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意义】用户接触辟谣信息,并不能等同于用户接受辟谣信息。研究疫情防控背景下影响用户接受政府辟谣信息意愿的主要因素和相关路径,有助于政府精准治理网络谣言。【方法/过程】调查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网络用户接受政府辟谣信息的相关心理与行为,以脆弱性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分析。【结果/结论】政府辟谣信息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组态可分为三类:社会支持型、社会支持—谣言鉴别能力型、谣言鉴别能力型。动态压力、信息焦虑、社会支持和谣言鉴别能力是影响政府辟谣信息接受意愿的核心因素。【创新/局限】组态分析更加深刻地揭示影响政府辟谣信息接受意愿的不同核心因素的联合影响机制和实现路径。后续研究可比较分析疫情不同时期影响用户辟谣信息接受意愿路径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通过定量研究,分析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热度的相关因素,找准谣言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演 变规律,科学有效控制网络谣言所带领的负面效果。【方法/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从网民、媒体、政府三 个维度展开对谣言热度的研究,并使用Vensim PLE 软件对构建的谣言热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结论】由仿 真结果可知,政府公信力、媒体影响率、网民群体极化程度等变量都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较大影响。根 据仿真分析,可为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谣言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艺  李平 《情报科学》2021,39(11):45-50
【目的/意义】突发疫情环境下将形成大量网络舆情,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传播趋势可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社 会保障应急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从网络舆情信息交互影响要素、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两方面分 析突发疫情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交互机理;并从网络舆情传播趋势特点考虑,以新冠病毒肺炎李文亮事件为例,采 用Elman 神经网络模型,选取网络信息数量以及情绪总量和主导情绪作为网络舆情传播趋势预测主要变量和辅助 变量,对突发疫情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传播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针对预测结果制定相关社会保障应急机制。【结果/结 论】研究提出可通过完善网络舆情相关法律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信息披露机制、社会监督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五项 社会保障应急机制,以期为突发疫情环境下维持社会稳定性提供依据。【局限/创新】未来研究中可结合更多相关实 例进行分析,从而使研究结论进一步得到丰富与深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将双链区块链技术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研究范畴对推进我国突发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双链区块链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的赋能机理,从数据存储层、网络共识层、智能合约层和服务应用层四方面构建了基于双链区块链赋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模型,并以疫情下某医疗机构信息共享为例分析其运行机理,最后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风险。【结果/结论】本研究为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难题、提升我国疫情防控应急管理水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撑和科学决策支持。【创新/局限】本研究结合双链区块链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之间的天然耦合性,提供了双链区块链赋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的全新视角,但缺乏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探究政务微博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危机提供参考 与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影响力靠前的十大新浪政务微博数据,以转发数和评论数为辟谣信息传 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辟谣信息内容特征、文本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谣言类型、 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图片数量、是否有@符号对转发数有显著影响;谣言类型、情感程度、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 内容长度对评论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探究用户信息行为对谣言传播的影响可以为辟谣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现有研究大多基 于传染病模型研究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而基于博弈模型所考虑的用户信息行为又不完整。【方法/过程】为了弥补 这一不足,在原有用户信息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户质疑行为,构建考虑质疑效应的用户信息行为博弈模型, 分析辟谣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的约束条件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质疑行为 能够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但过度质疑会对谣言控制起反作用。最后,根据仿真结果给出提高辟谣信息传播 效果的建议。【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用户信息行为博弈模型与社会实际更贴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引入 真实数据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表达多样化、内容分散化和治理复杂化的问题,需要提高政府舆情应对的精度和效率。[方法/过程]融合LDA模型和fsQCA方法,搭建了“数据基础层→主题画像层→模式归因层”的研究框架,通过主题聚类可视化呈现和主题权重赋值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主题画像的刻画,并基于归因理论,以事件主体、事件危害、事件详情、受害群众、救援响应、媒体报道、应急处置为条件变量,以事件影响力为结果变量,揭示突发公共事件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内在模式。[结果/结论]低事件详情是高公众诉求发生的必要条件,得到了4条高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和6条低公众诉求的组态路径,归纳了两种高公众诉求归因模式(内部主导模式和外部助力模式)和两种低公众诉求归因模式(事件化解模式和媒体缓释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相伴而生,已经成为突发事件的“次生灾害”,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成为网 络社会治理的难题,本文面向突发事件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模型,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过程】定性分析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机理,通过定义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构建网络谣言传播主体演化 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传播主体之间演化关系以及政府辟谣程度等问题。【结论/结果】 经过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治理网络谣言的具体措施,并将其归类得出“无事先防,事初防变,事过防复”的 治理策略,最后针对模型拓展问题和面向突发事件的网络谣言传播主体规模预测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彭国超  程晓 《情报科学》2023,41(1):80-85
【目的/意义】近年来反转新闻的频发对社会舆情的生成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本文对反转新闻舆情热度 生成机理进行探究,以期为弱化反转新闻舆情焦点提供建议和策略。【方法/过程】以社会燃烧理论为基础,并结合 已有文献和对近年来反转新闻案例的分析,本文从“燃烧物质”“助燃剂”和“点火温度”三个方面提出利益诉求、媒 体参与度、新闻失范、议题类型、反转强度和反转次数等作为反转新闻舆情热度生成的6个前因条件,并利用清晰集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反转新闻高舆情热度生成路径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作为“助燃剂”的新闻失范是 反转新闻高舆情热度生成的必要条件,媒体参与度作为核心条件对反转新闻的舆情热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议题 类型和反转次数并不能单独作为“点火温度”导致高热度舆情的生成,而需两者协同作用;作为“点火温度”的反转 强度对舆情热度并没有显著影响。【创新/局限】本研究后续需纳入更多的案例以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0.
