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红强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9,31(10):1647-1653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舟  胡婧  杜叶婷 《大众科技》2011,(1):171-172
从出口商品、出口国别、出口经营主体等方面,总结了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柳州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并提出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拓展多元国际市场的对策,对柳州利用地缘优势发展出口贸易,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大国围绕油气资源和通道竞争的日益激烈,世界油气地缘竞争也逐渐呈现出海陆角逐均势发展、供求关系多元化和油气合作区域化的新趋势.文章分析了中国石油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地缘政治风险.提出中国在拓展海外油气供应渠道的过程中,应把握"有限扩张"原则,在全球的能源竞争格局和区域能源竞合大势中"避风就势.联合抗衡".这些策略将有助于中国在世界油气地缘封锁中成功突围和实现油气供应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面对全球经济治理,文章从克鲁格曼的地理本性出发试图认识全球治理的地缘政治经济基础。作者认为,全球经济关系是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的基础。通过收集世界21个主要经济体的2000—2012年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增加值数据,运用区位商模型分析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业与制造业发展区位,同时对各国资源输出情况进行对比,开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进行地缘经济基础分类。研究表明:全球一体化使世界典型化国家类型趋于明显,呈现出新的"三个世界"特征——美国、英国、瑞士、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属金融业主导国家(地区);泰国、中国、韩国、德国、日本、越南和中国台湾属制造业主导国家(地区);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属资源开发业主导国家(地区)。印度、巴西和法国目前在多领域均得到发展,虽然属过渡型国家(地区),但在进一步演化中,向一定的国家类型逼近。这种地缘经济学的相互关系,通过GDP溢出分析得到进一步证实。总之,地理本性决定的经济分工分类,构成了全球经济治理的地缘政治经济学基础,将影响全球经济治理。  相似文献   

5.
西藏亚东地区边界的历史演变及地缘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亚东地区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与印度、不丹等国形成的"楔形"交界,自古即是重要的边防要地及贸易口岸。在印度于洞朗地区挑起争端的背景下,厘清亚东地区边界的历史沿革,并基于"地理限制"法则,分析其地缘战略地位,可为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保障边防安全,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文章综合运用文字史料、历史地图和GIS手段,分析亚东地区边界演变及地缘战略。结果显示:(1)亚东地区边界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与周边地缘格局密切相关,洞朗地区在法理上始终属于中国领土,印度应充分尊重《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中的有关约定;(2)地理限制是导致亚东地区边界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可缓解边界纠纷压力;(3)突破"地理限制",强化亚东地区地缘政治影响力,是钳制中印边界缓冲国、掣肘西里古里走廊、制衡印度洋航线安全挑战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能源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日趋受到学界关注。为讨论能源地缘政治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本文对中国知网(CNKI)1998-2015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三个研究阶段及其特征,并从格局-机理-效应对能源地缘政治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国内在能源地缘政治的格局演化、驱动机制、主体客体、能源安全及其地缘战略、竞争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在理论框架上不够成熟,逻辑体系上不够完整,在地缘要素、能源和地缘政治的相互作用机制的定量分析较为薄弱,在地缘要素、能源综合性、经济、能源安全和尺度等研究视野略显偏窄。鉴于此,本文对能源地缘政治研究框架提出了一点思考,未来研究应在能源地缘政治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更加重视,在大数据、模型化和可视化表达等方面得到完善和加强。网络化、地缘环境、新能源、石油结算货币将成为研究新趋向,多种能源的综合性分析应得到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能源地缘政治在中微观尺度研究应受到重视,全球能源治理将成为政策研究的重要落脚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及中国的政策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78-1783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日、韩、印)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加大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对未来油气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印度近年来持续推进情报合作对我经略周边与地缘安全埋置不稳定因素,研究印度情报合作的推动因素,能帮助理解印度情报工作发展情况与本质规律,为我国应对提供借鉴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并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结合国际合作领域相关理论与印度情报合作实践,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探究印度情报合作的驱动力。[研究结论]填补国防实力缺口、维护安全稳定和提升国际地位是印度情报合作的内在动因,同时印度也因其独特的地缘价值、可观的合作利益和良好的合作声誉备受合作对象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亮  吕耀 《资源科学》2009,31(10):1654-1661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另外,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增大,长江以北地区获益,而江南地区则受到冲击.当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增进了双方经济发展的活力;②为双方走向地缘经济一体化打下基础;③带动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极化和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成长,为地缘政治运作提供支持;④从长期来看,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等格局有碍于双方长期经济政治战略的持续,对中国有负面影响.因此,农产品贸易是双方建立面向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行动之一,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显然还需要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之外寻求更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赵建安 《资源科学》2009,31(10):1640-1646
