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陈薇薇  李娜 《内江科技》2015,(4):67-68,60
CO_2的地质埋存处理是减缓温室效应的现实选择之一。但是在长期埋存过程中CO_2会通过断层或废弃油气井等途径发生泄露。要保证埋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持久性,就需要对二氧化碳埋存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以上各方面文献的查阅和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世界范围内目前CO_2地质埋存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安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不断增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已使2°C阈值从科学认知演变为政治共识,即未来全球平均气温相对工业革命前的增温应该控制在2°C之内,且相应的大气CO_2当量浓度不超过450 ppm。全球温度变化与温室气体浓度的对应关系,是减排目标的逻辑起点,本质上是CO_2排放空间的问题。碳专项气候敏感性任务群从获取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发展完善中科院气候系统模式、预估全球2°C增温对应的温室气体浓度及出现时间这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气候敏感性的一系列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云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云南大为制焦有限公司总经理凡剑。凡剑同志是云南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人才,是公司从事煤化工产品开发与生产发展战略的主要筹划者之一,为云南省煤化工基地的初步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200万吨,年焦化项目建设中,与设计院共同合作完成了利用焦炉煤气生产甲醇工艺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工作,探索采用CO_2补碳技术,有效增加了甲醇产量20%,并取到了对CO_2减排的效果,年减排CO_2量达9.4万吨。该装置为国内外首套成功运行的工业化装置,为全国焦化行业节能减排起到了示范作用。在4.3米侧装捣固炼焦炉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我国水泥行业CO_2排放情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和分析了我国未来20年的水泥行业的产量、能源消耗、CO_2排放.将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历史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根据仿真结果,我国水泥产量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顶峰,约为17亿吨;能源消耗在2010年达到峰值,约为1.98亿吨标准煤;CO_2排放量将在2012年前后达到高峰,约为11.5亿吨.为了分析不同技术路径和政策选择的排放影响,文中设置了不同的发展情景.从不同的情景分析看,需求面减排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文章最后总结了我国水泥行业CO_2减排的三点启示,包括利用政策导向改变市场的消费方式,CO_2减排效果更明显、更可持续;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CO_2减排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走"以市场育技术"的道路,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英弹簧热天平对三种淮南煤的燃烧与CO_2气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在CO_2气氛下气化反应速率远小于O_2气氛下的燃烧速率,整个煤气化过程的反应时间主要取决于CO_2气化过程消耗的时间。三种煤的"气化-燃烧"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完全气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燃烧过程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可采用先对高灰熔点淮南煤进行催化气化,再燃烧固态渣的方法,提高淮南煤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杨柏  秦广鹏  杨红 《科学学研究》2023,(10):1800-181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CO2排放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CO2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基于MRIO模型,结合边际和绝对指标对产业间生产和CO2排放进行前向和后向关联性分析,以识别关键减排部门和省份。研究发现,在后向关联中,广东为最大的碳流入省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及建筑部门为最大的碳流入产业,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的电热部门为重点减排行业。在前向关联中,山东为最大的碳流出省份,第三产业成为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力,重点减排行业包括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采选产品,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发达省份的服务业。供需双方的重点减排省份是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  相似文献   

7.
230℃和250℃温度下溶液中CH_4和CO_2之间的碳同位素交换反应的实验初步证实它们在水溶液中要比在于系统中容易进行同位素的交换。不同条件实验的比较表明溶液的酸度(或pH)、CH_4/CO_2(摩尔)和反应容器的大小等都会明显地影响同位素交换的速度。文中描述了实验方法,并从机制上初步讨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固体矿物燃料的排碳量不仅与其生产方式,能源利用强度等有关,还与经济系统中的科技,人口等因素间接相关。在分析固体矿物燃料排碳系统各要素间的反馈互动机制后,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达到预测和分析固体矿物燃料CO2排放量的目的。依据模型的仿真结果,固体矿物燃料的CO2排放量将在2015年前后达到高峰。最后总结了其CO2减排的启示及对策,为其它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_2排放的影响效应,对于促进CO_2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4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独立效应和联动效应双重视角,在对城镇化"质量效应"与"扩张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由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结构红利"而产生的"经济服务化"趋势,实证分析了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CO_2排放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1)独立效应视角下,中国城镇化尚处于发展阶段,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带来基础设施的扩建,最终导致城镇化的"扩张效应"占主导地位,"质量效应"的CO_2减排作用尚不明显,因此城镇化与CO_2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带来的"结构红利"促使经济发展表现出服务化特征,以及产生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替代效应都有利于CO_2减排,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与CO_2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2)联动效应视角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了城镇吸纳能力与现代城镇化水平,促进了城镇化"质量效应"的发挥,因此产业结构高级化带来的这种"结构红利"有助于弱化城镇化"扩张效应"所带来的高CO_2排放现象,但是弱化功能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多次作出CO_2减排国际承诺,研究经济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CO_2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脱钩是当前急需掌握的客观性要求。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人均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江苏省CO_2排放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浙江省CO_2排放与地区生产总值存在"∩"型EKC,测算可知其分别于2012、2016和2014年出现拐点。然后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中引入碳源因子,将CO_2排放驱动因素分为排放结构因子、碳源因子、强度因子、社会富裕因子和人口因子,使用3期移动平均法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三地的CO_2排放,社会富裕因子是最主要助推器、人口因子次之,强度因子是最大抑制性因子、碳源因子次之,排放结构因子的作用有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源合理利用与CO2减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郎一环  王礼茂  顾鹏 《资源科学》2004,26(6):118-124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可以发现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CO2排放总量大但人均量小,单位能耗的CO2排放指标偏高.