吴布林  刘昱琪  李光 《情报科学》2022,40(11):33-39
【目的/意义】重大突发事件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的广泛传播,会造成社会恐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 稳定团结。为此,需要对舆论场中的谣言进行研究,促使其尽快消减,使其不利影响最小化。【方法/过程】首先,本 文在对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类型与谣言传播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将谣言传播划分为产生、扩散、高潮、消减与平 息等五个环节。然后,分析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传播过程中居民情绪与媒体素养对于谣言传播的影响,结合谣 言本体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构建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的传播、扩散与消减模型。最后,以新冠疫情为例,对所构 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显示:事件的重要性、模糊性与居民情绪是推动谣言传播的主要因素,而 媒体素养则对谣言的传播发挥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重大突发事件政府新媒体舆论场谣言,提出相关治理 策略。【创新/局限】本研究为有效控制谣言,确保社会稳定团结提供一定帮助。但由于案例单一,验证结果较局限, 日后可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线求职面试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一系列 简历信息泄露事件的曝光,如何降低毕业生在线求职的隐私关注已经成为学界、媒体以及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方法/过程】借鉴 APCO 框架和 IUIPC 量表等成熟的研究成果,以六个重要的前因变量构建了隐私关注影响因素 理论模型,运用 NCA以及 QCA模糊集分析方法,探讨了前因变量之间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对于求职 毕业生隐私关注的影响。【结果/结论】毕业生在线求职低隐私关注的驱动机制分为七条路径;制度影响对于降低求 职毕业生隐私关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主观可控条件,提高毕业生的网络素养是快速降低求职毕业生 隐私关注的可行性选择。【创新/局限】本文引入fsQCA的方法,选取六个变量,从组态的视角,探究在线求职毕业生 低隐私关注的驱动机制及变量间的关系。将来可继续加入时间维度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杨洋洋  谢雪梅 《情报科学》2021,39(9):170-177
【目的/意义】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体系,以期为网络谣言的识别和控制提供参考,建 设健康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方法/过程】以网络谣言风险测度为切入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事件性质、事件热 度、事件传播、事件趋势四个维度构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40例谣言事件的风险等 级进行评价,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别的网络谣言治理路径。【结论/结果】研究表明高事件性 质是食品类、儿童类、信息安全类网络谣言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高事件趋势是食品类和中美贸易战类网络谣言 高风险发生的核心条件,并针对每一个影响因素给出具体的建议。【创新/局限】为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提供了新的研 究方法,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谣言风险测度研究体系,为政府网络谣言的管理和应对提供建议,具有一定的 实践价值。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网络谣言风险测度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在COVID-19疫情背景下,出现了许多影响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研究与谣言传 播相关的群体对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对重大疫情下网络谣言等理论知识的研究,构建 了政府、网络运营商和造谣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前景理论将感知价值和实际价值的差值带入三方演化博弈 模型,优化模型的实际意义,并通过系统动力学软件进行仿真模拟。【结果/结论】三方博弈能否到达最优稳定点仅 与造谣者的感知价值的敏感度有关,且随着感知价值敏感度的变化三方博弈结果将会出现不稳定或稳定在其他非 最优稳定点上两种情况。最后对提出网络谣言管控的相关建议。【创新/局限】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演化博弈模 型当中加入前景理论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增加了决策者的理性不足和偏好两方面的考虑,更加贴合舆情的实 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用户信任对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从用户视角出发更 好地治理网络谣言,为当前网络谣言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图书情 报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关文献的梳理,指出了基于用户信任视角去探讨网络谣言的特征与预测的理论基础以及技 术可行性。研究从用户信任视角分析了网络谣言的特征,设计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并提出了网络谣言预测模型 应用的建议。【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信任是影响网络谣言生成、传播、识别与治理的关键因素,用户信任视角 的引入,能从网络谣言生成与传播阶段对其进行预测与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滕婕  胡广伟  王婷 《情报科学》2022,40(6):177-184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多主体联合辟谣开创了辟谣的新模式。研究信息共享下不同主体的策略选择 依赖性,为联合辟谣主体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考虑外界随机因素的影响和不同信息主体间策 略选择的依赖性,建立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合作博弈随机微分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两种协同模式进行最优均 衡分析。【结果/结论】辟谣信息的产生与信息共享的成本、信息共享的边际收益、辟谣信息影响和信息的衰减率有 关;合作博弈下信息共享量、系统收益以及辟谣信息产生量的期望和方差都高于 Stackelberg 主从博弈下的合作模 式。【创新/局限】研究为辟谣主体及时采取相应的网络谣言应对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结论可为网络谣言的治理 和舆情预警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6.