中国虽然是铁矿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大国,但由于正处在现代化进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期,钢铁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原来预期,铁矿资源需求与消费超过国内资源的开发供给能力,进口铁矿资源巳成为满足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来源.从世界铁矿资源的赋存和开发利用格局分析,满足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铁矿资源需求将不会存在"稀缺"问题,在我国周边国家的铁矿资源赋存与开发利用格局中,资源和产能均具有较大潜力,目前已有2/3进口铁矿石来自周边国家,能够继续成为我国利用国际铁矿资源的重要区域或主要区域.未来周边铁矿石进口来源国主要是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应逐步提高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进口比重.主要结论与对策包括:周边国家可以成为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主要来源地;构筑进口铁矿石来源全球多元化格局;积极和全面参与周边铁矿资源丰富国家的开发,共同分享和承担在铁矿资源勘探、开发、出口等方面的利益和风险;构建协调与主动的铁矿资源进口价格谈判机制,成为世界铁矿资源市场价格的主导力量,实现"双赢";全力维护与发展周边铁矿资源出口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共同构建区域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亚洲九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张宇  周葆华  沈惊宏  朱磊 《资源科学》2015,37(9):1871-1879
选取1997-2012年亚洲9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两者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①亚洲9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不同国家入境旅游与贸易间的互动关系呈现出较大差异性,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4国属旅游推动贸易型,蒙古、印尼、新加坡和泰国4国属贸易促进旅游型,菲律宾属旅游与贸易混合型;③各国入境中国旅游与进口、出口贸易间的互动作用强度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对中国入境旅游产业发展和国际贸易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构建及社团发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姜文磊  唐志鹏 《资源科学》2020,42(6):1027-1039
采用Eora数据库和MRIO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与2015年189个国家(地区)的国(区)内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基于网络视角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及社团划分问题进行全局分析,揭示不同国家(地区)在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网络中的地位及关系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贸易隐含碳净流出是中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隐含碳净进口则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下降贡献了重要力量;②虽然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隐含碳净进口总量趋于下降,但是从中国、印度等主要隐含碳净进口地流入的隐含碳排放量却一直在增长,净进口来源地呈现集中趋势;③2000年与2015年全球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均包含4个主要社团,社团核心由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转变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社团核心地位加强,主导的社团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社团辐射能力则有所减弱。由于处于同一社团的各贸易国(地区)的隐含碳流动更为密切,因此,社团内部成员国可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支持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且中亚各国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不断提高生产量及出口量,致力实现出口多元化,因而成为世界各大国及各大力量争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且消费巨大,天然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中亚地区占我国天然气进口市场的份额在50%左右,未来虽然该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进口总量会稳步增加,因此中亚天然气仍然在我国天然气保障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亚天然气资源具有比较优势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合作开发也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扰动。为此,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地缘配置格局及对我国天然气安全的保障程度与保障效益,分析了外部扰动因素对中亚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合作开发亟待采取的对策建议:(1)建立副总理级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协调委员会;(2)制定并完善与中亚五国的天然气双边贸易协定;(3)继续扩大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4)优选我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开发模式;(5)建立中国-中亚天然气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4.
钱志权  杨来科 《资源科学》2016,38(9):1801-1809
随着中国在东亚垂直分工体系中角色日渐凸显,其产业及贸易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变化,这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利用可比价格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日、韩、印尼、马、菲、新、泰、中国台湾、越等东亚国家(地区)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运用MRIO-SDA技术对1997-2002年、2002-2007年、2007-2012年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进行了跨期比较。研究表明:①东亚垂直分工导致了中国隐含碳排放增长,而且虽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隐含碳的增加有缩减效应,但减幅明显收窄。贸易结构恶化与贸易规模扩张是中国对东亚地区出口隐含碳增长的重要因素;②由于隐含碳排放区域溢出,中国碳排放受到东亚垂直分工体系影响最大,与东亚垂直分工体系同步性越来越强;③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垂直分工体系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东亚垂直分工体系有低碳化的趋势;④中国要加强对于高能耗贸易品出口的监管,同时要充分利用东亚垂直分工体系区域溢出对减排的正面作用,避免成为国际碳排放倾销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江洪 《资源科学》2016,38(12):2326-2337
