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涵义界定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主要是从四方面展开的:一是科技政策和创新政策的一般理论研究,二是各项具体政策的实证研究,三是各国政策的比较研究[1],四是政策的评估研究。然而对于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内涵、区别和实证研究却较少。在系统地阐述了三种政策内涵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剖析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区别和内在机制,为科学、技术、创新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技”一词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现实背景。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下,“科技”这一术语之要义有两点:从体制上说,“科技”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总称;从观念上说,“科技”的实质性内涵是“科学性的技术”。“科技”一词的创用及其广泛流行模糊了科学与技术的差别,造成国人对科学观念认知上的混乱以及导致国家在科学体制和科学政策上出现偏差。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必须厘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治理的兴起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与治理”(scienceandgovernance)议题在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政策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正在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前沿课题。本文以发达国家经验为基础,分析了“科学与治理”兴起和发展的动因,把其核心内容归纳为:制度化的咨询、信息公开和预防原则、公众参与以及对研究的规范。科学与治理的兴起表明,要使科学技术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长期有益,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就不再只是包括科学和创新两方面的内容,还要加入第三个因素———“社会”或“公众”,实现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不只是以求知为目的,并且实际上能够产生新技术.这种基于科学的创新往往发生在科学的前沿,并且与新行业的形成有关.但对这种创新的模式,理论上尚未深入研究.这篇文章通过对两个著名的案例(青霉素和晶体管的发明)的重新分析,对这一类创新的模式与动态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创新显示出由科学发现驱动的线性模式,依赖科学与技术的互动.这两个案例还显示:在某些行业,创新一直保持着与科学的联系,而在另一些行业,创新则由基于科学的模式转向基于技术的模式.这些发现对于政策和理论的含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全球创新链进行测度,能够准确衡量各国(区域、企业等主体)的创新水平,并对其创新实践进行指导,但现有相关研究尚缺乏对全球创新链测度的探讨,制约了该领域的量化研究。本文构建了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根据创新链相关理论,将其分解为“科学—技术—产品”环节,提出了“环节—联系—链条”的三层次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用以对国家、区域、企业等主体在某一创新领域的全球创新链中创新情况进行测度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AI领域全球创新链的例子解释全球创新链测度体系的应用,并基于AI领域案例对中国在AI领域全球创新链中创新状况进行了解读。研究结论丰富了全球创新链研究,并为各创新主体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国家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美国科技政策科学研究计划(SciSIP)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及影响力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等分析,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科技政策科学的前沿趋势。分析发现SciSIP计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创新的测量和跟踪;(2)结构和过程对科学的影响;(3)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4)知识的创造,应用和传播;(5)科学政策的实施;(6)科学创新研究的新方法。其中(6)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多样,(1)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计量学等。SciSIP成果对科技政策科学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对科技政策制定方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科学对创新和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创新知识的开放与披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至关重要.R&D人员对创新知识的可占有性存在两种可替代性的策略:开放科学或保密.全球化开放创新时代,R&D人员通常会采取开放科学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基于这种观点,本研究对开放科学技术政策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并从“科学-商业”二元价值维度提出三种类型的开放科学行为,并深入探讨了开放科学技术政策建构的三大基本逻辑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8.
开放科学已经上升到全球战略层面。开放科学政策将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加速器”作用。当前我国在开放获取政策、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政策等制定与支持仍显不足。我国开放科学政策的现实需求来自我国正在形成的开放创新科研场景,长期需求来自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文章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的开放科学政策体系,提出适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书》的政策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技术具有双向互惠、协同发展的特征。当前研究多从领域发展视阈探究科学与技术间的关联模式及相互作用,而较少从特定创新主体出发分析两者关联。论文和专利分别是科学与技术的代表性产出,本文以基因工程领域为例,构建以论文和专利为节点的创新型企业科学—技术关联网络,结合知识网络分析方法,整合节点语义特征与网络结构特征,揭示创新型企业科学与技术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在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中,科学向技术的转化程度更高,但科技规模过大会导致转化速度降低;(2)相比跨企业的科技关联,创新型企业内部的科技关联更具优势,科学到技术的知识流动速度更快,且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能够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产生关联;(3)创新型企业科学与技术关联的领域多样性与领域平衡性和企业的异质性能力相关,而领域平衡性仅与领域多样性有关。本研究能够为创新型企业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0.
“科学溯源”是以“追溯前人科学的足迹,寻觅科技创新的启迪”为主题的系列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跨入历史长河,沿着先人足迹、前人案例,经历科学探索、创新的整个过程,融会“做中学”、“赏识教育”等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等多方面结合起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2月,经合组织(OECD)发表了《科学、技术与工业展望2006》(该报告是每两年出版一次的系列报告中的第6本),对各成员国2004-2006年间的科技趋势、科技政策、科技人力资源、研发国际化、专利许可与创新、公共科研评估都作了总体评估。从报告中,可以清楚看到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结合日益紧密,并且正在变得日益  相似文献   

12.
