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星铭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07-1611
著名科学哲学家拉里·劳丹认为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在中文学术界,很多科学哲学研究者明确表示不赞同劳丹的观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篇中文论文指出劳丹论证的具体错误。最近,划界问题在英美哲学界引起新的关注,劳丹的反划界理论被再次讨论。马思莫·皮留齐给出四个论证反驳劳丹的理论:诉诸直觉论证、诉诸实用论证、诉诸影响论证以及家族相似论证。但这四个论证都不能成立,没有驳倒劳丹。事实上,劳丹的论证之所以不能成立,主要是因为两点:(1)它含有一个内在矛盾;(2)它依赖于"划界问题预设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本身在认知上是重要的"这个错误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劳丹提出了概念问题,并将其分为内部概念问题和外部概念问题,扩展了传统观点的视野,为我们理解科学及科学进步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认知标准。而概念问题却往往为传统的科学观所忽略,使得大多数科学哲学家把科学的发展与评价归于非合理性。实际上,概念的明确和融贯性要求,正是合理科学发展模式的另一环。  相似文献   

3.
劳丹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科学合理性模型 :解题模型和网状模型 ,此外 ,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即规范自然主义。该文认为他早期的解题模型建立了合理重建科学史的主要框架 ,但它把重点放在了科学理论内部 ,注重的只是经验问题 ;规范自然主义则完善了对科学方法论、科学目标的说明 ;网状模型对科学理论、方法和目标三者之间的相互辩护关系作了系统的说明 ,考虑概念问题较多 ,因此有可能把三者融合起来 ,建构一个说明力更强的解题模型。  相似文献   

4.
"概念问题"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丹提出的概念问题扩展了传统观点的视野,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进步的内在机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这并不是说概念问题本身就没有问题.克里普斯和卡勒顿就对劳丹的概念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克里普斯虽然承认劳丹确实向传统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也分析了劳丹概念反常所遇到的严重的困难.卡勒顿反对劳丹把概念进步只和问题联系起来,他认为借助图尔敏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进步.尽管如此,我们并不主张取消劳丹的概念问题,而是希望能在弥补其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学争论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对科学争论的理解。劳丹解决科学争论的模型并不令人满意,因为仅在认识论和逻辑论证领域不能充分地说明科学争论的缘起和解决。沿着库恩的思路从社会学角度对科学争论进行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科学与价值关系的不同理解影响着哲学家们在科学划界问题上的立场。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价值无涉,提出了科学划界的绝对标准;库恩承认了科学的价值性,使科学划界的绝对标准相对化;费耶阿本德和劳丹用科学的价值性取代了科学的真理性,从而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价值视域来看待科学划界问题,为科学划界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与价值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underdetermination”概念影响深远且分歧巨大。从劳丹对underdetermination的解读看,它的第一层休谟式含义是指从证据不能推论出理论正确性,这是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共同认可的。第二层奎因式含义是指与证据相一致,承认经验证据的作用就没有必然导向社会学解释,这是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不一致的地方;第三层劳丹式含义是指扩充性科学规则不能完全决定理论正确性,它坚持判定的基础不是经验证据,而是包括经验证据和非经验要素的扩充性科学规则。即便它也存在特定情形下不完全决定的情形,但它能够解释理论选择的过程,从而捍卫科学和理性。  相似文献   

