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预防医学》杂志同行评议专家审稿行为,为学术期刊提高同行评议管控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预防医学》杂志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导出实际完成时间为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的同行评议记录,对审稿数量、审稿时间、超时审回和拒绝审稿数量等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审专家超时审稿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送审稿件1000篇,涉及评审专家137人,评审专家审稿最少1篇,最多48篇,中位数5篇。审稿数量不同的评审专家审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444,P>0.05);不同稿件质量的审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7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审稿超时与审稿数量、稿件质量存在统计关联(P<0.05)。【结论】 学术期刊应保持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人数,控制好稿件送审数量和节奏;编辑部应加强初审把关、及时更新评审专家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特征信息,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根据角色信息的关联测量角色差距,通过角色建设缩减角色差距,提高同行评议质量。【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从Publons平台中获取2019年Global Peer Review Awards中Top 1%in Cross-Field的审稿人行为特征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同行评议参与者所承担的角色,利用结构方程拟合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信息关联模型。【结果】同行评议参与者中的“科研角色”“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三者呈正相关,“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之间相关性最强,“科研角色”与“审稿对自身科研的影响”之间呈现负的弱相关性。【结论】鼓励学者参与审稿,并根据精力适量审稿;鼓励扮演不同学术角色,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鼓励共享审稿经验,以提高年轻学者的审稿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特征信息,在角色转换过程中,根据角色信息的关联测量角色差距,通过角色建设缩减角色差距,提高同行评议质量。【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从Publons平台中获取2019年Global Peer Review Awards中Top 1%in Cross-Field的审稿人行为特征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同行评议参与者所承担的角色,利用结构方程拟合同行评议参与者角色信息关联模型。【结果】同行评议参与者中的“科研角色”“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三者呈正相关,“评审角色”和“编辑角色”之间相关性最强,“科研角色”与“审稿对自身科研的影响”之间呈现负的弱相关性。【结论】鼓励学者参与审稿,并根据精力适量审稿;鼓励扮演不同学术角色,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鼓励共享审稿经验,以提高年轻学者的审稿水平。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形式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同行评议制度是加强科学知识发表的重要工具,目前大多数期刊采用的是单盲评审形式。本文归纳了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形式存在的局限性,并就此提出更加有效的完善同行评议机制的形式,采用双盲评审保证审稿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预测价值,尝试使用公开评审和发表后评审,以期达到更好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提高科技期刊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同行评议制度是学术论文保证和改善学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论文出版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同行评议的不同形式即单盲评审、双盲评审、公开评审、发表前评审和发表后评审的角度出发,简析了现有的同行评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公平性问题、审稿人态度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灵活选取审稿方式、完善评审细则等建议,以期为同行评议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冯广清 《学会》2016,(12):55-60
同行评议的审稿机制建立了从专业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独立判断和综合评价的论文遴选体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外行人审内行稿的不合理现象,较好地保证了学术期刊刊发论文的专业性。现行的同行评议审稿方式分为封闭式审稿和开放式审稿(公开审稿),前者又分为单向匿名(单盲)审稿、双向匿名(双盲)审稿。通过对155种科技期刊的调查表明,同行评议已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审稿方式。其中,以双向匿名(双盲)应用最多,单向匿名(单盲)其次。此外,公开审稿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科技期刊的重视。各种审稿方式各有利弊和特点,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完善同行评议政策、建立同行评议实践指南、优化同行评议流程等途径加以改进和优化。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学术期刊公开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今后网络公评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参考现有的代表性公开同行评议期刊评审流程,提出建立网络公开同行评议的标准流程需考虑的质控指标。【结果】建立网络公开同行评议的标准流程需要考虑:论文提交后的快速审查标准、审稿人的选择或自荐标准、审稿意见书的标准、审稿时限的标准及论文接收的标准等。【结论】网络公开同行评议需建立能更大范围推广的标准流程,为学术期刊审稿模式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有效同行评议的策略。【方法】 针对我国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期刊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顶层设计出发,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在改善同行评议制度中可采取的措施。【结果】 提出加强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完善评审专家队伍,优化审稿方式和健全评价与反馈制度,提高学术出版质量的具体方法。【结论】 上述四步措施有助于实现同行评议在学术监督与把关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开放式同行评议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同行评议是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探索开放式同行评议模式以期为中国科技期刊实现有效的开放式同行评议提供参考。[方法]在分析同行评议的定义及现有模式基础上,探讨了科技期刊开放式同行评议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结果]提出了三类开放式同行评议模式,即完全开放式同行评议、有限开放式同行评议和部分开放式同行评议。[结论]不同的开放式评议模式具有不同的适宜性,可以很好的实现科技论文评审的透明性和公正性,需要在鼓励专家学者参与、审稿形式标准化、审稿平台建设、编辑能力培养上继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约束评审专家完善评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正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科技评审制度也逐步从"计划审批"向同行评议"过渡,科技评审过程中决定权的重心开始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向评审专家转移."