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筑安装工程中暖通空调"绿色节能"运行策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呈现1.1莫大的消耗比重能源的消耗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建筑能耗里,用于暖通空调的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30%到50%左右,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20%~30%,建筑给排水消耗能源在建筑能耗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今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因此,如何减少能耗、提高源利用效率成为建筑行业研究的热点。给排水作为建筑行业一个重要的分项工程,应该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能耗,本文就此逐一做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建筑平地而起,建筑能耗急剧上涨。据悉,建筑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30%左右,而在中国城乡43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在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势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无疑是解决建筑能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建筑能耗的快速增长,其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也在快速提高,建筑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其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对于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国家能源战略、满足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历经从无到有、由点连线、由线到面3个阶段、近1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还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为了实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15%以上的目标,需要从发展路径、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等多方面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人口数量众多,资源不充足,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时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国内生产总万元能耗为世界平均值33倍。在我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形成三大"耗能大户"。据统计,我国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建筑能耗占总约35%,而且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3倍左右,说明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建筑节能是全社会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观,使我们的环境得到改善,需要我们认真负责做好每一项工程,努力建设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6.
能源资源紧缺是我国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在我国,由于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四分之一,位居能耗首位,因此建筑节能刻不容缓。而电气能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电气节能,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建筑节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非常大,住宅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住宅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问题十分突出,这与我们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主题相去甚远.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完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支撑体系,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这才是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永东 《科技风》2013,(13):17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耗也越来越大。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本文主要探讨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分析。  相似文献   

9.
江亿 《科教文汇》2005,(4):50-50
目前.国内谈到建筑能耗指的是运行能耗.按照统计数据应该是在22%~26%之间.这个数字在整个全民能源体系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国单位面积平均能耗低于发选国家水平.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运行能耗占总能耗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此同时能源过渡消耗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其中又以建筑能耗居高。目前,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25%左右,并且这一数字仍有上升趋势。在整个建筑能耗当中,电气能耗所占的比重较大,仅空调和采暖两项就占50%左右。为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必须积极采取电气节能技术。基于此点,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筑电气节能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建筑平地而起,建筑能耗急剧上涨。据悉,建筑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30%左右,而在中国城乡430多亿平方米建筑中,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在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势下,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无疑是解决建筑能耗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11)
目前世界各国面临能耗过大的严峻挑战,各国先后制定相应技术标准。能源紧缺是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合理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建筑业能耗在总能耗中占很大比重,建筑能耗中电气能耗占80%以上,解决建筑电气节能问题非常迫切。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合理运用电气节能技术可以减少建筑结构能耗,节能设计是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指导方针,电气自动化与节能设计目前在电力行业应用不很广泛,需要深入研究电气工程节能技术,促进建筑节能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能源紧缺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更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所以节能减排已成为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当前我国的总能耗当中,其中建筑耗能占总能耗的较大比例,而建筑能耗中建筑外墙又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地方,所以加强建筑外墙的保温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的能耗。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践表明,在我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形成三大"耗能大户"。据统计,我国,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约35%,而且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说明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其中建筑节能是列为国家重点要抓好的六个方面的节能之一,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是完成这个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建筑施工能耗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数量,主要包含建材或构件加工能耗、施工运输能耗和施工过程能耗。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优化型社会的重要方式。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之一,所产生的建筑能耗占能源总消耗量的30%左右,其节能减排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浅谈建筑节能减排总攻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实践表明,在我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形成三大“耗能大户“。据统计,我国,能耗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约35%,而且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是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说明我国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其中建筑节能是列为国家重点要抓好的六个方面的节能之一,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是完成这个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法东 《科协论坛》2008,(4):123-123
1 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现状与趋势 我国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能耗的20.7%.其中,北方城镇建筑采暖和农村生活用煤约为1.6亿吨标煤/年,占我国2004年煤产量的11.4%;建筑用电和其它类型的建筑用能(炊事、照明、家电、生活热水等)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27%~29%.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及我省相关文件、法规的规定2003年1月1日全省各地市将全面实施建筑节能的第二阶段目标——建筑能耗较当地1980年通用水平降低50%。其中建筑物承担约30%,外网承担约20%。对于普通的砖混居住建筑外墙面积约占建筑物外表面积的70%,通过外墙的散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30%,因  相似文献   

19.
建筑增长使之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居高不下,在建筑业发展的同时,建筑能耗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由于基数大、增长的净值也很大.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居住条件的改善,建筑能耗还在快速增长.住宅建筑节能迫在眉睫.而住宅建筑节能,又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将住宅建筑节能方法举要:建筑围护系统、包括外墙、外窗、及屋面;供热采暖与制冷空调和通风系统;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系统;绿色照明及家电系统;检验检测及节能认定标识系统;技术咨询服务系统等;各子系统齐头并进,共同运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否则产生"短板溢水"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节能起步较晚,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很多。目前我国已建成的新建筑中,绝大部分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量的比例已接近30%。因此,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刻不容缓。相关资料表明,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可以降低约2/3的建筑能耗。因此,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在满足室内环境舒适、卫生、健康的条件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建筑节能技术,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共进的目标,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