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回归奖励制度鼓励创新、促进科研的宗旨,201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提出了评审方式从“限额制”向“提名制”转变、建立定标定额的评审制度、明晰专家评审委员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健全科技奖励诚信制度等改革措施。如何理解这些改革措施及其可能的作用与问题,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改革前后国家科技奖评审过程中行动者网络构建和发展的特点。研究发现,实行提名制后,虽然弱化了评审过程中的“强制通行点”,但包括报奖人、报奖单位等行动者“招募”和“动员”利益相关者的现象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国家科技奖功利化导向问题仍然存在。在科层制的科技奖励结构中,要让评奖体系中的关键行动者保持独立,减少行动者在评奖网络中的利益互动和磋商,回归激励创新并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的制度初衷,政策制定者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推进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ANT)分析中国闪联联盟的构建、发展和演化的过程,根据此类联盟中行动者所处位置和角色的不同,把行动者分为核心行动者、主要行动者和共同行动者三类,通过追踪行动者的行动发现此类联盟中核心行动者经历了从政府向企业的转变,而实现这个转变的关键是联盟成为转译者来表达各行动者利益并进行互动、磋商和连结起来形成行动网络,同时联结行动者的手段也从政府政策主导向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演变。进而就联盟的长效发展得到以下启示:企业代替政府成为行动者网络中的核心行动者;政府通过政策和服务加强行动者网络联结的强度、扩大网络覆盖范围、缩小网络联结长度;企业、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要建立基于利益共享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3.
李翠敏  徐生权 《情报杂志》2022,41(2):134-139,197
[研究目的]以往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多将舆情演化的动因归根于社会问题,这种笼统的社会问题归因有将舆情演化机理“黑箱化”的嫌疑,也阻碍着研究者对其真正机理的追寻与理清,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舆情演化的过程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可能。[研究方法]以“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为网络舆情个案,以行动者网络为分析框架,识别出舆情中的多元行动者,并跟随这些行动者,揭示舆情的演化过程。[研究结论]研究发现,网络舆情的演化是人与技术等多元异质行动者参与、行动的过程。网络舆情演化的内在机理则源于多元异质行动者行动逻辑的联结与冲突。网络舆情的治理可以从打破“行动者网络”的联结与化解行动逻辑之间的冲突入手。  相似文献   

4.
孙启贵  郑泉 《科学学研究》2010,28(6):822-828
基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运用"行动者一网络"理论模式的独特视角,建构了行动者网络并界定了网络中的各类行动者,分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针对性策略,由此深化认识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中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从问题化、利益赋予、招募、动员和强制通行点等几个层面对每类行动者在智能交通产业技术标准网络中的定位及行动策略加以分析,得到以下启示:在行动者主体互动过程中找到利益平衡点和强制通过点;适度的政策供给;重视产业联盟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组织形态,具有自然和社会普遍结合的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认为创新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创新行动者网络成功构建和演化的过程。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型,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7.
政策网络的本体论对化解政策网络研究不同进路之间的争议颇为重要,却很少有人提及。因而在批判地回顾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了社会网络分析的量化方法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民族志传统的新思路。并以创新生态系统在美国国会的扩散为例,发现单纯的以人和组织为基础的人际或专业网络,并不总能承载政策理念在网络中的传递。相反,由核心共识、围绕核心共识且能与其相互表征的"保护带"以及同异质性行动者所倡导的非共识性"弱联结"等话语实际上构成了维系网络不可或缺的非人行动者。网络本体的演进,亦是通过核心的共识相对稳定,以及前一阶段中"弱联结"中的部分概念进入到后一阶段的"保护带"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因赋予非人元素以能动性而著称,相关研究基本上都将这视作是行动者网络理论最突出的学术意义。实际上,行动者网络理论赋予非人元素的是与人类行动者相对称的能动性,其前提是首先恢复传统科学观和科学知识社会学中被漠视的人类行动者的能动性,也就是实现对人类行动者能动性的解蔽,这在当前的行动者网络理论相关研究中并未得到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9.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研究农村信息化行动网络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对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构因素及转译过程进行分析,认为现行的以政府为主导建构的农村信息化工程正式网络蕴含着非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的存在消解了正式网络效果.自上而下的农村信息化工程和自下而上农民需求的错位弱化了政策初衷.  相似文献   