为了探索金砖国家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采用金砖四国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投入产出表,将经济分为11个部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并进行行业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从1995-2011年,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而且样本期内净顺差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沦为“污染天堂”;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绝对数逐年增加,行业贸易隐含碳特征有明显差异,金属制品、橡胶、纺织等行业处于贸易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而采矿业长期处于逆差,从2000年以后成为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正逐渐沦为“污染天堂”;巴西贸易隐含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属于“污染天堂”;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不仅没有沦为“污染天堂”,相反,正不断从对外贸易中获益。金砖四国隐含碳行业结构分解结果基本趋同,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规模效应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技术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粮食进出口贸易结构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在开放的全球粮食贸易系统中,贸易格局与贸易安全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准确评判中国粮食贸易结构的安全程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净贸易量计算法、香农熵指数法对中国1987—2016年主要粮食(玉米、小麦、稻米、大豆)的进出口贸易时空格局和贸易结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2008年之前,小麦、大豆以进口为主,玉米、稻米以出口为主,2007—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后皆表现为入超特征。②小麦主要进口国(美、加、澳)较为稳定,大豆、玉米、稻米主要进口国变化较大。③粮食进出口结构安全水平存在差异,总体贸易结构安全程度得到提高。④“反向抑制区”国家粮食进出口比例与其香农熵值成反比,“协同增长区”国家粮食进出口比例与其香农熵值成正比,粮食贸易伙伴进出口比例与其对本国贸易结构稳定性的贡献度呈非线性关系。本文揭示了1987—2016年间中国4种粮食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了粮食贸易结构演变的动态特征,丰富了对中国粮食贸易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东方  陈伟强 《资源科学》2018,40(3):498-506
铝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铝土矿作为铝产业链的源头,是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全面了解铝土矿的进口市场有助于充分把握市场形势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本研究基于中国1992—2015年铝土矿的进出口数据,从对外依存度和市场集中度两个方面,构建了铝土矿进口资源安全程度评价矩阵,以评价中国铝土矿的资源供应安全程度。结果表明:①1992—2015年,中国铝土矿的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净进口重量和价值量增长显著;②1992—2007年,中国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逐渐上升,2007年之后相对平稳;③2007年之后中国铝土矿进口市场的集中度相对2007年之前较低;④近年来,中国铝土矿向供应相对安全的方向发展。建议:今后进一步积极开拓海外铝土矿资源;进一步均衡从各国进口铝土矿的比例。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所构建的资源安全评价矩阵同样适用于对其他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地缘政治风险的度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鹏  成升魁  吴良 《资源科学》2018,40(4):773-783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位置,油气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油气管道沿线国家的地缘政治压力。为了保障能源出口安全,中亚主要能源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实行了一套能源(包括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多样化战略。本文从相关性、多样性和国际关系影响这三个角度,利用2005—2013年的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能源贸易数据,测试了这套战略对地缘政治压力的缓解和规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①哈萨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市场多样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之间相关程度较低,而出口国、过境国和进口国之间的关系对石油出口的影响较小;②天然气市场因为多样性不足且相关程度较高,导致国际关系能够对天然气出口造成较大的影响;③中亚能源出口国为了应付地缘政治风险,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法。哈萨克斯坦采用了典型的市场多样化战略,而土库曼斯坦采用了逆多样化战略来减小其风险敞口。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与演变轨迹,掌握中国在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及供需安全性,本文基于1993—2018年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有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主要对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整体演化、节点中心性演化、集团演化、供需大国竞合关系及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供需安全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关系不断趋于复杂化,贸易网络的连通性整体上增强,且表现出典型的小世界特性,是“点对点”的贸易模式;北美洲贸易地位下降,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贸易地位上升,欧洲仍然是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心;中国与荷兰、法国、美国共同掌握着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的信息与资源,是贸易网络的关键枢纽,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②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网络存在4大集团,各集团间出现了交织与重叠的现象,表现出相互融合的迹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贸易集团演化的重要原因;③中国、美国与加拿大,德国、意大利与法国,荷兰与比利时,荷兰与德国,比利时与法国,德国与波兰彼此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与美国、巴西分别在日本、美国市场存在竞争,加拿大、美国与巴西在中国市场存在竞争,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市场是G1的主要争夺对象;中国、俄罗斯、巴西、意大利、荷兰、美国、芬兰是联系集团内外部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关键枢纽;④防范目标性中断对于保障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供需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木材产业安全及贸易政策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成金  王伟 《资源科学》2016,38(4):631-644
中国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保障煤炭供应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性任务,并影响着国家运输网络构建与进出口贸易。本文在回顾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煤炭进出口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刻画了中国从煤炭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变及进出口关系的演变过程;详细分析了中国港口的煤炭进口和出口吞吐量格局的演变过程、基本特征及区域集聚性,认为近年来中国煤炭进出口“南进北出”格局向“南进北出又北进”格局迅速转变;进而绘制了中国煤炭进口的国别网络和中转配送网络,指出部分沿海港口成为煤炭一程接卸和二程配送的枢纽。然后,从煤炭供需关系与耗能产业扩张、煤炭产业政策、市场价格机制、运输瓶颈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因素,深入分析了中国煤炭进出口格局快速演变的动力机制,并指出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近期爆发性增长是一种短期市场行为,未来仍将保持在高位,但增长速度将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