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章以构成国家凝聚力的五大支撑要素,即物质、精神、文化、政治、安全为基础,构建了国家凝聚力指标体系。开发了基于三阶段模型的国家凝聚力评价方法,对全球45个样本国家的国家凝聚力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对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金砖5国的国家凝聚力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国家凝聚力在45个国家中排第14位,处于第一梯队(15个国家)的后列,其比较优势要素是精神凝聚力,比较劣势要素是政治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科技创新平台,对促进我国科学源头创新,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对两者的建设背景、理念、历程和功能定位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统一的认识。为此本研究着重梳理了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历程与现状,以帮助社会公众对两者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当前两者在建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国家情报的斗争性、战略性与人民性,以及中国国家情报的战略与战术,阐述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总体性与人民性。从国家冲突的周期波动规律推导出国家情报、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周期性战略互动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三者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互动关系,并主张中国采用国家主义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许多国家都依靠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实现了经济腾飞.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国家努力实践科技创新的一种宏观战略方法.对中国而言,确定符合国情的国家创新系统,将对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大有裨益. 溯源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其184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国家体系》一书中,李斯特首先提出了国家体系这一概念,并且分析了"国家专有因素"如何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实绩以及后进国家的技术政策选择等问题,从而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黎一幸 《大众科技》2006,(4):159-160
文章主要阐述了国家审计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探讨了建设性审计价值理念对拓展国家审计的职能和推动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具有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家重大工程与国家创新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重大工程,是国家为回应重大挑战而行使最高权力,动员全社会资源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工程。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可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效益,对国家的发展道路、对国际关系格局都可能带来深刻影响。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必须解决好立项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实施的有效性,积极推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正确的战略决心,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合理的体制和政策,是国家重大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创新能力测度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监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接着选择9套有影响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了每一套方案的特点和方法论内涵;最后从国家创新能力测度与创新型国家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指标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支撑、测度结果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玮 《情报杂志》2008,27(4):90-91
阐述了国家竞争情报的思想内核,探讨了国家竞争情报研究的渊源理论,勾画了国家竞争情报理论的逻辑体系,对开展国家竞争情报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权力是国家实现其社会功能所依靠的强制力的系统,属于高层次的政治权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权力首先是“阶级性”、“暴力性”和“压迫性”,运用暴力手段取得后进行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国家权力对内是最高的,对外是独立的,即至高无上性和主权性、独立性。在这里国家权力是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具体概念,即思维的具体。只认识到了  相似文献   

10.
李东业 《现代情报》2007,27(1):91-93
本文对中美两国的国家信息政策环境、国家信息政策目标及国家信息政策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完善我国的信息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这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史上一件大事,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初期为推进中国科学技术进步而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的成立,对整合和优化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推动科技奖励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23年来,国家授予吴文俊、袁隆平等12位著名科技专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51名外国公民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励重大科技成果13719项,其中自然科学奖716项,技术发明奖229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9980项。这些我国自主创新、代表当今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获奖项目,其时代特色鲜明,是国家科技水平、政策和舆论导向的镜像,在我国科技进步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技术能力内涵 上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用不同的视角对国家技术能力内涵进行了界定,形成了不同视角。据笔者归纳和总结,主要分为以下五种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国家理论的生命力都取决于它解释现实国家的正确程度及能否随现实国家变化而发展。通过对国家理论的简要评述引入奥尔森国家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以此为分析框架比照中国现实对转型期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深刻分析,得出中国政府只要调整政策措施,限制分利集团,经济持续增长是可以而且能够实现的。明确指出这一理论对其他转型国家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4.
胡成  朱雪忠  代志在 《情报杂志》2022,41(2):35-42,34
[研究目的]知识产权对我国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等众多领域的安全问题都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对保障国家总体安全意义重大,而构建国家知识产权安全情报体系能够为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情报支撑。[研究方法]从知识产权战略安全、知识产权创造安全、知识产权运用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安全四个维度分析了知识产权安全对情报的现实需求,并基于知识产权活动流程构建了国家知识产权安全情报体系,对体系的内涵进行解析并阐述了体系构建的支撑。[研究结论]国家知识产权安全情报体系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安全情报、国家知识产权创造安全情报、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安全情报与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安全情报。安全情报分析机构、安全情报知识库、安全情报分析方法与工具、安全情报人才培养等构成了国家知识产权安全情报体系构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国家间政治》围绕权力与和平展开,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贯穿始终.国家权力是国家控制他国的思想和行动的权力.构成国家权力的要素,包括相对稳定的要素和不断变化的要素.而对国家权力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估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广东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义以及对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和主要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国家信息化进行了研究,指出国家信息化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从宏观层次看,国家信息化由电子政务子系统、电子商务子系统和电子事务子系统三大子系统组成,对电子事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高校近年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及国家科技奖励的情况,并以清华大学2003至2007年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为例,分析了国家科技奖励与科技项目及科技人员的关系,提出了对高校科技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梳理对比分析5版美国《国家情报战略》中有关国家安全的论述,剖析情报战略制定的基本逻辑,探究其中演进规律,对我加强国家情报建设有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法,从评估战略环境、界定国家利益、定位安全威胁和明确转型目标角度,剖析各版国家情报战略之间的异同点,展现美国情报界视角下国家安全的变化与演进。[研究结论]全球战略环境的关联性和复杂性与日俱增,极大压缩了决策周期和情报预警时间。应进一步细化国家情报工作方针与政策,着力构建国家情报工作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国家情报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国家情报力量建设,健全国家安全情报学科建设,以紧扣国家核心利益,充分识别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与挑战,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的概念、内涵作出了清晰而明确的界定。分析了国家凝聚力的包容性、非均衡、周期性、积淀性、作用方向的选择性等特点。将国家凝聚力解析为物质凝聚力、精神凝聚力、政治凝聚力、文化凝聚力和安全凝聚力五大组成部分。文章对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总结并提炼了增强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