覃志华  刘咏梅 《情报科学》2017,35(5):119-124
【目的/意义】近年来微信已成为民众社交的首要平台,同时也逐渐成为谣言传播的主阵地,但目前针对微 信谣言传播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过程】将微信网络划分为朋友圈网络、群网络和公众用户网络,生成了微信谣 言传播加权有向三层网络,在此网络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兴趣衰减效应的线性阈值谣言传播模型,并利用多主体仿 真平台Netlogo对该模型进行仿真。【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群的存在改变了个人用户网络节点的度分布,且导 致当节点信任度较低时微信网络比微博类网络更有利于谣言的传播;节点信任度与谣言的传播力度显著正相关; 增大谣言传播阈值和减小谣言传播兴趣值,能有效抑制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长尾"传播现象,从博弈角度探求"长尾"的控制变量,为实现网络谣言治理长效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基于官方辟谣后信息生态环境和公众认知的差异,引入SIRS模型,以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为基础构建传播模型,计算出长尾期个体策略分布,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和案例验证,寻找"长尾"控制途径。[结果/结论]长尾控制博弈模型分析从个体交互层面为网络谣言管控带来新思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后期,作为拽尾策略,增加个体不信谣的收益、降低个体的谣言相关信息分析成本均需被持续实践。其中,比之于增加公共收益,增加不信谣的个体收益有更大的长尾控制效用,是重点关注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公众关注的重要话题,极易引发网络信息泛滥和社会公众恐慌;了解公 共卫生舆情地区的差异,为舆情调控提出建议。【方法/过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新浪微博自2020年1月17日至 5月29日的COVID-19每日疫情通报博文下共计10余万条评论,运用情感分析和词频统计探讨地区舆情演变特征 及其原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对网络舆情情感得分进行预测。【结果/结论】模型预测我国7个地区,14个 影响变量,样本记录 938条;整体的情感得分区间为(0.1,0.6);其中华北、华中、东北地区情感得分均值区间为(0.25, 0.35),而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情感得分均值区间为(0.35,0.45);相关分析表明预测模型拟合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R2=0.65)。【创新/局限】基于COVID-19的网络舆情呈现出地理区域特性和时间特性,通过建模测度手段 对舆情进行监测,从而采取应对措施,但是还需考虑潜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本世纪以来,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复杂多样,其应对是一个多阶段多主体协同的决策过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协同决策方法是国家公共卫生治理和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过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本文将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后悔理论融入案例推理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案例推理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协同决策方法,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情报分析与智能决策平台建设提供方法和技术手段支撑。【结果/结论】案例研究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应急决策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反映了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心理行为给决策结果带来的影响,并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创新/局限】未来随着历史案例的增加,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过程中可用案例信息更加丰富,综合考虑多个历史案例信息进行决策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建立新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型,为网络谣言的应对及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针对网 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借鉴药物动力学中的药物扩散原理,建立了网络谣言的CFDR传播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方 程式;进一步探讨了权威媒体干预因素和时滞性影响,对模型进行了优化,修正了谣言传播的峰值预测和总人数 值;利用matlab、python等工具进行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成都49中”事件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 性,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利用CFDR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网络谣言传播的全过程,模型 的各参数对网络谣言的传播都有影响,其中,权威媒体的正向干预在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 新/局限】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突破以往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网络舆情和谣言传播的固有模式,借鉴药物扩 散原理建立了网络谣言 CFDR传播模型,并考虑了权威媒体干预因素和时滞性影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实例验 证中只使用了一个事件中一个平台的实际数据,未来可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