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础研究作为知识溢出源泉,对于实体经济的创新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意义,是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来源和驱动力。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体系,从知识溢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通过匹配专利的引证信息,构造2000—2020年934个省份对的面板数据,从知识溢出的角度探究了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基础研究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中国各省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错位问题和分离趋势。(2)基础研究通过知识溢出规模、知识水平溢出和知识垂直溢出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而且中国基础研究更倾向于溢出到与之创新基础相近的地区,而非与之地理邻近的地区。(3)与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相比,基础研究更能促进高等院校技术创新;地区的科技投入和营商环境越好,越有利于基础研究发挥创新效应;东部地区的基础研究作用显著,而中西部地区更多地表现为知识“净流出”。为此,需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打通知识溢出渠道,积极引导跨区域的合作交流,实现区域技术创新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低碳技术知识的流动与循环是“双碳”目标下构建“双循环”开放新格局、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但国内驱动政策研究缺乏。本文基于2006-2019年中国218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以专利信息反映低碳技术知识流动,采用多时点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内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低碳技术知识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总体上有效促进低碳技术知识流动,但主要表现为加快低碳技术知识流入,而试点政策对低碳技术知识溢出的促进作用没有显现,表明试点的示范效应不足。(2)试点政策能够促进灰色与清洁两类技术的知识流动,但对更具渐进增量特点的灰色技术作用更加显著,这与清洁技术知识流动速度极快的现实形成较大反差。(3)试点城市更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层次有助于强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促进作用,且东中部地区、一、二线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政策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应积极推动低碳城市试点的示范推广与扩区工作,激活清洁技术活动,并尝试采用差异化的试点政策;东中部地区与大城市应利用人才与产业等优势扶持清洁技术,引领深度低碳转型;西部地区、中小规模、资源型城市更应注重试点与其他政策的协同,以形成促进知识...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计量的区域间创新行为知识溢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宏  王娜  马倩 《科研管理》2013,34(6):9-16
创新和知识累积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知识生产函数刻画了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创新性地考虑了本地知识存量与其余地区知识存量因素的影响,利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常系数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区域间创新行为知识溢出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对地区的知识生产有显著的正效应,而R&D人员全时当量对知识生产作用不显著;知识存量对地区知识生产具有显著作用,本地知识存量具有正效应,其他地区知识存量具有负效应;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已经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聚集趋势。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对区域间的创新行为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区域创新的基础资源,本地意会知识正成为区域发展和竞争优势之源,是本地能力构建的基础,企业等主体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知识溢出,特别是本地意会知识是导致企业集群的重要原因,企业之间的知识扩散机制强化了企业空间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献、专利与标准是创新发展过程中理论突破、技术实现和产业推广等环节的标志.标准对技术创新扩散起着积极作用,标准知识自身也存在溢出.借鉴知识溢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分析标准的多重经济作用的基础上,将标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在此基础上探讨包括标准知识溢出的度量方法、溢出网络和标准化创新集聚等在内的若干标准知识溢出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玉明  聂艳华  李凯 《软科学》2009,23(7):99-102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三种类型的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空间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际区域的创新活动存在空间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的专业化、多样化,省际区域的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依赖性要求各省际区域在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知识溢出的地理特性,加强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碳技术存量差异,本文构建了两类企业选择创新模式的演化博弈模型,在碳税税率与碳交易价格不同的情境下,通过数值仿真模拟了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的动态选择过程。研究表明:技术能力与存量是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根本约束,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对碳税税率、碳交易价格变化相对敏感,技术劣势迫使其选择模仿创新,而技术能力较强的企业大多倾向于自主创新,通过碳交易机制获取创新补偿收益;适度税率可以刺激低技术企业加强研发活动,同时为高技术企业提供创新补偿,成为碳税政策工具发挥价格控制功能的临界条件;碳交易政策为不同技术水平企业运营提供了市场协调方式,与碳税政策组合出差异化的补偿机制与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8.
