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一家钢琴制造企业的纵向案例分析,试图分析中国企业在其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如何选择与自身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引智"学习方式,并在两者互动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发现:第一,在企业选择"引智"学习方式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识别与获取能力—理解与消化能力—转化和应用能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者动态匹配机制为"识别与获取能力—问题导向学习;理解与消化能力—项目导向学习;转化和应用能力—内部前馈式学习"。第二,企业"引智"学习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而后者又会影响企业下阶段"引智"学习方式的选择。第三,选择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引智"学习方式,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中国员工为研究对象,将47个独立样本纳入Meta分析,运用CMA 2.0软件检验了吸收能力各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知识获取能力、消化能力、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均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依次为知识应用能力、转化能力、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2)潜在吸收能力、现实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现实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相关性大于潜在吸收能力;(3)吸收能力整体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获取、消化外部知识并对外部知识进行转化和商业化应用(即吸收能力)已成为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知识转换视角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企业吸收能力提升模型,并认为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知识转换,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吸收能力.该研究为企业提升吸收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利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27家企业的数据开展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结构柔性、创新战略作为前因变量影响吸收能力,根据"组织结构—战略"匹配理论,两者的交互作用也能促进吸收能力形成;同时,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吸收能力在前因变量和创新绩效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了企业"战略—结构—能力"与绩效的关系:企业需要以创新战略为导向,构建柔性化、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并有效开展内外部知识获取评估、应用吸收和商业化,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基于吸收能力的研发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陈颖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22-1730
研发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能力则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获取最佳的企业创新绩效以及长远的发展,企业有理由对这两者进行匹配,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境下在不同吸收能力状况中优先选择某种研发模式。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将研发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进行了分析,继而计算得到不同吸收能力情境下两种研发模式的创新绩效边际收益。研究发现,企业在低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大于外部研发,而在高吸收能力下内部研发创新绩效边际收益低于外部研发,据此提出了在不同吸收能力的情境下企业进行研发的最优资源分配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文献分析基础上,基于集群特征, 构建了以网络中心性和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的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其创新绩效影响机制模型。选取浙江省3个产业集群中116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进行实证验证。结论表明:第一,知识获取在集群企业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即集群企业开放度是通过影响知识获取进而影响创新绩效。第二,知识吸收能力在企业创新绩效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中起到调节作用,其中潜在吸收能力有利于强化企业从创新开放度中获取知识,而现实吸收能力则在企业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第三,网络中心性越高,集群企业开放宽度对企业知识获取的正向效应越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中国集群企业推进开放式创新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8.
双元模式和间断模式是平衡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的两种模式,企业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式以确保自身的持续发展。以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中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业和医药生物制品业的2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文本分析从年报中提取信息来衡量创新平衡模式,利用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从知识获取的角度研究吸收能力和开放度对企业创新平衡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能力有助于企业从外部获得创新所需的知识,具有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选择双元模式能够获得比间断模式更高的绩效;开放度也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不足,开放度高的企业选择双元模式能够获得较高的绩效,而开放度低的企业选择间断模式获得的绩效较高。  相似文献   

9.
从"二元论"的角度来看,企业在获取技术时需要权衡技术的内部获取和外部获取,统筹新技术的开发和已知技术的利用,同时技术获取战略也受到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回顾国内外文献,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合理的技术获取战略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提高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我国制造业应着力增加研发投入,鼓励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0.
