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8):1050-1065
空间科学是依托航天器平台研究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前沿交叉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础科学前沿催生了诸多诺贝尔奖级的重大发现和原创科学成果,突破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边界,不断拓展人类知识图谱。进入21世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爆发之际,空间科学也进入了革命性突破的新时代。文章回顾了近10年来国际空间科学重大进展,结合世界空间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及主要航天国家和地区空间科学任务的未来规划布局,对未来10—15年空间科学的可能突破领域进行了研判和分析,指出基于重大科学目标的系列空间科学任务,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中低频引力波、宇宙黑暗时代和黎明时代、太阳活动爆发机制、日地系统多圈层耦合、太阳系地外生命指征、系外行星探寻等学科前沿有望取得重大科学进展。我国正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空间科学领域正在奋起直追,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和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开展前沿探索,有望在这一轮探索宇宙奥秘的世界竞技舞台上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的战略,为我们设立了宏伟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在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就必须加大投入,实现重大突破。长期以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的投入,大都用于应用卫星,比如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而在空间科学卫星领域少有投入。纵观世界科技发展,重大基础前沿的突破逐渐依赖于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其一是建设地面大科学装置,如加速器、大型天文望远镜等;其二就是在空间科学领域里的投入,发射科学卫星。1957年以来美国等航天强国在空间科学领域里多次获得诺贝尔奖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领域在实现基础前沿领域重大突破的作用。由此可见,发展空间科学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是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以空间飞行器为平台,瞄准世界科学前沿,从2011年开始布局和实施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迄今,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走过了11年的历程,使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第一次有了系统性的支持计划,使我国的空间科学家从旁观者、参与者逐渐走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的中央。文章回顾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从实施以来的发展历程,包括专项一期在科学前沿领域和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专项二期正在实施的项目情况,以及正在论证中的空间科学未来规划任务的优选项目。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将发展空间科学放到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首要位置上。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瞄准空间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前沿,通过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使空间科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尽快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基础研究资助的主渠道,一直对空间科学领域基础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口重点关注,开展相关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梳理关键科学问题,明确优先发展方向;并通过重大、重点、面上、青年等项目及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等多种方式,予以持续稳定资助,支持我国空间科学工作者产出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面向未来,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面推进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重点关注我国重大空间科学任务的科学应用,以打通空间科学发展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支持我国科学家利用科学卫星、深空探测器和空间站平台获取的第一手科学数据开展前沿研究,持续产出系列里程碑式的科学突破,并成为建成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先行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面向“十四五”太空探索事业新征程,需要深刻洞察复杂多变的国际航天发展新态势,充分认识我国航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不足之处。纵观世界航天历程,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大成果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稳步积累和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文章从重大任务导向、原始创新研究、未来航天布局3个方面思考了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航天科技创新中积极发挥的作用,并面向我国航天事业长远发展提出了4点建议,助力我国“航天强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科技强国主要科技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已经提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创新型国家前列、科技强国可以用哪些定量和定性指标予以描述就需要深入研究。文章围绕我国提出的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以国际上有关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代表性指标体系和研究报告为基础,研究梳理出描述科技强国的重要的、典型的科技指标体系。通过与美国等世界科技强国在各主要指标上的表现展开横向对标分析,揭示我国在主要科技指标上的表现与差距,提出我国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目标,以及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基本驱动力量。当前,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科技发展还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文章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为目标导向,明确了科技强国的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验基础上,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在内的科技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与美国的科技创新指标横向对比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文章提出要从国际发展环境、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家创新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核心要义。在此基础上,文章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再到全面支撑国家强的发展角度,阐明了"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内涵,并从顶层设计、创新体系、创新资源、创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若干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系统分析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要在深刻认识科技强国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准确判断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潜力和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和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顶层设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重大创新产出导向,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紧抓尖端,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队伍。  相似文献   

10.