突破以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大多考虑单一研发模式和单一知识广度或深度的影响,基于企业实际,从异质知识基础视角,将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两种研发模式进行对比、结合知识基础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探究企业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不同研发模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为企业选择研发模式提供参考。以2015—2020年中国88家医药制药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合作创新更能提升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异质知识基础导向下,对于大宽度低深度类和小宽度低深度类企业而言,相比于自主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而对于小宽度高深度类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更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但对于大宽度高深度类企业,两种研发模式都并没有显著性优势。由此得到启示:企业需注意提升知识基础水平,选择合适的研发模式持续创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屹  林周周 《科研管理》2021,42(1):168-176
立足于区域边界的内外部视角,将创新活动的知识资源划分为自有知识和知识溢出两部分,利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自有知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OLS回归结果表明: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溢出的影响显著为负;自有知识的主效应大于知识溢出,且二者在影响区域创新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先升后降;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除在0.25分位点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其他分位点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自有知识与知识溢出的交互效应在区域创新产出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溢出问题是目前产业集群研究中的前沿问题.相关的西方文献主要研究了:集群中是否存在本地化的知识溢出(LKS)现象,本地知识溢出(LKS)对集群创新是否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后者,文献更多侧重于对发达国家的集群进行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集群的创新驱动力是国际技术转移,而非本地知识溢出(LKS).最后,本文还对本地知识溢出(LKS)的计量方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创新研究领域的新探索.本文首先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的概念建立了国际知识流动的分析框架.随后,通过构建引文网络表征国际知识流动过程,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统计学方法研究典型国家知识流动的国际化模式以及国际知识流动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在参与全球知识流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国际化模式:在空间维度上,中国表现为知识引进与知识溢出相结合的弱中介模式;在时间维度上,中国表现为引进学习(2000年以前)、追赶学习(2001—2005年)、自主引领(2006年以后)三阶段的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13.
从技术创新、知识溢出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我国市场潜能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知识溢出对地区市场潜能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力资本溢出、企业R&D溢出和新产品价值溢出是影响地区市场潜能的主要因素;知识溢出对市场潜能的影响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最强,在中西部地区表现相对较弱;不同区域市场潜能的驱动要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的市场潜能受技术创新和投资因素的双重驱动,而中西部地区主要受投资因素的驱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FO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明  李宗植 《科研管理》2011,32(1):15-21
    摘要: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溢出对于省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C-D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运用空间计量德宾模型,基于全国31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和知识存量对知识产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RD人员投入对知识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就外部溢出而言,其他地区RD人员投入对知识产出的贡献最大,其次是RD资本存量,知识存量具有显著负效应,针对研究结果对省域创新行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开放度对新兴企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向外部组织开放有利于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以新兴企业为对象,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创新开放度(开放幅度、开放强度)对企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并重点探讨知识吸收能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新兴企业创新的开放幅度和开放强度均对知识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开放度与知识溢出效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借鉴C-H模型、L-P模型的基础上测算以OFDI为技术溢出渠道的国外RD资本存量,研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其促进作用还尚小,并且国内RD人员的投入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产生了抑制作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东部和西部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提升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郑展鹏 《科研管理》2014,35(4):18-25
文章借鉴国际经典技术溢出模型,构建包含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等国际技术溢出渠道的国际RD溢出模型,利用2003-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比较而言,对外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与技术本身所属的创新层次有关,但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传统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的时代产物,知识价值论是劳动价值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与突破。知识溢出价值论是指知识溢出的接受者(价值主体)利用溢出知识(价值客体)进行模仿创新所创造的价值,或者是知识溢出的接受者利用溢出知识所节约的与R&D投入相当的研发成本。知识溢出价值具有价值量的递增性、价值决定的独特性、价值量计量的复杂性和价值实现的非让渡性等独特的特征。知识溢出价值创造一方面取决于知识创新者创新知识的创新性与经济适用性,另一方面取决于知识溢出价值主体吸收、消化与模仿创新能力。知识溢出价值论的提出融合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精髓,知识溢出价值论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知识价值论的超越与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