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ECFA为闽台第二产业的战略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描述福建与台湾第二产业合作现状,分析ECFA对闽台第二产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提出ECFA下闽台第二产业合作遵循的原则与框架,建议在ECFA下闽台通过产业合作规划、加强管理部门的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深化第二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高校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由于共知的原因,有30多年的时间几乎断绝了一切来往。闽台历史以来均重视农业,以农立省。两地农业均有长足的发展,但各有长短,互有特点,需要取长补短.江泽民年初发表对台关系八项主张,福建更应当先走一步,积极开展闽台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促进三通,导致祖国的统一。农业高校是农业最高学府,对两地农业的发展作用显著,以此进行交流与合作,互补互利,相信对两岸的农业发展更加有利。当前闽台均强调科技的因素,科技兴省,科技兴农,因此,加强闽台农业高校的科技交流,…  相似文献   

3.
杨大祖  李玲 《学会》2001,(6):31-32
闽台两地如何发挥独特优势,谋求互利互惠,是两地寿险同仁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闽台寿险业交流与合作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旨在促进闽台寿险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利田 《未来与发展》2012,(1):73-76,94
本文首先介绍了津台两地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况,然后就津台休闲农业合作展开SWOT分析,最后基于津台休闲农业合作的SWOT分析为政策制定部门提出四点建议:配合ECFA、依循"十二五"规划寻找津台休闲农业合作发展路径;积极改善环境,促进津台休闲农业的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市场需求,并力争全年无休;进行深度开发,努力打造特色化、区域化品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目前闽台创新型人才开发合作政策、合作平台、合作方式、合作成果等现状的回顾,分析闽台在合作中存在合作意向不对等、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程度不深入等问题;同时两地在人才资源、教育资源、产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互补优势,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闽台创新型人才开发合作模式,重点阐述当前闽台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官官、校校、产学研、介介企、民民企5种创新型人才开发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对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意义重大.目前闽台在贸易、投资、农业等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台商投资较少、产业合作较为单一等问题,未来可通过加快福建自身发展、扩大产业合作领域等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安全是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ECFA的签署是我国大陆和我国台湾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在给两岸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给区域经济带来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金融安全、人才安全、产业安全、资源和环境安全等方面.闽台为了在深入合作的同时保证两地的经济安全,需要共同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安全体系.采取建立闽台“风险共存”的经济秩序,加深与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的合作,建立区域经济安全预警机制和控制模型等措施来支持此安全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转,确保在ECFA框架下闽台合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就加强黑龙江省和台湾省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两地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通过两地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之比较,阐明了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又能够共同发展提高、互利互惠,并且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提出了一要创造机会,增进两地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二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三要实行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四要注意互相尊重、平等互利;五要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等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08,(10):42-42
广东省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正是基于这一点,相关部门致力于构建两岸农民创业、两地农业合作、农业科技学习和两岸农民感情交流的平台,鼓励和支持两地农业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福建 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成效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之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优势,两地的农业发展互补性很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以亲情乡情为纽带,通过台胞赴大陆探亲访友、台商开始试探性投资农业和对台小额贸易起步,两岸农业开始接触了解与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1.
陈嘉  韦素琼  陈松林 《资源科学》2018,40(10):1980-1990
闽台间独特的“渐进”开放,对两地农业发展影响深远,因而在开放条件下进行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比1951—2015年闽台农业发展特征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测度两岸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建立VAR模型进一步研究对外开放、闽台渐进开放对闽台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这65年间,福建农业产值总量大于台湾,而台湾农业产值增速总体上高于福建,但两地农业增长率水平趋近,二者差距逐渐缩小;闽台农业存在一定竞合关系,即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变动的互补性,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赶超与竞争;在农业TFP增长推动因素方面,开放因子对闽台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冲击作用,且渐进开放3个时期间,其冲击效应存在类似“迭代作用”的发展趋势,闽台渐进开放持续影响两地农业技术进步,而闽台农业开放的效应仍在持续显现中。最后,讨论了主要结果所赋予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2.
两岸ECFA:动力机制、特点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绯 《未来与发展》2011,(10):64-69
ECFA是两岸60年来签订的一项最重要的协议,它是过去3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积淀和结晶,并将两岸经贸关系推进到制度性合作的全新阶段。两岸政策开放取得成果、两岸经贸关系密不可分、全球区域经济整合、国际金融海啸这四种力量构成了两岸签订ECFA的金字塔型动力机制。两岸签订ECFA具有推动台湾经济增长、带动两岸贸易发展、提升台湾产品的竞争力、推进广东企业升级转型和粤台经贸合作等效应。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必将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3.
闽台旅游经济合作的背景分析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海峡两岸旅游经济合作的背景和意义,认为旅游经济合作不仅能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能够加强两岸的文化交流,对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海峡两岸旅游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和战略途径进行了探究,指出了海峡两岸旅游经济合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两岸关系、两岸直航、合作方式等关键问题,并对海峡两岸旅游经济的合作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闽台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决定了两地学者对STS研究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高低有别的建制化程度、大相径庭的研究旨趣、风格迥异的理论与方法、疏密不一的教研关联度等方面。开展闽台STS研究之比较有助于拓展和丰富国内STS的研究领域、促进闽台科技与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及可为国内STS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提高以农业劳动者素质为核心的科技能力,是解决非洲国家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根据河北省现状,探讨了河北省与非洲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历史、内部条件、外部条件以及前景。从对非洲农业科技合作的指导思想、对非洲的农业科技合作方式、将对非洲国家的科技合作纳入官方重点合作计划和设立面向非洲的国际星火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科技合作选择机制以推动提升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增强发展策略有效性,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首先对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各国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构建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盟主要国家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水平以及中国与其农业科技合作现状;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东盟主要国家划分为5类,基于分类管理原则提出中国加强与东盟主要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等。结果显示:中国与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泰国和越南加强稻米产业科技合作,尤其是提升优质稻米产业的数字化供应链水平;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加强农业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合作;与马来西亚侧重技术密集型农业领域合作;而与文莱则以加强科技交流为主。最后,从农业领域培育特色优势经济增长点、建设区别化合作平台和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中德农业科技合作模式和研究成果的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识别出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困境,也揭示出一带一路大战略形势下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论文从合作机制和研究内容视角建议应创新合作机制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提升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健全中德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合作参与欧洲展望2020计划,积极融入企业资本,最大化合作效益;深化合作内容,建立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破题机制。同时,为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得到战略性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