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申成学 《大众科技》2010,(6):72-73,53
分布式星载雷达因其有较长的基线,可以实现对地面低速动目标的检测,然而分布式星载雷达通常存在距离和多普勒模糊,以及由栅瓣引入的角度模糊。文章研究了模糊对分布式星载雷达地杂波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距离模糊会引起杂波谱的展宽,多普勒模糊会增加杂波自由度,使杂波谱分散开,角度模糊会产生与阵列方向图相应的栅瓣杂波。  相似文献   

2.
在对机载前视风切变雷达地杂波特性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LMS)的自适应杂波抑制滤波器,介绍了这种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具体应用于机载前视风切变雷达地杂波抑制当中,最后利用NASA Langley研究中心提供的机载风切变雷达回波仿真数据,给出计算机滤波结果。理论分析和滤波结果均表明这种基于LMS的自适应杂波抑制滤波器在信杂比为-25dB的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地杂波抑制能力,这种滤波器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在海杂波背景下检测目标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雷这回波,给出了几种常用的海杂波幅度统计模型及参数估计方法,为雷达滤波嚣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雷达回波中,杂波功率较高,有时甚至远超过目标回波功率。双脉冲对消器可以有效滤除杂波,而保留运动目标信号。研究双脉冲对消器的作用效果对雷达设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目前大部分雷达都是相干雷达,其海杂波必然是相干且时空相关的。对于相干相关杂波,以往的方法都是将非相干的ZMNL方法加以推广得到相干的ZMNL模型。这种方法得以应用的一个前提是已知非线性变换前后杂波相关系数的非线性关系,然而对于相干相关K分布杂波却很难找到这样一种非线性变换。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某军用雷达展开研究,开发了一套新的雷达仿真模拟器件,同时考虑到部队使用和操作的实用性,还增加了类大自动评估功能,通过对雷达波形的建模与仿真,并利用新的仿真处理技术,有效地处理了雷达波形中杂波的抑制和消除,较好的实现了杂波的径向圆周扫描和图像处理,满足了部队日常的训练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并模拟产生符合K分布的海杂波模拟噪声信号,介绍并论述了符合K分布杂波的产生原理和基本流程。基于FPGA并运用verilog语言编程进行仿真,其具有的可移植性可以方便模拟出符合其它分布的海杂波信号。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实验产生的模拟数据在对雷达环境特性分析及工程实践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陆铮  罗建宝 《大众科技》2012,14(3):11-13
谐波雷达的特点是能够从杂波背景中根据目标辐射非线性的特性来探测有效目标。由于受到谐波雷达目标截面积较小的影响,谐波雷达探测距离较近。文章主要分析了谐波雷达的作用原理,设计了一种可以区别探测目标是否具有金属结或者PN结的谐波雷达接收系统,并对其系统组成部分进行了仿真及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低空补盲雷达剩余杂波点迹过滤方法,该技术采用实时处理方式,对每一个新报入的点迹立即按照检测规则采用帧间处理技术进行识别处理。可把低空补盲雷达上报的点迹识别为固定地物杂波类点迹、运动目标类点迹、孤立噪声类点迹和待确认可疑类点迹共四类,大大减轻后续的点迹处理负担并提升目标的跟踪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SIRP方法实现了基于K分布的高分辨率雷达海杂波模型的仿真,K分布不仅能在很宽的条件范围内与海杂波的幅度分布很好的匹配,而且还可以正确的模拟海杂波回波脉冲间的相关特性.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对星载雷达数据与地面降雨资料进行空间匹配,并展开定量分析,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介绍了美国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采用的数据匹配方法,进一步采用了更精细的三维网格,对三组星载与地基雷达数据进行了空间匹配处理,并对结果展开了定性比较与点对点的定量对比,比较了2种匹配方法,验证了匹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支持向量机与线性判别分析结合算法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目标鉴别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SAR图像向量进行降维并提取其全局特征,对降维后的全局特征采用最小类内散度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变换,并对变换结果训练生成最佳分类器,进行分类完成目标鉴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分类正确率.  相似文献   

