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基础设施、数据等数字要素的广泛应用重塑了国家创新体系内部各创新要素及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生成逻辑,亟需完善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政策体系。从系统功能视角探讨了数字要素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过程、影响路径和政策方向。结果发现,数字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经历了“数码化—数字化—数字转型”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并且通过改善知识生产、知识扩散与知识应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在此基础上,基于政策背景、政策目标和政策取向三个维度构建数字赋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框架,并从理论构建、监测评估、制度逻辑、场景发展四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提升其创新绩效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的重要问题。本文聚焦剖析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单一维度或者其中某几个维度的发展优势,并不能转化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效率优势,需要采用综合视角审视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其之间的关系;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部署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具有深远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出效率并非仅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正向促进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抑制作用。研究结论补充了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缺口,为地方政府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涌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云  谭龙  李正风  程旖婕  刘立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24-1339
系统梳理了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国际化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在前人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结构-主体"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首次从系统和动态演进的视角,研究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要素-制度-功能-阶段"四维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参鉴国际权威创新评价报告的基础指标及数据,研究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综合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综合水平得分最高,中国的得分在所有发达国家之后,但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制度维度。最后,本文从三个维度提出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发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内涵及其系统特征的基础上,从企业、产业、区域和经济总体系统四个层面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系统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包含企业微循环子系统、区域运行服务管理子系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子系统与国家循环经济政策制定子系统在内的循环经济系统分析框架。本文从系统观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各子系统的功能定位及其内在有机联系,并提出了循环经济的系统观发展思路。本研究对于推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成为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重要因素,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为解决两类失灵问题、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供了应对思路。本文通过构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分析框架,总结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国际典型经验,剖析国内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首先,从理论上阐释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机理与路径。其次,总结美国战略需求导向和欧盟使命导向的科技创新治理布局与实践。最后,梳理制约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挑战,并提出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的基本思路。研究发现: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有助于解决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系统失灵和转型失灵问题。实践层面,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已经嵌入美国和欧盟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中,而我国需求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需求驱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尚不成熟成为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迫切需要统筹国家创新体系能力、效率和方向建设,建设和完善需求导向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绩效的相关评价归结为四类,即主体互动评价、投入-产出评价、系统功能评价和创新活动评价,并重点介绍了欧盟与澳大利亚的典型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绩效评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并对我国的评价框架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科技金融作为创新养料的直接“供应商”,将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过程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与科技金融支持关系的梳理,从资金支持、信息管理与风险管控三个角度探讨科技金融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总体作用机制。进一步构建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结构的科技金融支持框架,从创新链的角度深入解构科技金融对国家创新体系能力与效率提升的支持路径。最后,结合现实背景,从激励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主体、借助金融科技深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为从金融角度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综合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归纳出基于国家视角创新绩效评价的两种主要类型,即基于投入产出和系统功能结构的评价体系,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评述;剖析了EIS等的主要指标及隐含的指导思想、理论假设,说明了其在国家创新绩效评价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活动特征对国家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的思路,并通过与现有两种主要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论证了其理论科学性及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从协同创新视角下,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系统结构,对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展开系统动力学分析,协同创新视角下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是由国家政策保障层面子系统、高校创业教育层面子系统以及产业协同培养层面子系统有机耦合形成的复杂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有效运行,创业型人才培养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要有机配合,最终形成稳定的创业型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系统,实现对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构建新时代科学基金体系,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依托单位作为科学基金体系的中坚力量,肩负着落实科学基金深化改革系列举措,践行高质量申请倡议,从源头上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的使命。本文以山东大学为例,简要介绍如何履行依托单位职责,发挥综合性大学独特的管理优势,从“学校—团队—个人”三个维度重构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模式,组建新型科研管理团队,提升项目科学问题质量,连续两年实现科学基金申请数量下降和获资助数量上升。  相似文献   

11.
