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 胚胎发育的主要特点是:  原胚在16核时形成细胞壁, 幼胚发育缓慢,并要经过一个冬季低温阶段,一直到第二年种子脱落时,它们还处于简单多胚  的选择时期, 后期胚的发育是在种子脱离母树后进行的。根据胚胎发育特点,穗花杉属在红豆杉科中的系统位置(由原始到进化的顺序)是:穗花杉属,澳洲红豆杉属,红豆杉属,白豆杉属,榧树属。  相似文献   

2.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杉科全部10属共13种植物的种子蛋白多肽。它们     都有分子量为32、24和10K(千道尔顿)的多肽。每个分类群一般只有2至4个主要多肽,构     成种子蛋白总含量的一半;而且其分子量都分布在24—26K及29—36K两个区域内。  因此,     杉科植物种子蛋白谱与红豆杉科、三尖杉科相似,而不同于松科。属内不同种之间,种子蛋白     组成和针叶过氧化物酶电泳谱都没有看到显著差别。根据这两种蛋白质资料,表明杉科各属除红杉、巨杉、落羽杉相互很接近外,其他各属间关系都比较远。但是还不能说杉科可以分立几个科。  相似文献   

3.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是我国裸子植物特有属之一,它的胚胎发育十分类似于红豆   杉属。白豆杉受精卵经4次有丝分裂,形成16个游离核的原胚,紧接着形成细胞壁。简单多   胚普遍存在,但没有裂生多胚。在后期胚胎发育中,根原始细胞主要向上分化形成原形成层和   胚皮层,向下提供根冠较少。因此,根冠组织弱小,而次生胚柄系统则十分发达。成熟胚具2   枚子叶,下胚轴中没有髓部,也没有任何分泌分子。     通过白豆杉胚胎发育的研究,作者认为白豆杉属在红豆杉科中的排列位置是:红豆杉属、   白豆杉属、澳洲红豆杉属、穗花杉属和榧树属。其中红豆杉属和白豆杉属比较原始,而榧树属   则比较进化。同时作者认为:从胚胎学资料看,将红豆杉科从松柏目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红  豆杉目,这种观点得不到支持。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红豆杉科、三尖杉科、罗汉松科及松科共9属13种植物的matK基因序列,发现3′端的单碱基插入造成mat k基因在这些类群间有较大的长度变异(1488∽1548bp),其它插入或缺失的长度为3、6或9bp(白豆杉中有一个长为27bp的缺失),且绝大多数插入或缺失事件具有系统发育信息。matK基因中,密码子第1、2及3位的变异率较为相近,平均同义替代率约为平均非同义替代率的2倍。以松科2属3种植物为外类群,运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仅得到一棵最简约树(步长为895,CI=0.850,RI=0.876),该简约树的各分支均得到bootstrap分析的极强支持。结果表明:红豆杉科与三尖杉科均为单系群,二者互为姐妹群;白豆杉属与穗花杉属为红豆杉科中两个很自然的属,白豆杉属为红豆杉属的姐妹群,穗花杉属为榧树属的姐妹群。竹柏属与罗汉松属聚为一支,二者间的亲缘关系得到boot-strap分析的100%支持,从分支分类学及遗传距离角度,作者不赞同将竹柏属提升为科。  相似文献   

5.
红豆杉科(Taxaceae),花粉近球形,有时稍扁或稍长。直径为20.8-45.8μm。具远极 薄壁区,或不典型的乳头状突起。外壁两层,内外层厚度相等,有时层次不明显。在光学显微 镜下,外壁表面粗糙,或具微弱的颗粒状纹饰。在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这个种里,有些花粉粒具残存气囊。在扫描电镜下,外壁表面具粗瘤和细瘤两种纹饰类型。透射电镜本科各属代表种观察表明,本科花粉外壁内层具片状结构,外层由单层瘤状纹饰分子构成,有 些种细瘤连接形成覆盖层。根据花粉形态资料,可将本科植物分为2个族:  白豆杉族(仅包括白豆杉一个属)和红豆杉族(包括红豆杉属和榧树属)。  鉴于穗花杉属花粉的特殊性,建议独立上升为穗花杉科Amentotaxaceae。  相似文献   