13.
全面创新管理(TIM: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是由浙江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RCID)首次提出的创新管理新范式。其实践背景是发生在我国大多数企业里“技术创新的两难境地”,该理论认为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技术创新应该是包含全部技术因素和所有相关的非技术因素在内的全面创新。基于对我国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模式的案例研究,本文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管理的研究,提出个人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建议企业重视人本管理,推行在提高员工创新素质基础上的企业成长模式。本文将分析海尔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及其管理和运作机制。并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型文化是如何通过“全员创新”的运作机制将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各创新要素——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成功地融合为一的。基于“场效应”理论,本文首次提出了“文化场”概念。本研究认为正是在创新型的“文化场”和全面创新管理架构的作用下,企业才能够融合所有创新能量来推动企业绩效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窄带信号和窄带阵列假设下,分析了均匀面阵(UPA)自适应雷达中目标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首先分析了UPA信号模型,随后给出了目标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和相应的CR下界.通过Jacobian矩阵给出了目标俯仰角、方位角、径向速度、模和相位的CRB.分析结果是1-D均匀线性阵列(ULA)到2-D(UPA)的推广,可用于空中运动目标参数估计的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延伟勤  谭博  张静 《大众科技》2012,(2):21-23,26
在XXX雷达的检飞试验中,为了对该搜索雷达距离、方位和俯仰上测量精度进行分析,文章给出了真值雷达(某跟踪雷达)与受检雷达(本搜索雷达)坐标转换公式和精度分析过程,适用于大部分搜索雷达检飞试验中的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申时喜 《大众科技》2012,(12):9-10,92
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传统A/C模式二次雷达难以满足空中交通管制(ATC)需求,S模式二次雷达正逐步取代A/C模式二次雷达。文章在比较分析两者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S模式二次雷达的询问格式和应答格式,从而知道S模式二次雷达的特点及意义。最后介绍了S模式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ground-moving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using a distinguishing target, and clutter feature for airborne radar. The clutter proximity feature is extracted based on the Euclidean distance between a signal pixel and the expected clutter ridge in the angle-Doppler domain. Subsequently, target and clutter pixels are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extracted features for target detection without actually removing clutters or clutter estimation.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effective airborne radar target detection in the unknown ground clut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valid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approach, which enables ground moving target detection in inhomogeneous clutter.  相似文献   

18.
人文发展以“选择”界定发展,以人的选择的扩大为过程,以人的自由的实现为终极目标。人文发展以人为中心、有着丰富的人文蕴涵和明确的人文价值目标。公平、可持续、生产力和赋权是人文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从理论方法上说,选择、自由、能力是人文发展的最核心概念,“目的—手段”分析和“评估—机制”分析是其理论框架中两个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PPP)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内外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从PPP的概念与本质、项目风险与分配、治理理论、政府管理与监管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对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的研究进展。在我国多元经济模式的条件下,提出了适合我国PPP的定义,明晰了PPP中的"伙伴关系"和促进PPP政策与机制创新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模式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物理学的社会和谐方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和谐程度的测量和评价,无论对于研究者还是对于管理者都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社会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认为:社会的运动和变化取决于社会能量的强度、方向和组织性。作为社会平均动能标志的"社会温度",当其高于和谐状态下的数值时,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无序和劣质化,度量社会无序和劣质化的水平和趋势,就能对社会和谐的状态和走向做出判断和预测。本文通过对社会"活化能"与"社会温度"的理论分析,揭示了社会系统劣质化的过程和水平,在此动力学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和谐方程,进一步完成了社会和谐指数的系统设计,从而把正向约束变量与负向痛苦变量之间差值的定量表达,以及社会心理状况和各类随机突发事件的多重订正,容纳于一个统一的理论范式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