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突破和掌握那些我国处于"卡脖子"短板位置的关键核心技术,对于我们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标志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视前瞻布局,加强战略研究。文章将在分析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反思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挑战与瓶颈,并从支撑重大技术突破的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新评价激励机制等维度设计等方面,思考如何构建充满活力和效力的攻坚创新体系,真正铸造强国重器。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历史脉络和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哲学根源进行分析推演,提出"哲学的贫困"可能是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源;并从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哲学的贫困"是我国无法建立自主的科学体系、原始创新匮乏、科学大师缺失、学术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哲学建设的特点和困境,引用孟子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论述进行类比,提出哲学建设是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应当采取"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的策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实施;同时,也要在哲学的引领下进行更加统筹平衡、系统深入、成熟定型的科技改革,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现实和长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is the major funding agency for China''s basic research in natural science. The total budget for NSFC was 26.7 billion Yuan (RMB) in 2017, accounting for 27% of China''s total investment in basic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s, continuous increases i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and other funding programs provide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rapid growth i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8, NSFC unveiled a deep reform plan that aims to build a fair, efficient and standardized new funding system that meets the demands of excellence in scienc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5–10 years. Why did NSFC propose this reform? What are the major tasks of this reform? And how would NSFC implement this reform? All-in-all, this reform would not only have profound effect on S&T in China but also matters the world for the global collaborative efforts for the science. Recently,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ad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Jinghai Li, President of NSFC and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 learn his views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future of NSFC.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科技投入主要矛盾已经从投入总量严重不足,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需求与投入效能不高的矛盾,需要切实解决投入不聚焦、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滞后、科研活动与经济社会需求错位等结构性、体制性和管理性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提升科技投入效能”要求,分析我国在科技投入中的主要矛盾转变,以及制约我国科技投入效能的若干因素,最后系统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科技宏观治理、攻关应急体制机制、科研人员全职业生涯、科研活动全链条、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主体、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全生态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改革近10年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了主要创新型国家在科技改革中呈现出的战略统筹加强、政府干预增强、重视颠覆性创新和未来技术、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注重开放科学与科技安全平衡等新动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面向未来的科技改革走向,提出了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改革思路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行星科学: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科学是当今科学前沿,是我国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自然科学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行星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行星科学一级学科设置和教育培养体系的缺乏。当前,我国全球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尽快建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也正逢其时。我们认为,通过"高起点、快发展、广交叉、深融合"发展行星科学,不仅可以加快完善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布局,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梯队,也是我国深空探测事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空间科学是利用空间飞行器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开展特殊实验的大规模科学活动,为当代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文章概述了国际空间科学的重大突破,分析了空间科学、载人探索活动的发展脉络和新趋势,回顾了我国空间科学近20年来的发展成就,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强调空间科学的战略地位及其对我国科技、航天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制定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和建立稳定预算制度是我国空间科学长期稳定发展的保证。建议充分利用科学气球、探空火箭等各种途径夯实研究基础,加强理论与实验技术相结合,培养大批高素质科学家,深化国际合作,完善科学任务管理模式等,走出中国特色的空间科学创新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路径。从全球百年科技史来看,伴随着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和强化其战略科技力量。文章在深刻认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布局的重大意义基础上,分别从聚焦国家需求"基本面"、围绕前沿探索"无人区"、面向产业经济"主战场"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布局的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行星科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国际深空探测热潮。行星科学是研究太阳系内与系外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和行星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行星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由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产生。当今世界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行星科学强国,缘于其率先建立了行星科学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学引领深空探测的发展思路。当前国际上处于第二次深空探测热潮的上升期,我国的深空探测事业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然成为崛起中的深空探测大国。但是,我国的行星科学学科尚未建立,亦无人才培养体系,无法匹配和支撑国家深空探测战略规划的实施。行星科学学科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成为深空探测强国和行星科学强国的瓶颈。因此,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有条件、有能力、有优势率先建成行星科学一级学科,继而带动相关高校共建中国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体系,服务和引领未来深空探测计划,推动我国成为行星科学强国。对比美国行星科学发展历程和当今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有望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科学技术历史发展的视角,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产生和发展的特点,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探讨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和重要作用,提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义、特点及3种组织形式。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论述,得出:中国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由中国科学院等已有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