6.
白豆杉属Pseudotaxus Cheng属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  该属仅有一种,即白   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  关于红豆杉科在松柏类植物中应该占据什么   地位问题,一直持有不同意见。为此,作者从化学角度对红豆杉科各属有关植物化学成份进   行研究。我们曾报道白豆杉枝干中的一重要特征成份—铁杉树脂醇(tsugalacton,tsugare-   sinol)(马忠武等1982)。为了获得更多的化学证据,我们又从白豆杉叶的精油中分离了38个   成份,鉴定了其中的33个成份。就其组成比看,其特点是柠檬烯、α-蒎烯和δ-3-蒈烯的总含   量占整个精油成份的1/3以上。这一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与红豆杉科榧属植物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 树叶精油成份的组成特征(何关福等1986)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三尖杉属中三种植物即: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粗榧C.sinensis 和柱   冠日本粗榧C.harringtonia cv.Fastigiata越冬期的光合器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这三种常绿三尖杉植物越冬时叶绿体的光合放氧活性受到抑制,但光系统II中心的活性和镁   离子调节光能分配的功能存在。说明其越冬特性与松柏科植物类似。     叶绿体膜的低温荧光测定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F685,F695和F735的比率各不相同。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叶绿体膜蛋白,发现柱冠日本粗榧的多肽数与三尖杉和粗榧有明显差异。以上特征可能有助于分类或系统位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31(5):425-431
本文描述了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三尖杉科花粉特征,并 对三尖杉属种间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对比。据此,笔者支持在三尖杉属内建立篦子三尖杉组Sect. Pectinatae L.K.Fu和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的意见。根据花粉形态特征,本文讨论了三尖杉 科的范围和分类位置,同时对比了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花粉的异同。花粉形态特征说明两科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三尖杉科似乎比红豆杉科稍原始。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薄层层析和提取、分离、光谱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了三尖杉属植物叶的双黄酮类化合物,根据获得的化学分析结果,我们同意:(1)将三尖杉属分为二个组:篦子三尖杉组Sect.1 Pectinaea,只包括蓖子三尖杉一种;三尖杉组Sect.2 Cephalotaxus,包括本属所有其它种。(2)支持三尖杉科只包括三尖杉属1属,不支持将红豆杉科中的穗花杉属(Amentotaxus)归入三尖杉科的主张。(3) 认为三尖杉科与南洋杉科、松科、杉科和柏科的亲缘关系较远,而与红豆杉科及罗汉松科的亲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穗花杉属Amentotaxus Pilger花粉外 壁表面和内部的超微结构,并叙述了本属与红豆杉科Taxaceae和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花粉形态的区别。根据花粉外壁超微结构资料,论述了该属的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11.
从胚胎发育和解剖结构讨论红豆杉科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科的原胚发育属标准型,除榧树属兼具裂生多胚外,其他各属均为简单多胚。多数   属的雌配子体经8或9次分裂后形成细胞。本科木材的交叉场纹孔多属柏木型,稀为杉木型;   无射线管胞,树脂道缺如。树皮中除澳洲红豆杉属尚未观察外,其余4属均具含晶韧皮纤维。     根据上述胚胎和解剖学特征,红豆杉科成立为一个自然群是不成问题的。但Florin只根   据“胚珠单个、顶生”而把它们提升到“目”一级的分类单位,与松柏目并列,从胚胎和解剖学资  料看,是不适当的。我们认为红豆杉科的系统位置,应该置于松柏目之下。  相似文献   

12.
三尖杉属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三尖杉属植物叶片构造与叶     表面角质层的特征。         观察结果表明,篦子三尖杉的气孔为双环型,少数为单环型, 单位面积上的气孔平均数较     多(120.6个/mm2), 具皮下层, 叶肉中含有大量丝状石细胞和少量星状石细胞及短石细胞, 叶     下表面角质突起不明显。而三尖杉属的其余种类,气孔均为双环型,气孔平均数较少(47.3一     88.1个/mm2), 除日本粗榧与柱冠日本粗榧外,均无皮下层, 叶肉中具星状石细胞、短石细     胞、纤维状石细胞或完全缺如, 叶下表面具明显的角质突起。依据上述特征以及大体形态和生     物碱成分等有关资料,我们建议在三尖杉属中可分为:  三尖杉组(Sect.Cephalotaxus)和篦子     三尖杉组(Sect.Pectinatae)。    此外,本文还对三尖杉组中的分系与某些种的划分,以及三尖杉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木材构造特征在裸子植物系统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木材构造特征的进化趋势对裸子植物,特别是松杉纲内各目、科的系统位置和等级 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1.南洋杉科可从松杉目中独立出来成立南洋杉目。2.银杏更近于松杉目而与苏铁科有明显区别。3.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和红豆杉科应置于南洋杉科之后,松科之前,三尖杉科与红豆杉科亲缘关系更接近。4.建立金松科是合理的。5.为侧柏从崖柏属中分出成立侧柏属补充了木材方面的证据。6.进一步探讨了松科中一些属的系统位置,并建议松属可区分为三个亚属。7.穗花杉属置于红豆杉科中更为合适。 8. 同意郑万钧在铁杉属内建立长苞铁杉组。合并黄山松和台湾松。  相似文献   

