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借鉴生态学中生态位理论,在分析战略网络中节点间生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网络中节点企业生态位概念,并就战略网络节点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的测度模型进行尝试性探索.研究表明,战略网络中节点不仅要选择适当的生态位,而且要根据战略网络目标和环境变化,及时对生态位作出适当调整和优化,以维持自身在战略网络中的位置,并进一步提升战略网络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柯健  李超 《现代情报》2013,33(12):15-19,25
本文基于信息生态观分析了网络教学机构的组成要素,将生态位态势理论引入网络教学评价中,提出网络教学机构信息生态位的概念;以要素组成和态势理论分析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分层次的网络教学机构信息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以"态"值和"势"值计算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机构信息生态位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网络问政作为中国执政生态的新事物,以其方便快捷的方式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成为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载体。概述了当前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分析了网络问政存在的不足,并从制度建设和网站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形势下“网络问政”的社会影响力、认同度,以及不同人群对于网络问政的看法与意见,从而找到促使“网络问政”工作链条连贯、持续、有效的方法和机制,本文就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伪民意冲击民意真实性、党政官员问政能力不足、数字鸿沟的存在对网络问政的效果和可持续性造成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并为此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应在提高自身网络执政能力的同时,建立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和相关法律体系,加大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公民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进而消除数字鸿沟,多种措施并举,使网络问政制度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以s市网络问政平台为考察对象,总结了s市网络问政投诉与举报渠道的运行现状及特点;并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包括使用率较低、认可度不理想、回复质量不高、事后缺乏跟踪与反馈等;最后,对完善网络问政中投诉与举报渠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出现与网络问政兴起的缘由、背景、意义和作用,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要素;论述了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阶段及其特点;分析了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现状和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广东省的网络问政模式为典型案例,总结了网络民主发展的新鲜经验,并探究了网络问政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网络问政的内涵、意义及其现状;分析了网络问政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和网络问政对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作用;提出建立以加强组织领导、畅通问政渠道、培育网络文化、完善法规体系、推进信息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网络问政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利  王欢 《现代情报》2013,33(12):26-31
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等独特的传播优势打破了传统媒体掌控社会舆论的局面,并日益发展成为公众表达和建议的平台。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又丰富了公众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的渠道。由此,在各种媒介高度融合的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问政成为公众表达民声,政府听取民意的重要方法。网络问政虽然带来了一些实际效果,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广东网络问政范式或许为中国网络问政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经验,发掘网络问政的优化策略而使网络问政长久持续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是网络参与型、互动型的政府信息化阶段的突出标志,是电子治理模式的一种体现。中国的网络问政可分为领导或者官员推动的姿态型网络问政、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引导型网络问政以及由于舆论或者网络性事件导致的压力型网络问政三类,其中,领导型的网络问政受制于个人的认识,缺少制度化的安排,因此作用有限;引导型的问政是制度化的安排,因此比较规范,但由于受后台业务整合的制约而难以保证成效;压力型的问政让政府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这一类的网络问政考验着政府的智慧。面对网络问政的挑战,政府需要充分把握网络媒介的差异及网络生态的趋势,探索制度化的网络问政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技术生态位作为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用来研究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问题。在将态势观点引入技术生态位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的视角分析了生态位态势的愿景、力量和知识三个机制,在此前提下阐述了技术生态位态势的四个阶段。以东北三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的实地调查结果,分别讨论了三个机制作用下的生态位态势。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均拥有不断成长的技术生态位网络和稳步发展的技术生态位态势,其中辽宁省的技术生态位态势处于填满期,吉林省处于原型II期,而黑龙江省处于胚胎期。根据实证结果,研究有重点地针对四个阶段的技术生态位态势提出了发展建议,为技术生态位理论在我国区域新兴技术产业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