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最近党中央鲜明提出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两个指导思想:一个是“以人为本”;另一个是“科学发展”。这两者都是“发展”观上的重大转变。过去,我们曾说过:“发展是硬道理”;现在就进一步指出,“发展”并不是盲目的片面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发展要依靠科学,尊重科学,要探求科学发展的规律。过去,我们曾说过,“发展”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在就进一步概括为金光闪闪的“以人为本”四个大字。也就是说“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少数优先富裕起来的“人”;“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阐明“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教育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论证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并结合我国现实,提出“以人为本”育人的关键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并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核心教育内容;只有拓展育人途径,改进教育方法,才能提高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树民 《金秋科苑》2010,(20):170-170
"以人为本"是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时代进步的人文体现。"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它要求我们的工作一切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的本质在于激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在我们的事业中,人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是办好图书馆额关键。  相似文献   

4.
邓世军  梁仕新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B):131-131,130
“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实际工作中,要把以人为本摆在核心地位,要善于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要善于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相似文献   

5.
刘西荣 《科教文汇》2008,(10):38-38
当我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时,教育便有了创造人的价值的意义。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可塑性是教育的前提,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并塑造人。我们要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差异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  相似文献   

6.
认识肠道及其菌群 《科学生活》:美食的诱惑让人无法抗拒,嘴巴是过足了瘾,胃肠却可能要受罪,人们常说“酒肉穿肠过”,请您先帮我们科普一下肠道的小知识。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思想理念,更是一种工作要求,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有必要从编辑的视角解读“以人为本”。文章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做嫁衣,扶植新人;以质论稿,不徇私情等三个方面解读了“以人为本”这个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思想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哲学基础上具有同一性。“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其实质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人的认识上的充分反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依据同样是历史唯物主义,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方法和其内容之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使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自觉指导自身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建刚 《科教文汇》2008,(27):95-95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在综合国内外新形势下提出的执政方针,在教育领域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就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如何认清教学管理与“以人为本”的各个关系,按照“以人为本”如何发挥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越来越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以师为本”,构建适合教师发展需要的管理机制,“以生为本”,构筑符合学生潜能和个性发展需要的管理格局,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人为本”的关爱机制、发现机制、目标激励机制的建立则是学校实现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要以自然为中心,又要以人为本。以自然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善待自然界。以人为本就是说人的任何合理的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人自身的生存发展,就是坚信人有能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在很多电影及小说都写过一些关于“回到过去”与“改变现在”,他们认为为了防止现在一些事情的发生,可以用时光机回到过去,改变一些东西,从而改变现在。然而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回到过去应是这样:首先,人通过一些途径从拥有时间的空间中脱离,这才可能到达过去,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这有点像水管中的一只虫,若它想到流水的源头必须从水管中出来,从空中飞到源头,小虫必须通过水管外的空气,因为飞速流动的水会阻止小虫在水管中停住与回头游。而人要回到过去,就要脱离拥有时间的正常空间,而到达“原始空间”,然后从“原始空间”往“时…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文化     
一位在国内科学杂志社做编辑的朋友曾对我说过,科学好是好,可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总不能给人以亲切感。当然很多人一定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他们热爱科学,信仰科学,他们的口号是:“科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够离得开科学,虽然有些人一方面埋怨电视吞噬了他们大量的时间,汽车让他们心烦,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却乐此不疲,虽对乡村的自然美景赞不绝口,却又要拼命滞留在大都市里生活。对很多人来说,现代科技可以使他们在混凝土建造的封闭的空间里,靠加工信息就可以生活的富足,靠获取信息就可以精神上自慰,总…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尊心,“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鼓励创新”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新形式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公共图书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努力完善  相似文献   

15.
陈光 《今日科苑》2007,(5):13-15
当35年前“阿波罗17”号上的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就再也没有人在月球上激起过尘烟。现在,美国人正打算重返月球,不过,此番“二进宫”,不仅仅是把星条旗插上月球然后留些脚印那么简单——2024年在月球上建永久基地,美国人要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并将其作为太空探索和飞向火星的“跳板”。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2,(9):1-1
爱因斯坦曾经宣言:“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人文精神,就有可能制造杀人的武器,成为杀人的罪犯。”可见,科学技术不是与人类文明取向无关的东西,而是最应该讲求良心道德的领域。胡锦涛主席也曾说过这样一番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话,“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学精神……”这也强调了一切的科技发展必须要建立在拥有科学精神的基础上。的确,我们常常把科学研究和某项科技成果的价值混为一谈,把科学研究和道德伦理固有的天然血缘斩断,从而出现重视科学素养有余,重视科学伦理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说明人格教育是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化的,全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形成,要靠每一个人在人格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提高,以及彼此的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8.
小黑 《知识窗》2010,(11):36-37
2010年7月,韩寒应邀参加了第21届香港书展闭幕式。有记者问他:“你曾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是一个有高中文凭的人,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韩寒说:“这刚好提醒了我,我猛地发现,以前填简历的时候总习惯性地在学历一栏填写‘高中’。后来我发现自己高中其实没毕业,中途辍学,所以现在我把我的学历改成了‘初中’……关于造假这个东两,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很多人都是造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汪劲武 《百科知识》2007,(3X):36-37
我们批评一个人好吃懒做时,常说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话最早见于《论语》。2400多年前,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孔子的弟子之一)掉队落在后面,遇见一位老农,就问:“你看见孔夫子了吗?”老农答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夫子?”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们告别了土地,不再从事农业生产,面对“五谷不分”的指责,大概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吧。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现在人们关心的全球变化只是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题。我们所研究的全球变化是指已经发生过的地球在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变化。研究过去的变化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谈到全球变化时,对过去气候变化关心的程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