14.
 4种三尖杉科植物的核形态结构的研究结果如下:它们的间期核均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分裂前期 染色体属于中间型,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核型为:(1)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i Hook.F.,K2n= 24=21m+1M+2sm(2SA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型,着丝点端化值(T.C.%)为53.99;(2)高山三尖 杉C.alpina(Li)L.K.Fu,K2n=24=19m+3M+2sm(2SA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A型,T.C.%值为 53.93;(3)海南粗榧(西双版纳粗榧)C.mannii Hook.f., K2n=24=22m(1SAT)+2sm(2SAT),核型不 对称性属于2A型,T.C.%值为54.47;(4)篦子三尖杉C.oliveri Mast.,K2n=24=22m+2sm(2SAT), 核型不对称性属于2B型,T.C.%值为53.53。4种三尖杉的染色体结构都是1~22号染色体为m染色 体,23和24号染色体为sm染色体并具随体,其随体较大而稳定。它们的核形态结构较为相似,从核型 参数上看似乎三尖杉和高山三尖杉的亲缘关系最近,种间的中期染色体结构也有一些细微差异。除三尖杉C.fortunei仅有染色体数目的报道外,这4个种的核形态研究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和云南穗花杉A.yunnanensis的核形态。它们的有丝分裂间期核都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中期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核型相似,均为K(2n)=36=8m+28T,核型不对称性属于1B型,N.F.值为44。云南穗花杉的核型为首次报道。结合其它学科的资料,认为穗花杉属同榧属Torreya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松科全部10属59种又A变种的过氧化物     酶。  尽管个别种在种内酶谱有变化,但每个种仍有足以与其他种区分的特征性     酶谱。我们定义“两分类群总带数除两分类群不相同带数”为“酶谱距离“,作为     属间和种间酶谱分歧的数量指标。松科各属内平均酶谱距离与Prager等(1976)     报道的抗原距离以及各属的化石历史基本一致。落叶松属、雪松属、金钱松属发     生最晚,云杉属等次之,松属最为古老。分子证据支持属和亚科的划分。对比杨     属的数据,说明过氧化物酶进化有稳定速率。  文章最后讨论了酶谱资料在研究    植物形态进化和分子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蒙古香蒲Typha davidiana,宽叶香蒲T.latifolia和长苞香蒲T.angustata花粉中     分别分离得到几个相同的黄酮类化合物。三个为甙元,五个为黄酮醇甙;用薄层层析分析了     五种香蒲花粉(包括上述三种)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各种花粉黄酮成分基本一致。     从化学上把香蒲属和黑三棱属及可能相关的16个科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香蒲属与露兜     树科相差很远;与帚灯草科,须叶藤科,谷精草科相似;与黑三棱属非常相似;因此建议把香蒲     属和黑三棱属同归于一科——香蒲科,成立香蒲目。该目可能与帚灯草目接近。这些结果与    近来的解剖学、孢粉学、血清学、胚胎学、和细胞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红豆杉属叶子的表皮特征与分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红豆杉属(Taxus L.)的叶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观察,从表皮结构特征讨论了 它与该属各个种分类的关系。     红豆杉属叶片下表皮结构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I.乳头状角质钉大而密集,圆 形,遍布于气孔带及中间区;II·乳头状角质钉小而分散,呈圆形或条形,除气孔带及其相邻的 部分表皮细胞有乳头状角质钉以外,中间区有几条长形薄壁细胞明显地不具角质钉;III.乳头 状角质钉的形状基本与类型II同,但在中间区有成片或零星分布的具角质钉的细胞。     由于红豆杉属叶片表皮结构类型并不专一为某一个种所特有,且它们与各个种的外部形 态和地理分布之间存在着重叠与交叉,故以表皮结构类型作为分种的根据常常使该属在种的 划分上带来混乱。因此,红豆杉属表皮的结构类型,在本属各个种的鉴定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特征,而不应成为定种的唯一根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独叶草 Kingdoinia uniflora 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规律。  花的各部分     多而无定数,呈螺旋状排列。花被片的脉序呈开放的二叉分枝,可分三类。雄蕊分能育和不     育两类,维管束单一,后者顶端的凹沟内具蜜腺,前者的花粉囊呈侧向-外向着生。心皮分化     为三部分,子房具柄,含1枚横生胚珠。开花时,心皮不完全闭合,属半开放型,近似黄连属(Coptis)植物。聚合瘦果,种子1枚,胚处于原胚期,胚乳丰富。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形态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广义的安息香科(Styracaceae)有15个属,本文报道了其中13属93种植物的光学显微     镜与扫描电镜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根据这15个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可将它们归之为三个花粉     类型,即:安息香型,山矾型及非洲安息香型。在Wagenitz(1964)的安息香科系统中所包括     的11个成员,正好都是属安息香型花粉的那11个属,因此他的观点可以从花粉形态方面获得     有力的支持。将其他的四个属,即:山矾属(Symplocos),非洲安息香属(Afrostyrax),蒜味树属     (Hua),尖药树属(Lissocarpa)从安息香科中分出的处理是合理的。狭义的安息香科有11个     属,其中大多数属之间,在花粉形态上较难区分,这是由于安息香属的花粉形态变异幅度可以     将其它几个属的都包括进去。因此我们认为,狭义的安息香科是一个很自然的分类群,安息香属以外的10个属可能都是通过安息香属在进化过程中衍生而得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