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与艺术密切相关.教育技术靠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来指导,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教育科学。教育技术以艺术为基础,教育技术的最高境界为艺术化,并对教育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以来,科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追求,科学发现往往也是新技术。这一类基于科学的创新,与过去得到很多研究的基于技术的创新,存在很大的差异。认识这两类基本的创新模式的差异,对于理解各行业的技术变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分析这些差异。这种框架将使理论与政策讨论能够引进行业差异的视角。此外,这篇文章中的分析说明,科学-技术关系并不存在普遍的模式,而不如被理解为存在着部门模式,在不同的部门中,科学与技术存在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谭红玲  李非 《科研管理》2014,35(12):94-102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为政策的科学"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运用政府-创新者"反馈环"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螺旋式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机制,耦合"为政策的科学"和"为科学的政策",增加科学、技术和创新预期效用,为经济增长或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库恩科学范式理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教育思想 ,库恩对科学教育与公众的科学信仰 ,科学教学 ,“收敛”、“发散”思维的培养 ,科学创新能力养成 ,科学“真理”教育 ,科学哲学对公众科学教育的作用都有所研究。观点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16.
文献计量分析显示,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从最初的互联网支持下大学生异步视听学习与同时互动,到智慧环境下的社会网络分析、学习适应与交互分析以及虚拟现实与游戏语境下的交互学习体验与协同创新等,研究主题与技术研发、应用、商品化、政策支持之间相互依存,形成创新共进网络。有关实证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与相关研究、教学与课程改革、技术指导、政策密切关联。研究发现:创新具有周期性趋势;创新具有相互依存性与共进性;科学共同体起关键作用。政策建议:发挥科学共同体和行业的作用;加强文化与伦理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及工作融入;加强数据监测评估与挖掘利用;加强实证研究,提高政策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7.
刘兵  侯强 《科协论坛》2005,20(11):22-25
一、何为科学传播 虽然科学传播的研究日渐活跃,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科学传播都没有明确的定义,甚至连提法都不太一样。譬如在国内,有使用“科技传播”的,有使用“科学传播”的,也有专门研究“技术传播”的;在国际上,英中有“Se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mmunication”(STC),有“Science Communication”,还有“Scientific Communication”和“Technical Communication”。国内学刘华杰认为:“因为我们更强调的是科学观念和科学事实的方面,不更多涉及实用技术的普及,不直接讲’技术传播’或’科技传播’,只是’科学传播’。但这不妨碍其他任何人或单位用别的称呼。  相似文献   

18.
创新文化研究的科学哲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创新文化的研究与探讨已有5年多了,目前正是深入阶段,我们对创新文化的研究也应该超脱背景意义的层面。本文是在“创新”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形式的内涵变迁基础上理解和把握创新文化的,强调科学领域创新文化研究应从作为背景意义的层面触及到科学活动本身、深入创新文化的内核,从而对其研究进行科学哲学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弗里曼教授是世界创新经济学大师。2021年是弗里曼教授诞辰一百周年,回顾总结弗里曼教授的思想体系与学术贡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科学计量学的方法为基础,对弗里曼教授学术思想和学术贡献进行研究。作为熊彼特经济创新理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弗里曼教授以创新经济学研究作为学术思想体系的核心,其学术理论奠定了新熊彼特经济学学派的基础,其学术思想也深受贝尔纳教授的影响。弗里曼教授学术贡献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独特的“技术—经济”长波理论;(2)系统阐释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3)开创自成体系的产业创新经济学;(4)创办经济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Research Policy。弗里曼教授一手创建并领导了科学政策研究所(SPRU),并培养了一支创新研究队伍。他的学术影响广泛而深远,给世界创新思想研究领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深刻启发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他强调将技术引进与自主科研有效结合,形成具有战略重心的创新网络的观点对于当下我国跳出欧美国家“技术封锁”的困境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赶超型创新政策是任务导向型创新政策的一种类型,为提升企业技术能力提供了新型政策方案,但现有研究对赶超型创新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仍未给出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构建赶超型创新政策影响路径的分析框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赶超型创新政策通过促进多链融合,发挥“织链结网”的作用,推动企业技术能力提升;(2)服务链关联机构创新参与是赶超型创新政策影响力传导的核心节点,也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中间桥梁;(3)创新链关联机构创新参与和产业链关联企业创新参与是赶超型创新政策影响的有效路径,二者协同耦合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研发投入行为;(4)创新期望与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赶超型创新政策的影响力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本研究深化了创新政策影响路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企业技术能力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