8.
简述情报科学范式的发展历程,以及耗散结构理论和情报科学认知范式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情报认知耗散结构模型",研究该模型的自组织演化过程及其哲学渊源;以拓展情报认知理论,并赋予情报科学研究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加伯否认科学史对科学变化的规范说明有着重要的关系。加伯认为,拉卡托斯和劳丹的大尺度理论并不比早期的实证主义科学哲学更适合科学史;两者以不同方式对合理性概念而言都是狭窄的;大尺度方法论并不比他们试图取代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劳丹认为,加伯的批评在他所走的范围内是正确的,但加伯更多地讨论元方法论,而没有对科学变化理论的大部分提出挑战。劳丹承认,就他的元方法论观点而言,他现在的观点已与《进步及其问题》中所刻划的观点大不相同。劳丹指出,在那一特殊立场上,加伯在揭示与劳丹曾阐述的“直觉主义”立场相关联的一些困难方面并没有走出多远。加伯的批评较为温和,加伯的元方法论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与劳丹《进步及其问题》中刻划的立场属于同一类别。劳丹试图表明,过去的劳丹和现在的加伯都错在什么地方,而这一努力的结果则可以为构划一种元方法论的更困难的任务建立一些路标,这一元方法论至少将超越加伯和劳丹曾陷入的那些严重的困难。本文认为,科学合理性标准不必建立在直觉主义元标准之上,应当改进和强化劳丹的合理性模式,并探索一种非直觉主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科学哲学过渡到了"后经验主义"时代.逻辑经验主义的静态逻辑分析方法受到排斥,科学哲学家将目光更多集中到了科学的历史、社会等外部因素方面,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哲学研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文章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对科学发展模式、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地位理解的变化,其中的核心是一种实践论科学哲学逐渐取代了传统表象主义、认知主义的科学哲学,人类"生活世界"成为科学哲学研究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模型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同构映射思想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在科学理论与现实原型之间充当一个认知的桥梁.文章在研究模型方法的逻辑本质和理论基础上,对模型方法在科学理论的建构及其对现代科学跨学科认知活动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磊 《中国科技纵横》2014,(16):241-241
劳丹的“解题模式”、“研究传统”、“网状模型”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他不但批判继承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范式”理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思想,同时也对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思想进行了有力驳斥,为科学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正名,他的观点更为解决科学哲学问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4.
加维-格皇菲思模型是由科学家总结概括的最早的科学交流模型,作为许多科学交流模型中的一种,受到同行的关注和肯定.但模型没有涉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Hurd依据网络环境下电子交流的增加和新的技术元素的应用多次对G-G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提出新的模型.时科学交流的G-G模型从原型到现代模型的沿革进行追踪,通过对G-G模型变革的梳理,以明析科学交流系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接受模型是解释和预测人们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的基础理论,后续研究不断加以验证和扩充,形成了完备而操作性强的实用模型.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的四个阶段--TAM、TAM2、UTAUT以及TAM 3始终围绕着"使用意向决定使用行为"这一认知性结论而展开.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多以国外发达国家为背景,而对于我国来说,模型的普适性还有待验证,把信息收益、信息能力和信息分化观点融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将是未来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信息检索过程模型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清华 《情报杂志》2007,26(1):54-56
从认知观点来看,信息检索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信息检索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过程。在分析Ingw-ersen的多元表示模型、Kuhlthau的六阶段信息检索过程模型等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检索认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信息检索过程模型,对信息检索活动及相关的知识表示作了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科学问题的评价是科学哲学家视域中的两个不同但又不可割裂的研究领域。自逻辑实证主义以来,科学哲学家们已对前者做了深入系统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于后者的研究还远远不足。本文致力于科学问题进步性标准之探讨,并得出下列结论:第一,从科学研究者的背景知识距认知对象之间的亲缘性的远近角度,三分认知世界,并以此界定了科学问题的概念。该定义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科学问题概念的新特质。第二,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科学理论起源于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依赖于科学理论"的论断,并得出科学理论与科学问题之间是相互引导和互为生成,共同筑构成科学发展的图景。第三,重点讨论了科学问题进步的三个标准:科学问题的前比较标准、后比较标准和当下比较标准,并得出科学问题当下标准中的矩标准和秩标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哲学家波普的猜想/反驳模式PTE描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但这个模式是有问题的,它没有说明根据什么去猜想。高奇的PEL模式描述了科学推理的微观过程,但缺乏科学检验环节。文章提出的QHS[PEL]EEp模型将PTE和PEL进行整合,给出了一个更合理的科学推理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莫兰复杂性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哲学家埃德加.莫兰提出的"复杂范式"是对简单范式的补充和整合,他期望能用一种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理性主义代替简单的、静止的、封闭的理性主义。"复杂范式"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为基础,以自组织思想为中梁,以复杂性思维的基本原则为顶端,构筑了一个科学理论的大厦。  相似文献   

20.
英国公众理解科学专家约翰·杜兰特所建构的"民主模型"试图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来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实现公众与政府、科学家之间平等地交流,从而使公众参与科学决策."民主模型"从社会生活的现实视角将科学传播的有效性和科学决策的合理性统一起来.这样,科学研究理论中"公共领域中的科学"(the science inthe public domain)这一概念在作为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合理性基础的同时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新的诠释.所以,笔者以公众参与科学决策为镜来反思"民主模型"的现实视角、理论前提、理论内涵和理论超越,以此来确认"民主模型"站在第三次科学研究浪潮的理论平台上对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