创业者是天生国际化企业创立和运营的核心,其吸收能力已成为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中关键要素。基于吸收能力理论和双元创新理论,以216份天生国际化企业为数据样本,探究了创业者吸收能力、双元创新战略对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创业者吸收能力的三维度识别外部知识、同化外部知识、利用外部知识分别对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双元创新战略分别在识别外部知识以及同化外部知识与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但双元创新战略对利用外部知识和天生国际化企业成长绩效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将员工创新绩效划分为概念绩效与传递绩效,并提出正式、非正式交流两种知识扩散路径与知识型员工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同时分析员工知识吸收能力和主动遗忘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7家企业425名员工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了所提出的假设.同时也发现,正式和非正式交流两种知识扩散路径所传播的知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知识扩散路径的选择策略,要与员工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黄杜鹃  陈松  叶江峰 《科研管理》2016,37(10):18-25
企业只有主动遗忘过时的知识,扬弃既定思维和克服核心刚性,才能摆脱陈旧技术的羁绊而不断创新,避免技术锁定。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主动组织遗忘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探索吸收能力对该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主动组织遗忘与吸收能力、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且评价识别能力、消化转换能力及应用整合能力在主动组织遗忘和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的中介作用。这些结论因主动组织遗忘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而丰富了组织遗忘和创新绩效关系理论,同时有助于企业深入理解主动组织遗忘的重要性及其如何通过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吸收能力对创新模式选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收能力作为获取、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和资源的重要能力,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涉及管理理论的各个部分.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匮乏,主要通过合作和模仿来实现创新.但是,要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仅通过合作和模仿不是长久之计.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现实吸收能力强的企业倾向于选择自主创新,而潜在吸收能力强的企业倾向于选择合作创新或者模仿创新.  相似文献   

14.
将知识吸收能力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和知识清除能力5个维度,构建了企业吸收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的评价方法,借助该方法对吸收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进行权重的排序评价,研究结果对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孟凡臣  肖盼  刘博文 《科研管理》2016,37(6):151-158
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应对复杂经济环境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但由于文化差异、技术知识的特性等因素的影响,能否有效地进行技术知识的转移成为技术导向型跨国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结合跨国并购的阶段理论,探讨了跨文化吸收能力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跨文化吸收能力的构成维度识别能力、消化能力、整合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在并购的不同阶段体现各异,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跨国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外部知识获取强度对创造和创新绩效的影响,在以往研究中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其中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忽略了个体认知能力的调节作用。创造性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均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影响知识对创造力的关系,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没有得到开展。本文旨在探究知识消化能力在与外部知识获取强度和研发人员创新绩效之间的作用。通过对来自七个研发单位207位研发人员的配对数据分析发现:外部知识获取强度对创新绩效没有直接作用,知识消化能力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而且外部知识获取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受知识消化能力的调节。最后,本文对研发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范群林 《现代情报》2016,36(2):12-19
基于对重庆市文化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中企业的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了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的外部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吸收能力在外部知识提升创新绩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一旦只考虑文化型企业时,这一结果就不绝对成立了。对于文化型企业,外部知识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而此时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就显得非常微弱。研究表明,吸收能力的测量还需进一步深化,以便使其在缺乏内部研发的文化型企业中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爽  陈晨 《科研管理》2022,43(6):113-120
  随着工业5.0来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迅速发展,我国技术型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严峻的现实挑战。知识吸收能力反映了企业识别新知识、吸收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目标的过程,能提高组织创新性与灵活性,也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通过文献综述与理论推导,提出创新氛围、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技术型企业中收集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论:创新氛围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成果为技术型企业提升员工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本文将企业探索性创新活动过程(知识获取、知识吸纳、知识转化和知识创造)与企业间知识关系特征相匹配,以企业合作关系对为研究对象,选取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强度、企业内合作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以及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将其分别对应于创新活动过程的四个阶段,进而考察企业与合作伙伴的知识相似性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以及关系强度、网络聚合度和网络距离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5—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准极大似然泊松回归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相似性与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随着关系强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陡峭;随着网络聚合度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变得平坦;随着网络距离的增加,知识相似性与探索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未发生显著变化。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企业通过合作伙伴异质性知识的获取以及内部合作网络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探索性创新能力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企业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外部网络强度、网络稳定性、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网络的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吸收能力在企业外部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所以,企业应重视外部网络结构,提高自己的吸收能力,充分利用外部网络,获取更多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