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重论信息即负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直普遍接受“信息即负熵”的观点,但近来有人认为“信息即熵”。为弄清这个问题,笔者在对信息与熵及负熵之关系进行阐述之后,重新论证了“信息即负熵”。  相似文献   

2.
2 关于信息产业 2.1 乌家培批评我“不同意广义信息的说法”,认为我说他把“所有的物质商品”都说成是“信息商品”的推论是“多么可笑”,“否认信息有载体和两者不可分的事实”是“何等荒诞。”这种说法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偷换了论题。我从来没有“不同意广义信息的说法”,也从来没有“否认信息有载体和两者不可分的基本事实”,乌家培在我的答辩中,找不到任何证明这种指责的证据。事实是,我是在讨论“物质商品究竟是不是信息商品”这个问题时,才不同意把广义信息作为界定信息商品范围的;也是在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下,才提出不应该把有物质载体的信息商品与含有信息的物质商品混为一谈。从广义信息说,一切为人类感官  相似文献   

3.
信息与情报     
目前,“信息”已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上自党中央文件,下至儿童识字课本,都常有“信息”这个词汇的出没。据统计,“人民日报”1984年9月份一天的第三版,大小标题中出现“信息”16次之多,“信息”已是我国报刊中词频较高的一个名词。不唯如此,为了加强语气,充实涵义,在许多文件中都出现了连缀的用词现象,如“科技情报信息……”。更有甚者,“信息”正在大量地取代与置换“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测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生产—出版—消费”价值链,获得不同节点的知识价值贡献率,合理调整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生产、出版与消费的结构和模式。[方法/过程]提出知识价值综合评价体系,测度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在生产、出版与消费过程中的知识价值变化情况,并以“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为例,借助信息熵的计算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生产—出版—消费1—消费2—消费3”所构成的链条上知识价值量逐渐减少,其中“生产—出版”知识价值量变动幅度不大,“出版—消费1”知识价值量骤减,“消费1—消费2—消费3”知识价值量缓慢下降,但总体消费环节创造的知识总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知识社会向我们走来──德国讨论知识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不少人把信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描述为进入“信息社会”,进而很多专家认为人类已经开始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在美国,在OECD国家热烈讨论“知识经济”的时候,德国却很少提及这个概念,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在研究“知识社会”。知识社会似乎比知...  相似文献   

6.
沈萍 《现代情报》2014,34(9):158-161
近年来“创客空间”在国内发展较快,创客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的活动被视为一种新的知识传递方式。基于这个因素,“创客空间”凭借自身的特性在图书馆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创客空间”的概念,分析其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创客空间”与目前高校图书馆日趋成熟的“信息共享空间”之间的关系。从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阐述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的实际意义和其具备的显著优势。最后,从空间、资金、人员、项目等方面进行策略分析,说明在高校图书馆设立“创客空间”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张瑞红 《情报杂志》2005,24(1):110-111
在信息极度膨胀的网络时代 ,用户的注意力肯定会成为越来越宝贵的稀缺资源。网络信息想要实现它的价值 ,必须首先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在网络信息也具有商品性这个基础上 ,论述了网络信息价值通过获得的注意力来测度 ,用公式描述了网络环境下注意力和信息的关系、注意力和信息价值的关系 ,初步提出了一个信息价值测度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信息能力与解决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王宇红 《情报科学》2003,21(3):239-241
本文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揭示出信息与不确定性,问题之间存在“钥匙与锁”的关系;按照解决问题的顺序,论述了解决问题需要“信息能力”,以及信息能力包括的信息意识,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如何在解决问题,实现信息价值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红艳 《现代情报》2006,26(10):144-145,148
本文对“灰色文献”归属权离散、时空离散、价值离散等特点及分布现状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进而提出应用遗传算法进行编程,达到快速有效的Internet定位,实现读者快速找到特定的“灰色文献”信息地址,获取相关的“灰色文献”信息.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所蕴涵的颠覆与重构的力量造成了信息话语权的流动割据与动态分配,并具象化为“信息茧房”现象,该现象潜藏着的“认知茧房”“信息割据”“信息拟态”等效应威胁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效果、理性根基和政治认同。“信息茧房”的成因、分布层次与运作机理分别提供了内外交互、纵横结合、动静相宜的破茧依据。相应的策略应以主体性的本体维度为价值策略达成知识目标,以主体间性的朋辈教育为交往策略达成理性目标,以他者性的议题设置为话题策略达成社会建构目标,以期突破“信息茧房”,消解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