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俊海 《科协论坛》2007,(3):153-154
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模式,需要探索、创新。本文就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制约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作出了一些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为以后民族地区农村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刘诚香  刘林 《内江科技》2011,32(2):44-44
农村体育正在全面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民族地区更是如此。研究民族地区农村体育,有助于找出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探讨其发展前景,关注民族地区的农村体育活动,促进农村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阐述社会保障的含义出发,分析了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地理区位、法律制度和文化意识等因素对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影响,并从加大对民族地区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加快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参保意识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对面对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经历了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逐渐被城市化。而推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动力和外部劝力两大类。它们在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甘肃省民族地区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临夏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引言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工业化、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发展被视为实现加速总体发展的一种手段,不是把农业发展本身作为一个目标,而农地制度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决定因素,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始终受到农村经济,以及城乡经济联系的制约。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关系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为工业、城市、农业、农村乃至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离开工业化的城市化是不可想象的,缺乏以合理农地制度为基础的农业支撑的城市化也是难以为继的。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姜佳家 《科教文汇》2012,(14):205-206
贫困问题始终是困扰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几千年来的梦想。贫困不仅表现在贫困地区低收入和低生活水平,还表现在贫困地区社会文化的全面落后状态。本论文探讨民族地区贫困农村的成因以及反贫困策略,通过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以及农村社会工作的介入,旨在改善民族地区贫困农村的落后状态,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杨  彭怡 《软科学》2003,17(6):73-76
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化对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从根本上实现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转移目前农村过多的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最后,文章对近期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必将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民族多元和文化多样的区域特色,注重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加城市化建设中的文化含量。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是农村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关键.以恩施龙风镇为个案,通过实证材料分别从农民的经济能力、家庭教育、教师素质、学校运作、学生心理、职业教育等方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作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并指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贫困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基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客观差异和市场经济的完善,农村的贫困人口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了应对民族地区农村在转型期贫困现象及其贫困人口的新变化,以贫困及贫困人口的认识为逻辑起点,本文在恩施州个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理性分析认为西部民族地区转型期的农村贫困可划分为"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发展型贫困"三种基本类型,从而为民族地区转型农村的扶贫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少数民族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农村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生源不足、师资力量紧缺等问题,文章重点分析其发展策略,对充实生源,进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三个对策进行浅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众多的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内部是制约城乡经济成长的一个主要因素,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为一元结构最主要的深层约束。采取多元化转吸纳策略,加快农业人口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水平,提高农外转移的稳定程度和集聚程度。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经济发育的主体。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  相似文献   

14.
杨淮 《科教文汇》2013,(4):160-160,164
农村少数民族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农村少数民族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生源不足、师资力量紧缺等问题,文章重点分析其发展策略,对充实生源,进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三个对策进行浅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宏伟  金丽馥 《软科学》2002,16(4):35-4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农村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的冲击、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的冲击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必须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动力系统由农村区域张力、城市区域拉力和政府推力构成.其中,农村张力对城市化发展起着重要支撑、贡献作用.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张力与城市化的相关关系分析,验证了农村张力的经济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和文化要素在黑龙江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基础、支撑和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就全国而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最终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对我区而言,这是我们忠实执行“三个代表”,认真贯彻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尽快使西藏农牧民富裕起来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中心集镇是我国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扩大内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国家战略。文章通过对美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了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及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借鉴美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九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原因,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海南少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岛的中南部,这里的农村女童受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五指山市居民以黎、苗族为主,该市农村教育面,豳资金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学校管理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不高等现状。现如今,女性在社会的发展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的全面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该地区女童失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建议,希望对该地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依然是值得关注的焦点.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就业特别是农村失土农民的就业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引导失土农民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