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人口将继续增长、能耗规模继续增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CO2减排,是对中国的严峻挑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该文提出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水电、核能、太阳能及生物能等清洁能源比例;引进和开发能源环保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促进能源合理利用和削减CO2的排放量的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源转型方案中,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选项,中国资源丰富的林木生物质在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木质颗粒燃料及传统的化石燃料(煤炭)为研究对象,基于生命周期思想梳理不同能源系统的温室效应排放指标与经济评价指标边界,从传统的生命周期分析与经济指标分析两方面,探讨中国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热或供电时,单位能量的供应能耗降低0.01~0.176 MJ,在碳中性假设下,木质颗粒燃料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②平均市场价格下,木质颗粒的单位热能成本高于煤炭,即用木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炭供能时,单位热能或电能的使用需要付出较高的燃料成本,约为16.06~34.16元;③敏感性分析表明,能量转换率、燃料热值和燃料的价格对替代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燃料价格等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燃料替代使用成本,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在未来中国能源结构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碳中性下的净减排、生物质原料问题、提高减排效率和财政补贴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CO_2减排主要跟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耗技术管理水平等影响要素有关.本文依据突变级数法基本原理构建了我国CO_2减排的影响要素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来确定同一层次上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最后采用突变级数法对我国1991年~2007年CO_2减排作了相关评价.从"八五"至"十一五"期间的一次能源消耗结构、产业结构以及能耗技术管理水平3种主要影响要素评价均值来看,一次能源消耗结构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最近几年也有所下降,能耗技术管理水平则一直呈上升趋势.从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最近几年CO_2减排总体呈略有下降的趋势,面对国际越来越严峻的减排形势,应鼓励支持开发清洁能源,改变一次能源消耗结构,同时加大淘汰工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利用热力循环的方法带动发电机发电的热发电技术的简称,是太阳能的高品位利用方式.本文总结了我国在太阳能热发电研究领域的总体布局,分析了太阳能通过热的形式转换成电能需要经过的多个能量转换环节及其涉及的大量基础科学问题,指出了各个能量传递与转换环节的热传递机理及热流特性,光一热一电转换系统的集成理论以及关键材料和技术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中急需解决的重要基础问题,最后给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今后在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优先资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周年、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基本突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碳排放压力日趋增大的新形势下,我国西北地区面临着权衡发展权与排放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与减少CO2排放的双重压力与挑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对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碳排放的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回顾,并利用SPSS软件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消费特征、能源结构和利用效率等方面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陕西省的客观实际,指出其今后应从碳源和碳汇两个角度,三次产业、低碳生活和碳汇的五个层面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即:①创建有机、生态、高效的新农业;②优化二产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改善能源消费;③聚焦产业链两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④倡导绿色消费,塑造低碳生活;⑤植树种草,扩大碳汇。  相似文献   

16.
黄建 《资源科学》2012,34(1):20-28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电也是我国电力的主要构成。我国未来低碳发展将主要取决于低碳电力技术的选择及其推广,其中风电与碳捕集与碳封存(CCS)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都处于发展初期,其未来不确定性较大。本文将基于风电和碳捕集的技术学习曲线,探讨这两类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实现市场竞争所需的)推广时间、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等,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减排量与发展路径相同的前提下,风电技术成本较新建煤粉(PC)电厂碳捕集技术成本略高,后者若考虑了碳运输与碳封存成本在内,其减排成本将更高;另外,考虑了技术学习效应后,风电技术与CCS技术成本较相关研究结果都更低。到2025年风电技术发展将面临电网基础设施的瓶颈,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将很难取得突破;碳捕集技术减排潜力更大,其新增投资主要表现在燃料成本与新增资本投资部分,当前主要工作应加快发展碳捕集示范项目、强化国际学习与合作,降低其不确定性,在2025年实现CCS与风电技术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能源和电源结构、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3个方面。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文章对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合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及发展需求,提出了重点发展物理储能特别是地下储能工程以满足电网规模化储能需求的观点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广域虚拟电厂(即源侧电网)和构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资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2,24(1):5-10
随着中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大,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石油危机的打击后,建立了较为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地方翻了石油供应中断和价格的剧烈波动。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石油安全问题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文中提出7个方面的战略对策:(1)尽快建立国家资源储备机构,完善中国的资源储备体系。(2)积极开展资源外交,为中国利用国外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保障国家的资源安全服务。(3)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源贸易伙伴关系。(4)积极扶持中国大型资源扩国公司的发展,为中国的全球资源战略服务。(5)建立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体系,减少资源进口来源单一化带来的风险。(6)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寻找新的替代石油的能源。(7)积极参与和共同组织区域性能源安全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9.
南昆铁路沿线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路跨滇、黔、桂3省区,全长899.68km,这条铁路是大西南出海的捷径。它的开通运营,使沿线地区连成一体,实现资源共享;沟通西南四省区一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打开出海通道,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为黔煤、滇磷外运提供便利,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煤炭、电力、磷化工、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及某些加工工业。为实现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应处理好几个关系:①南昆沿线区域发展与大西南发展的关系;②利用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关系;③发展能源工业与高耗能工业的关系;④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广东省1997年、2002年、200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历年能源消费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碳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以及最终需求规模等6个因素对1997年-2007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①1997年-2007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加了204.50Mt-CO2,其中,最终需求规模扩张对碳排放增量的贡献率为182.8%,相反,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使碳排放减少了41.9%,其余4个因素的变化使碳排放减少了40.9%;②最终需求规模是引起各部门隐含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半数部门因其产品需求而引起的隐含排放在1997年-2007年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