锅山组,产珊瑚、牙形石、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腹足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本次工作对该地区奥陶纪无脊椎动物化石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1个化石点,对化石点产出特征、保护现状等进行描述,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对研究该地区古生态、古地理环境以及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绘制的图件中,对七角井组的描述不准确且互相有矛盾。本文通过在2010年6月-9月的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地质剖面和古生物化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岩性对比,将七角井组划分为三段。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组合,分析下石炭统地层的沉积特征,确定了七角井组为一套浅海向陆相演化的沉积环境。深入了解区域地质情况,了解三道岭地区石炭系晚海西期的构造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系统地记述了四川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植物化石,共计9属13种,其中包括一个新属 和三个新种。它们分属于苔藓植物(?)和早期维管植物的四大类(Rhyoiophytina、Zosterophyllo-phytina, Trimerophytina和Lycophytina)。根据植物组合的面貌,还讨论了平驿铺组的地质时代相当于欧洲的西根期(Siegenian),并可能包括部分吉丁期(Gedinnian)和最早的埃姆斯期(Emsian)。  相似文献   

13.
<正>1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在大南湖组西部被上泥盆统康古尔塔格组(D3kg)不整合覆盖,与其它地层呈断层接触。该地层中含有腕足和珊瑚类化石。如:薄扭贝Leptoslrophia sp.,无洞贝Atrypa sp.,郝韦尔石燕Howellella sp.等。属早泥盆世中晚期代表化石。本次调查采集到动物和植物化石,动物化石经鉴定有腕足类、腹足类和双壳类。腕足类有Stegerhynchus wutubulakensis(乌土布拉克盖嘴贝)、Leptostrophia striata(细线薄扭贝)、Leptostrophia rotunda(圆形薄扭贝)、Uchtospirifer yengisarensis Wang(英吉沙乌贺  相似文献   

14.
辽西凌源~三十家子中生代火山盆地义县组靠上部的一个沉积夹层中,含有鸟、龙及植物等古生物化石计19类。发现了以娇小辽西鸟和凌源潜龙为代表的动物化石群,植物化石发现了买麻藤类和被子植物,代表着植物界的一个主要进化过程。根据对含鸟化石群的埋藏特点及对古生物生存环境、生物群落、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济南地区不同功能区的表层土壤及沉积物中饱和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其来源。结果表明,饱和烃主要有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环烷烃等组成,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10—n-C34,类异戊二烯类主要是姥姣烷、植烷及甲基C13—C17烷等,同时还检出烷基环己烷,甾烷、三萜烷及藿烷等环烷烃。饱和烃总体含量分布为北高南低,北部化工区、高速入口处等饱和烃主要来源于原油或成品油等化石燃料及其燃烧产物;南部山区、水库沉积物及农田土壤等饱和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高等植物。  相似文献   

16.
季强 《百科知识》2002,(6):14-15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学家和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最近在中国辽宁省凌源市中生代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个化石的地质年代非常久远。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最新发现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化石是世界上已知的真兽类(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这个新的哺乳动物被命名为攀援始祖兽(Eomaia scansoria);Eo-(希腊文:原始古老);-maia  相似文献   

17.
化石观赏石之美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动物的骨骼、甲壳、足迹、蛋等,以及植物的根、茎、叶等或其痕迹,都可成为化石。化石观赏石就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或收藏价值的化石。化石观赏石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遗体(如骨骼等)或与遗体有关的(如蛋等)化石观赏石,称为实体观赏石:一类是生物活动留在岩石上面的遗迹,称为遗迹化石观赏石。化石观赏石现在已经成为观赏石的一大类,受到观赏石爱好者的喜爱。它有以下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4只特别的"旅行青蛙",这些蛙是穿越时光的旅行者——它们来自一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世间罕有的蛙类化石蛙类由于骨骼柔软纤细、骨化程度低且软骨组织多,很难形成完整的化石,被完好封存在琥珀中的就更加罕见。中美科研团队本次发现的蛙类琥珀化石共有四件,年代归属于大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蛙类琥珀化石。在此之前,仅在墨西哥和多米尼加两地发现过蛙类琥珀化石,均来自2000万至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中国古生物学家对一件珍贵的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进行了研究,在这片约414平方厘米的皮肤化石上,他们发现剑龙的鳞片表面很粗糙,而且鳞片上还存在着一些条索状的突起,在鳞片上形成了一道道的“山脉”,鳞片表面形成明显的凹凸。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相统一的原理,讨论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的起 源和散布。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Endress1989a的概念)包括下列7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 树科、折扇叶科、领春木科、悬铃木科和金缕梅科。  该类群共有13种分布区类型,东亚区的南部和 印度支那区的北部是它的现代分布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及原始类群和外类群的分布分析,以上地区最 有可能是这类植物的起源地。  “低等”金缕梅类植物起源的时间至少可追溯到早白垩纪巴列姆期,较可 靠的化石证据说明悬铃木类植物在早白垩纪阿尔必晚期出现,而昆栏树科、水青树科、连香树科和金 缕梅科植物的出现均不晚于晚白垩纪。  最后,从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两个方面探讨了“低等”金缕梅类植物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