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入手,研究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转移和扩散是科技生产力流动推进新兴产业成长的基本形式,政府在科技生产力流动与新兴产业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科技生产力流动改变了科技要素的经济功能,新兴产业在科技生产力流动下呈现出新的成长特点;科技生产力流动促进区域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新兴产业的成长加快了科技生产力的流动速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发现:区位势差决定科技生产力流动的方向,科技生产力的流动与生产力水平的差额呈非线性关系;利益差额是科技生产力流动的动力,当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科技生产力流动利润最大,科技生产力的流动能增加经济系统的经济产值;科技生产力在流动过程中以科技要素为载体,呈双向、网络化流动。  相似文献   

3.
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知识、资源的连通和整合,是知识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知识网络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流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科技创新.以知识网络内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测度模型.首先提出了知识流动效应系数的概念和模型,通过效应系数分别计算组织内部网络和组织外部网络边的阻力系数,在此基础之上计算节点间知识流动阻力,最后计算出节点间知识流动效率和网络整体知识流动效率,修正了V.Latora and M.Marchiori的效率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4.
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开发与保持一直是国家人才、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与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创新型人才开发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目前普遍面临入孵企业对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孵化器孵化能力相对不足和二次创业等问题.本文以创新人才网络嵌入的全新视角,审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要素系统集成、知识流动与共享、风险防范与化解等创新网络孵化的运行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成员的知识流动意愿是团队知识流动水平和合作创新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知识网络分析框架,围绕虚拟科技创新团队知识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展开研究,构建了包括制度机制、网络氛围、节点特征以及网络结构4个关键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选取我国东北三省多所高校内有代表性的24个具有虚拟性质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成员知识流动意愿的对策建议,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科技传播的作用分析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技传播是科技信息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构成了信息的有序流动,促进了科技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催化了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和转换,其目的是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科技传播为了适应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在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技发展,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是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由于产学研合作中隐性知识流影响因素间关系的模糊性,文章利用模糊Petri网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中隐性知识流的模糊Petri网模型,设计关键路径算法,计算出关键因素对流动效果的影响程度,通过数量指标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制度对隐性知识流的流动效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王寅秋  罗晖  杨光 《科研管理》2022,43(3):79-88
   本文基于“科学家在线”平台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按照年份分别构建2010—2017年间全国34个省份之间科研人员流动网络模型,测度并分析8年间科研人员流动的复杂性网络整体特征和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研究发现:(1)8年间科研人员流动呈现整体较为明显的“无标度”特性,即北京、上海、江苏等经济科技发达地区不仅流入科研人员的规模较大,流出科研人员的规模也不小,但是全国大部分省份流动科研人员规模较为有限;(2)除了小部分省份之外其余省份的人员流入流出相对较为均衡,一些经济科技发达省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国或本区域科研人员流动的中心节点;(3)从发展态势来看,8年间全国省级科技人员流动态势相对平稳,但是省份之间科研人员流动规模差距越来越明显,经济科技发达省份与其他省份科研人员流动的规模相比差距越来越大;(4)最为突出的变化是流动人员规模显著增加,人员流动更加便利。  相似文献   

9.
基于嵌入视角下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知识嵌入特性入手,分析了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的主要类型:关系嵌入型知识流动、结构嵌入型知识流动和文化嵌入型知识流动.这些抽象的知识流动类型主要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专利、技术秘诀的转让、市场调查以及非正式交流等具体的方式进行.由此,提出建议:要促进知识网络组织内的知识流动,政府应提供政策与制度支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知识接受能力并与企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等组织展开多层次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0.
知识流指知识在不同客体即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流动,知识流通体系指保证知识流的各种“软”环境、“硬”件设施构成、并有着相互密切关联的有机体系,它是由知识的生产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知识的消费者(企业、学生等)以及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政府政策法规、公共基础设施所组成的网络。知识在学术界的流动,成为新知识产生的动力;知识在学术界与企业界的流动,形成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的源泉。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超常动力,更是全面建谗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因此,我们要努力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地震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科学技术的两面性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使人类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两面性。文章从科学技术的本原入手,剖析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提出了应对科技风险的对策建议,力求理清人与科技间的根本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人类思想解放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工作者是科技知识的载体,应在创新先进生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有着神圣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白碧君 《情报杂志》1991,10(3):26-30
科技兴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尽快将科技成果这一潜在形式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转化过程中,农业期刊发挥着特殊作用。期刊一方面在扩大交流中诱发萌生新的科学生长点,起着催生、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起着搭桥牵线和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此外,通过期刊进行科学普及,激发了广大农民对科技渴求的欲望,提高了对科技吸收的能力,最终增加了对科技需求的拉力,从而促使科技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浅谈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艳  王茜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1):82-84,88
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学技术推广和转化的活跃因素。因此,首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征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创新机制的因素。指出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07,25(4):585-590
龚育之(1929-2007)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开创者。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是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他提出了关于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观点的由来的三个阶段说,该观点的意义的五个层次论,并构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论的体系。本文提出,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以人为本的科技观,其含义是科学技术为民所享,为民所有和为民所治。  相似文献   

17.
加大高校科技投入建设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期以来,科技投入尤其是政府投入的不足使我国高等学校科技活动重心下沉,重大科技成果贡献率下滑。要使高校真正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还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优势”的投入体制,进一步加大对高校的科技投入。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是人才、科学技术和文化的聚集地,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前沿,是知识发展、科技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理论的重要基地,是培养服务与人民和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要完成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历史使命,围绕"四个坚定不移",是巩固高校党建工作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铁男  杜军 《科技与管理》2007,9(1):139-142
黑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正处在十分关键的时期,针对此建立了评价黑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水平的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定量评价了黑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黑龙江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出发,邓小平提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为我国构建新型科技体制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以"科技治理"的理念和模式处理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为科技创新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但是,转型时期科技治理的相关运行机制和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健全,应继续深化和践行邓小平的科技体制改革思想,通过有效途径积极完善科技治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