科学基金制"是"同行评议"制的主要代表,人们对这一制度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探讨."招标制"是通过招投标来确定少数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者的一种制度设计,其核心内容也是"同行评议".除了科技立项评审外,科技论文审稿、科技成果鉴定、科技奖励评审等工作,采用的也都是"专家推荐(同行评议)"制.因此,必须把如何激励、监督评审专家进行公正评审,作为新时期完善科技评审制度的核心工作.本文拟就此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学基金的评审普遍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它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科研管理。但同行评议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批评,争议的核心主要是针对同行评议专家。因此,对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和评审能力进行评估迫在眉睫。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同行评议专家综合评价体系对专家基本信息和评审信息进行评价,基本信息包括专家个人资历、科研能力,评审信息包括评审离散率、评审有效性和评审态度。通过对评价指标量化处理,确定了指标权重,为更好地筛选、调整专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光  陈凯华  龚旭  苑怡  方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27-1433
同行评议是科学共同体的自我规范机制之一,是科学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核心运行机制是同行评议,它是遴选高质量基金项目的重要保障机制。为了使同行评议科学、客观、公正,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文章从同行评议机制的发展及其优缺点出发,分析了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面临的挑战:不适应跨越式发展需要,专家和管理队伍规模不适应项目申请数量增长,专家评审行为缺少对象反馈且评审专家遴选有待优化,以及项目评审流程缺少监控手段等。据此,文章提出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建设“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的同行评议监督与评价系统思路。文章阐述了RCC机制的动态性和科学性,总结了其在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和提高项目评审效率中的潜在用途,为进一步推进RCC机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显示,同行评议的RCC改革方向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RCC制度设计、加强评审质量监测并营造RCC评审文化。文章从多角度论述了完善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机制的重要性,指明该机制所面临的挑战与可行的发展路径,为RCC监督与评价系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新时期稳步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国际表征学习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ICLR)同行评议的文本分析,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探索同行评议中审稿意见效用的评估方法。【方法】首先定义审稿效用的概念,然后对审稿文本进行标注,应用表示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提出一种审稿效用度智能识别方法。【结果】所提出的智能识别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分析,获得审稿文本的效用度。负面审稿意见以及录用论文对应的审稿意见的审稿效用更高,论文水平与审稿专家经验是审稿效用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审稿专家的审稿水平可能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结论】应用审稿效用度智能识别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异常的审稿文本,辅助编委和编辑做出审稿最终决定,改善同行评议评价结果,进而健全同行评议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冯广清 《学会》2016,(5):61-64
同行评议是国际上绝大部分科技期刊惯用的一种审稿机制,现已成为保证文章发表水平、保障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环节,有学者将同行评议称作学术的"守门人"程序。我国科技期刊审稿中同行评议的应用,可以追溯到清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同行评议审稿方式逐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行评议的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其在学术型科技期刊审稿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同行评议已得到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倡导,逐步成为对学术期刊审稿的一种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对同行评议专家评议工作进行评估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同行通讯评议、项目主任综合同行通讯评议意见和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同行通讯评议和学科评审组会议评审都属于同行评议。其中,同行通讯评议所起的作用不仅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后两个环节的基础。同行评议是基金项目评审的核心,也是  相似文献   

16.
同行评议的质量是期刊出版质量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之一,而各编辑部有责任为评审专家提供便于审稿工作的最有效、安全的文档形式。本文通过对PDF或WORD两种文档类型在同行评议送审时以及专家审阅中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专家审阅提供最佳的稿件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工作,防范审稿失范行为,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方法】 通过对同行专家的审稿行为进行调研,探究同行专家审稿行为后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途径和评价方法。【结果】指出审稿行为后评价工作应基于评价指标,通过编辑、其他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直接或间接评价来完成,并应重视影响评价效率和评价质量的相关工作环节。【结论】建立规范的审稿行为后评价制度对防范审稿行为失范、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基于审稿专家和作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同行评议是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同时来自于作者群体的意见也日渐增多,因此了解作者群体对同行评议的认识对于推动同行评议制度的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了审稿专家和作者群体分别对同行评议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研究发现:审稿专家与作者群体对同行评议的重要性、客观公正性、审稿方式、稿件质量标准等的理解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也说明现行的同行评议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同行评议(Peer Review)是学术界控制和保证科研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术评价中不可或缺。但在实际操作中,同行评议常常出现偏差,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基于所下载的同行评议研究文献,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识别出国内外同行评议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同行专家自身角度出发,从利益相关和认知惯性视角分析同行评议诸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在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加强学习、辅以定量方法、开放评审和公众评审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