10.
从对科技奖励的基本认识、全面了解学校的科技成果状况、提高教师报奖积极性、合理掌握报奖时机及技巧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高校科技奖励工作。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政产学研"合作主要强调人类行动者及其组织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理论模式下,对"用户"行动者的发现和对非人行动者的重视,使得"政产学研"合作被拓展为"政产学研用物"合作。因为缺失农民行动者的参与和缺乏育种材料,超级稻品种"G"的技术研发行动者网络被证明是一个不成功的案例。研究揭示,组建行动者网络要尽可能发现行动者,重视非人行动者的作用,同时要考虑行动者的主张和需求。  相似文献   

12.
能源企业战略转型的演化过程如何?转型过程中人类活动和技术的交互怎样影响转型的结果?如何管理转型的过程?既往研究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和回答。本文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Actor-Network Theory)视角,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解释能源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即是关键行动者构建行动者联盟的过程,其中关键行动者的转译对转型的成功起着主导作用,技术作为非人类行动者在其中和人类行动者进行交互并促进(或抑制)行动者联盟的形成。本研究试图打开企业战略转型中各类行动者交互作用的黑箱,为传统能源企业实施战略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脱钩论”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中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明。传统创新研究大多基于扩散模型进行,认为自主性是技术先验的内在属性,因而也就无需解释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但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自主创新是基于转译模型进行的,技术的属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由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共同定义的。基于转译模型对华为5G技术创新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主体要依靠累积循环将知识带回,并作为累积循环的中心对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另一方面,创新主体要在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磋商,使相关技术成为行业的国际标准,界定“强制性通道”。这两个方面体现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对其他行动者的支配性力量,这种力量的行使必须在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互动中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是在开放性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社会型塑食品安全的参与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技术社会学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它认为社会的各种参与者(actors)型塑了技术.运用这一理论视角,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生产方、监管方、消费方等社会参与者共同编织成确保食品安全的人与非人行动者的异质网络.  相似文献   

15.
《普罗米修斯》2012,30(2):209-226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ynamics of the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ERP) innovation in Singapore, tracing its implementation to subsequent diffusion to delineate the link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he ERP system, introduced in 1998, is an elaborate and sophisticated toll collecting system using ICTs to regulate road usage. We use the actor–network theory (ANT) as a conceptual tool to analyse the dynamics of this innovation. Through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both human and non‐human actors, we are able to analyse how interests of heterogeneous members of a societal network can be aligned to introduce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we have observed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differential power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road users and government planners as well a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is emerging socio‐technological system. As an emergent technology, the ERP innovation system reflects the social morphology of Singapore as it plays out its part in the making of this nascent nation.  相似文献   

16.
郭荣茂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608-1614
转译社会学用"实践建构"代替"社会建构",强调在实践过程中以社会的最后形成来认识技术的治理,也于此体现了不同于布鲁尔对社会的理解。通过提出转译社会学,拉图尔认为,科学决策者之所以能实现技术治理,是由于他们组成了强大而稳固的由不同成员结成的行动者网络,而它的成功建构在于他们转换相关行动者的兴趣并赢得其支持。对作为科学决策者的巴斯德的炭疽疫苗技术发明的案例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通过"社会"认识转译社会学的技术治理,并且对于人们更好地开展技术治理能够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现实考虑,低碳技术创新已成为全球重要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低碳技术合作创新网络中的多维邻近性及演化,然后以低碳汽车技术为例,基于联合申请专利,利用数据挖掘与社会网络分析构建1992-2011年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合作创新网络,考察网络中多维邻近性存在与否,演化过程如何。研究表明,低碳技术及其合作创新网络与多维邻近性协同演化;低碳技术合作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演化涉及不同国家地区与行动者网络位置与能力的演变;低碳技术合作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演化需注意避免过度邻近的“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合作创新网络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紧张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低碳汽车技术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极大关注。本文以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创新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0名的领先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利数据挖掘,构建1992—2011年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分析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低碳汽车技术合作创新网络中行动者之间连接不紧密,信息的传播速度较慢;网络演化路径呈现网络密集度逐步提升,核心组织逐渐突显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