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人机工程学在汽车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现代社会汽车研发生产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从人机工程相关技术角度出发,对汽车车身安全设计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陈亮  王娈 《科教文汇》2014,(19):72-72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多的边缘性课程,广泛开设于机械设计、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通过分析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将机床安全防护、操控设备平台设计、工具设备尺寸设计等实践环节与机械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相结合,能起到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能较好地促进理工类“人机工程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常虹 《科教文汇》2020,(8):101-102
人机工程学知识面覆盖广,理论知识较多,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该课程,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这部分内容比较理论化,相对复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提出在CDIO模式下,对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有利于培养和加强学生对人机工程学的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重点放在人机工程学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为学生的专业专题设计打下较好的人机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14)
本文结合人机工程学,基于CASIO fx-82ES计算器的整体结构设计,从该产品按键、字体大小及机体设计三方面分析了其中应用的人机工程学原理,得出了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计算器设计的基本思路,对未来可能的计算器创新设计提供了人机工程学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全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学科,其主要是利嘴用人机工程学的思想和原来来对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对人、机械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来确保人的能力能够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同时确保更为舒适、高效和安全的劳动条件,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文中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对安全人机工程学在日常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人机工程学与家具设计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明式家具为例详细分析了人机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人机工程学对于机械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和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指出机械人机工程学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对设计时人机关系的协调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机实训室作为安全人机工程学专业课程的延伸和深化应用,为人们分析人、机、环境三者的内在关系,并探索心理、生理特性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实践空间。基于人机实训室,文章就如何构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浅析,旨在为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人机工程学作为工业设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主要体现在其对工业设计的辅助设计应用方面,也就是说,应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去发现和解决设计上的问题。而人机工程学本身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其设计研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任务分析法即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任务分析法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实践的总结,分析该研究方法的训练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思维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本文也对该研究方法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课堂实施情况展开讨论,希望借此从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去探讨学生设计思维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如何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理念设计自主学习网络平台,阐述了用户需求分析、用户界面、用户至上、人机史互等观点,对平台内容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展现手段和方式作了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异化"概念的溯源追本和解读,透析科技异化的种种表现及内涵,初步揭示了科技异化产生的深层原因,即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在科技观念中的错位,并提出了科技生态化重塑与人性归复的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12.
黄丽  陈维政 《科研管理》2017,38(5):77-86
本研究主要探讨管理者的支持行为与滥权行为同时为下属所感知时,对下属工作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工作疏离感的中介作用。对345套直接主管和员工的配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管理者支持行为对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其工作疏离感和工作偏离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管理者滥权行为对下属组织公民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其工作疏离感和工作偏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工作疏离感在管理者支持行为与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支持行为与工作偏离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4)工作疏离感在管理者滥权行为与下属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滥权行为与工作偏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慧  兰月新  潘樱心 《现代情报》2013,33(7):59-63,117
以信息异化动力为视角,在剖析网络衍生舆情与信息异化价值关联的基础上,建立网络衍生舆情成因分析模型,并以"微笑局长"杨达才事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网络衍生舆情的科学化治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4.
网络衍生舆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网络舆情信息和主体异化问题。根据信息异化理论,通过分析网络舆情演化的萌芽期、扩散期与消退期3个阶段,归纳了网络衍生舆情的一般特征和演化规律,指出网络谣言是信息异化作用下一种典型的综合网络舆情,并以网络谣言治理为例,深入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基本要素与演化机理,进而,提出了治理网络谣言的"主体——社会——技术"的"三维一体"策略,以期为我国综合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Beginning with a reading of Marx proposed by the critical theory of value, the assumptions of Fuchs (2010) and Arvidsson and Colleoni (2012) in the debate on value creation in informational capitalism are analyzed. The theorization of immaterial labor proposed by these authors is limited in its capacity to articulate a radical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Since the immaterial labor theory is marked by the absence of a dialectical critique of knowledge forms constituted under capitalism, it cannot advance Marx's push for a critique of the categ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dynamics of capitalism entail a process of alienation that is not limited to exploiting the work done immediately by the producers; they also generate an alienation of forms of knowledge: the alienation of the “general intellect” itself.  相似文献   

16.
Using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s 2006 Science Indicators Survey, this study explores three distinct explanations of public attitudes. First, the knowledge-attitudes model refers to a well tes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Second, the alienation model hypothesizes that public disassociation with science is a symptom of a general disenchantment with late modernity, mainly, the limit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dified expertise, rational bureaucracy, and institutional authority. A third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science: how various public beliefs about "what science is" relate to acceptance or reservations about science. The Science Indicators Survey shows that US adults view science (what it is or should be) in three distinct ways: (1) in terms of having a systematic method, (2) in terms of social location (i.e., takes place in a university or a laboratory), and (3) in terms of knowledge that should accord with commonsense and tradition. Th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knowledge-attitudes, alienation, and cultural meanings models are all valuabl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ultural authority of science.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these explanations depends on the type of attitude analyzed.  相似文献   

17.
信息异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明确信息异化的社会危害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信息异化的社会控制策略.本文认为,信息异化的社会控制主要应从社会建制即制度体系建设、法律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方面入手.具体来说,即加强信息市场制度体系建设,深化信息活动过程中的法律体系建设,促进信息领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重新阐释了信息异化的内涵和本质,认为信息异化是技术异化在信息社会条件下的新形式,反映了从工业社会对实际物的依赖走向了信息时代对虚拟物即信息的依赖。本文重新对信息异化的各种现象进行了阐述,指出各种异化现象的心理机制,各种异化现象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递进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信息异化的心理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信息异化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异化问题的形成既有信息对人的异化问题,也有信息自身异化的问题。本文从信息自身异化的视角解释了信息异化的概念,挖掘并揭示信息被异化的深层次原因,探求有限消解信息异化的现实性对策,为信息异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批判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合理化问题的深度把握,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批判”理论的借鉴。它推动了“科学技术批判”超越工具理性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乃至“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走向“批判的解释学”,为考察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异化”问题,特别是揭示当代社会的“非政治化”问题的实质提供了一种批判工具。在他看来,“非政治化”是科学技术异化在当代社会的深刻表现。因而,任何“科学技术批判”都应当转向对这种“非政治化”问题的分析和批判。这也是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在当代发展的内在逻辑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