营商环境对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根源性的影响,而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首要动力,因此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从而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全国68个创新型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营商环境生态中各条件对城市创新绩效的联动效应。研究表明:政府效率、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公共服务、市场环境和创新环境6个条件“多重并发”,形成驱动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多样化组态;城市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表现为“政府主导下的环境驱动型”“人力资源缺失下的环境弥补型”与“资源—环境协同驱动型”3条路径。组态的空间情境差异分析发现,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基于组态视角探讨营商环境生态驱动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城市创新绩效背后复杂机制的理解,也能够为各城市如何依据自身营商环境条件推动其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系统性思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对现有研究梳理发现学者从国家创新体系内涵、框架结构、主体作用、创新绩效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家创新体系展开研究,并取得众多成果。未来的研究应更多考虑国际间创新要素流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同时在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中需建立更为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大工程的颠覆性创新理论目前仍缺乏系统性认识,本文将以中国高铁工程为例,分析国家重大工程的颠覆性创新模式。本文首先从前人对颠覆性创新相关理论的研究出发,进行系统性回溯并总结颠覆性创新的内涵;同时从中国几类典型国家重大工程的历史发展分析,总结国家重大工程的内涵;基于二者内涵的认识,构建国家重大工程颠覆性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次从技术创新水平-时间维度、市场规模-时间维度、产业分工维度分析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实施主体、主导要素、关键爆发点的角度分析高铁发展要素的作用机理,构建中国高铁颠覆性创新的“三三三”模式,并从创新特点、适用范围、创新条件视角分析高铁模式;最后总结全文并从普适性角度分析本文的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4.
蔡宁  闫春 《科学学研究》2013,31(3):469-480
创新绩效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可是现有研究对创新绩效的测度却过渡关注财务视角的评价,从而不能全面衡量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得到的综合收益。在剖析现有研究中对开放式创新的绩效评价不足基础上,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概念及其维度构成,从财务和战略两个角度构建了开放式创新绩效的理论测度量表,然后收集实证数据,采用EFA方法进行指标筛选、维度定义和理论模型构建,并在最后通过CFA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绩效的测度可以包括财务绩效和战略绩效两个维度,它们分别代表了企业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得的不同类型收益。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数字革命对产业创新产生了系统性的影响。论文基于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分析数字化促进产业创新的机理。研究表明数字化对于创新系统功能提升的作用维度是多元和综合的。论文将产业创新系统功能维度归纳为八个方面,并剖析数字化引发的产业创新的动态特征,主要结论有:知识创造活动体现为融合和再创造过程,知识扩散依赖基于产业知识凝练的算法和模型;数字化通过激发需求、破解产业瓶颈提供了众多创新的机会;平台通过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阻力问题来促进广泛的资源合作,同时通过产业基础设施和共性服务的供给赋能多元创新主体。最后梳理系统功能运行的薄弱与积极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和作用机理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料、访谈、问卷等方式,构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以三类共111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结果为基础数据,采用DEA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国内18个典型服务外包城市创新绩效。最后,以DEA分析结果为依据,从创新基本要素、创新运行要素、创新环境要素三个维度给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会》2015,(11)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提出,为科技学会能力建设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组织功能理论、组织合法性理论、组织认同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理论支撑,从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探讨科技学会能力形成的机制,建立"功能-能力"分析框架,从功能、边界、时序三个维度构建科技学会能力结构的"动态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静态效率和动态生产率的双重视角,本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技术进步是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主要驱动力;进一步的机理检验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会通过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进而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无论是基于静态效率视角还是基于动态生产率视角,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本文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司飞  陈勇岐 《科学学研究》2024,(4):873-884+896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鉴于学界缺少对其创新绩效微观层面的研究,本文从复杂因果效应分析的视角出发,混合NCA、实证回归与QCA方法,考察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显著关键条件与组态效应,并提炼相应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研发能力、融资环境与市场竞争力会显著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2)存在5条提升不同类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路径;(3)在融资受阻时,小规模生产或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都可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创新绩效。本文尝试了一种复杂因果效应分析的新思考,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未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新团队内涵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依赖于国家创新系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以系统观为视角,以创新链为主线,在科研团队与研发团队概念推演认知的基础上,探析了创新团队的本质属性与特征;解析了创新团队的系统结构,深层次挖掘了创新团队以其领军者为核心的系统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