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本文从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出发,明确指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体系作深入分析;阐述了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研究的意义及构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基本原则;讨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要素及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重点探讨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与网络化运动规范、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导航系统模式、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及网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存贮;描述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大体框架。文章旨在为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胡潜 《情报科学》2005,23(7):1040-1044
在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网络化发展中,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推进已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因素。以此出发,本文讨论了网络信息资源技术基础与技术构建,立足于面向信息资源组织与开发业务环节到面向用户的服务技术推进模式的变革,提出了确立以服务为中心的平台技术综合发展策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所涉知识产权问题浅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华英 《情报杂志》2003,22(12):19-20
以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关键的问题是搞好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为基点,分析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信息采集、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利用与服务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数据库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管理、如何与出版界合作以规避版权、如何充分利用《著作权法》现有条款和争得新的立法权利、实施技术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艳 《科技与管理》2005,7(4):134-136
网络信息资源是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因素。在阐述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区别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最后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建新 《现代情报》2002,22(1):28-28,63
本文从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新特点;农业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农业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和开发服务的主要形式;加强农业网络信息开发利用研究;Internet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方面论述了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服务的区域协作,需建立协调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资源建设及数据库网络化建设;解决好信息服务中的协作问题和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向春 《情报杂志》2006,25(10):144-144,F0003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主要有传统服务的网络化、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服务、数据库检索操作服务、网络技术服务、图书馆网络一般性信息服务等。分析了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化信息服务的措施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莲华  柴喜慧  朱西传 《情报杂志》2002,21(7):73-74,76
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使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料越来越多,查找有用的信息越来越难,为读者服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开展网络化信息服务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范畴和模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盛功平  黄洪超 《现代情报》2002,22(6):134-135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范畴包括传统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化的传统信息服务和新型的网络信息服务。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面向用户的现代化、整体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已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然 《现代情报》2003,23(12):124-125
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图书馆参与网络竞争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图书馆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及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情报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知津  张桂玲 《情报科学》2002,20(11):1121-1125
本文提出了前网络时代情报学和网络情况学的概念,阐述了网络化对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挑战以及网络情报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脉络;初步探讨了网络情报学的主要内容;构筑了网络情报学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results of a case study of the usage of the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 studiVZ by students in Salzburg, Austria. The topic is framed by the context of electronic surveillance. An online survey that wa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that consisted of 35 (single and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3 open-ended questions, and 5 interval-scaled questions, was carried out (N = 674). The knowledge that students have in general was assessed with by calculating a surveillance knowledge index, the critical awareness towards surveillance by calculating a surveillance critique index. Knowledge about studiVZ as well as information behaviour on the platform were analyzed and related to the surveillance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ublic information and discussion about surveillance and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s is important for activating critical information behaviour. In the case of studiVZ, a change of the terms of use in 2008 that brought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targeted personalized advertising, was the subject of public discussions that influenced students’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3.
康敬青 《现代情报》2014,34(4):121-124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最终实现也是服务社会。如何发挥高等院校的科技和智库优势,借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信息手段,构建科技惠民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了高等院校科技惠民信息服务平台的现实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研究了高等院校科技惠民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对网络环境下科技惠民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并就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现实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noted popularity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people increasingly rely on these social networks to address their information needs. Although social question and answering is potentially an important venue seeking information online, it, unfortunately, suffers from a problem of low response rate, with the majority of questions receiving no response. To understand why the response rate of social question and answering is low and hopefully to increase it in the future, this research analyzes extrinsic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response probability of questions posted on Sina Weibo. We propose 17 influential factors from 2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estioner. We also train a prediction model to forecast a question's likelihood of being responded based on the proposed features We test our predictive model on more than 60,000 real-world questions posted on Weibo, which generate more than 600,000 responses. Findings show that a Weibo's question answerability is primarily contingent on the questioner versus the question.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sing appreciation emojis can increase a question's response probability, whereas the use of hashtags negatively influences the chances of receiving answers. Our contribution is in providing insight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future social question and answering tools, as well as for enhancing social network users’ collaboration in supporting social information seek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在线社交网络甚至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等日常生活的主要行为方式。网络群体作为在线社交网络的主体,受网络结构和信息传递的影响,在线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研究已经成为各界不可回避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就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对国内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以CitespaceⅢ软件作为科学计量工具,采用路径搜索(Pathfinder)算法,以不同指标进行聚类,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热点及前沿领域作出合理划分,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社交网站的基本概貌和信息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表明,社交网站以年轻用户为主,虽然目前的用户数量仍十分可观,但在网站积极面向大众的同时,对用户的粘度降低导致了活跃用户数量的缓慢减少,偏离了分众化的初始轨道,使网站功能缺乏个性特色。通过对社交网站信息传播特征的分析,信息随不平等性网络结构进行区域性传播,其传播特征模拟人际传播特征,具有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跨越地域和时间限制的特点,社交网站为信息的多元化传播方式和群体协作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7.
陈伟祥 《科教文汇》2014,(12):16-17
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及计算机网络在初、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社交网络在中国各大高校发展得如火如荼。社交网络渐渐地融入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活动、道德行为、心理健康及学习态度等。作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新载体的社交网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教育者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重视。社交网络产生的影响不仅促进大学生与同群体及外界的交流,也可能因其信息传播的不当而对产生负面影响。因而,高校教育者面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思想教育新形式的社交网络,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剔除社交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利因素,从而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新天地,积极地对其进行疏导和科学的指引。  相似文献   

18.
马骏 《情报探索》2014,(2):24-27
认为社交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行为发生了重大改变,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应与时俱进,而社交网络工具为改变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方法;分析了社交网络工具应用于信息素质教育的利弊与在社交网络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信息网络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络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及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所带来的信息污染、政治渗透、网络安全等负面效应已成为信息时代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对网络负面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进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仝晶晶 《情报科学》2020,38(3):29-34
【目的/意义】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科研人员对于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行为,揭示图情领域科研人员在此类平台中的行为差异和影响力差异。【方法/过程】选取ResearchGate作为研究平台,运用网络调查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78个iSchool联盟成员进行广泛调研。同时,基于国家差异的视角从影响力、信息共享行为和社交行为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科研人员对学术社交网络的利用行为。【结果/结论】调研结果显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图情工作者在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上最为活跃;相对于提出问题,iSchool的图情工作者更喜欢提供答案;中国的用户数量居于全球第三位,但用户活跃度低,影响力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