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显现、科技风险责任主体的缺失、科技风险与效益中的公平性等问题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现实生活中引发了各种伦理问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伦理困境,对于这些困境的解决,既有赖于建立起新的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观,同时也需要构建科技风险治理的伦理调节机制,并通过具体措施使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当前加速迭代的新兴技术对人类道德秩序的挑战,在诸多技术应用中都引发了大量伦理难题,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之间的张力被凸显出来。今天的科技伦理成为一个多学科多主体参与的、对科技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治理的领域,科技伦理治理是未来社会生活实践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议题。从责任伦理的角度出发,面向未来的科技伦理治理应充分考虑以下要点:发挥伦理原则在新兴技术的敏捷治理中的作用;拓宽科技伦理教育,推动科技伦理由专业话语向公众话语的转变;强化科技伦理协同治理,构造多主体合作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面向新兴技术实践的“物”转向,以人与技术物的协同演化为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廖欢  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3,(12):250-258
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为应对技术发展与应用中日益凸显的伦理矛盾,科技伦理治理迎来了法治建构的新任务。鉴于科技法律治理与科技伦理治理的底层逻辑有着一定差异性,以适度法制化作为切入点,分析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融合机制。通过厘清科技伦理治理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立足于法律治理与科技治理的关联性,指出科技伦理治理法制化能够为科技活动划定边界,有效回应并规范涉及科技应用行为,推动负责任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同时,科技伦理法制化要求在法律层面上作出伦理规范,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关注新兴科技领域相关伦理问题,因此从实体化权利义务、多层次规范体系的构建等角度出发,提出依托法律规范、伦理委员会运转、科技伦理审查等治理有效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增强伦理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从某种意义上说,环保技术可以看作是社会伦理生态转向的产物,然而,环保技术的使用却受到了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国家利益以及代际利益冲突的影响,在伦理实践过程中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关注发展创新业务的企业如何应对政府规制的问题,对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业务、神州集团的专车业务和微贷网的车贷业务在各自场域内的发展过程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企业进入新兴场域中获取规制合法性的策略及其构建机制。结果发现如下:(1)识别了企业进入新兴场域的"赶下车"式合法化策略,包括搜寻、自检、立规、驱赶等步序;(2)随着"赶下车"策略关键步序的展开,企业在合法化过程中经历从"不确定合法"到"合法或不合法"等状态的动态演变;(3)政府与企业在新兴场域规制形成过程中存在双重性博弈和交替性博弈2种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兴科技的前沿创新性、动态变化性、多元互动性使其伦理治理存在难度,传统的治理方式难以快速应对。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发展“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亟需识别新兴科研领域的伦理风险并加强伦理建制。为此,基于我国重点科技创新领域伦理治理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文本体量不足、专业审查机制及配套保障不完善、科技伦理教育薄弱、总体伦理素养有待提高、科研伦理创新治理路径有待拓展等现状,系统分析信息科学、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学领域代表技术的潜在伦理风险和伦理治理现状,提出浙江省反思性高阶伦理“元治理”路径,包括: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伦理治理、完善特色科技伦理制度文本、加强伦理审查制度建设、健全伦理教育科普制度以及数字化赋能高效管理等,以期促进科技理性驱动共同富裕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兴技术治理无法回避的是如何应对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而既定的精英决策模式不仅难以应对新兴技术不确定性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且制定的新兴技术政策受到了广泛社会公众的强烈质疑和争议。网络制度下,通过多元行动者协商和互动制定的新兴技术政策消减新兴技术不确定性成为新兴技术治理的关键。研究将治理网络理论作为一个经验工具来分析中国转基因作物治理应对不确定性的政策博弈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之间经过协商和互动的治理行动是应对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的消解因素。研究启示是新兴技术政策制定需要社会价值前置,是过程导向治理的体现,也是社会公众权利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与治理体系:发展现状和战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界定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的基本概念,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然后,探讨导致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下的伦理问题,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媒体、智慧医疗、服务机器人等;此外,围绕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探索治理框架体系,包括技术应对、道德规范、政策引导、法律规则等方面。最后,结合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部署,指出在社会治理的落地过程中宜采取分层次、多维度的治理体系,并提出在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和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建议(2020-2035年),包括社会宣传、标准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用模型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模型研发应用的增多,模型的社会和伦理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通用模型的特性出发、分析了模型在算法、数据和算力3个层面潜在的伦理挑战,包括不确定性、真实性、可靠性,偏见、毒性、公平、隐私及环境问题。进一步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了数据驱动的模型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中介性作用及所产生的“镜像”效应问题和透明性问题,提出了人与世界关系的新形态是以模型(数据)为中介的,即“人-模型(数据)-世界”关系。最后,从治理技术和治理机制两方面反思了当前的应对措施及局限性。建议建立开放式、全流程、价值嵌入的伦理规约机制,保障通用模型在合规、合伦理的框架下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黎常  金杨华 《科研管理》2021,42(8):9-16
人工智能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诸多伦理困境与挑战,建立新的科技伦理规范以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本文从科技伦理的视角,围绕机器人、算法、大数据、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所出现的伦理主体、责任分担、技术安全、歧视与公平性、隐私与数据保护等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治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未来需要在中国情境下伦理原则与治理体系的建立、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跨学科合作、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的融合、多元主体伦理角色分工与协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essay, a new approach to the ethics of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presented, called anticipatory technology ethics (ATE). The ethics of emerging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of ethical issues at the R&D and introduction stag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rough anticipation of possible future devices, applications,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essay, I will first locate emerging technology in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ycle, after which I will consider ethical approaches to emerging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obstacles in developing such approaches. I will argue that any sound approach must centrally include futures studies of technology. I then present ATE and some applications of it to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ATE, ethical analysis is performed at three levels, the technology, artifact and application levels, and at each levels distinct types of ethical questions are asked. ATE analyses result i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broad range of ethical issues that can be anticipated in relation to an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is ethical analysis can then be used for eth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design or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2.
科技研发应当遵循“科技向善”的理念,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机制是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从“形式要件”到“实质要件”,均应当体现实体伦理正义和程序伦理正义的科技善治。我国应当构建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二元体系结构:在内部审查结构中,制定具有统一性的科技伦理与安全审查实体性规则、程序性规则,从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审查类型、主体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科技研发行为和科技产出成果予以规范。在外部审查结构中,建立信用机制及负面清单制度,形塑公众参与式审查模式,以期从源头有效规避科技伦理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对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新兴技术研发主体之间的研发合作网络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于我们定量认识新兴技术研发合作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意义,对于新兴技术研发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为政府、企业的研发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针对目前在新兴技术研发合作演化特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即大多基于单一网络分析其演化特征或模式以仅利用专利数据,该文提出一种新兴技术研发合作网络演化特征分析模型,以专利数据和网络信息为数据源,构建发明人合作网络、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发明人和专利权人间隶属关系网络的多层网络,并在多层网络中划分不同的研发合作类型,从多个维度来揭示新兴技术研发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结论]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为案例进行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梅亮  陈劲  李福嘉 《科学学研究》2018,36(3):521-530
科技创新的负面影响与新兴技术的治理挑战引发研究与政策对“责任式创新”的关注。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责任式创新主题文献的系统回顾,构建“内涵-理论-方法”的整合框架,对责任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共性理论基础、及实践应用方法展开系统评述。研究结论显示:责任式创新的内涵主要围绕内在属性视角、创新过程与管理视角、创新结果评估视角三个方面展开;责任式创新的共性理论基础包括正义论、技术社会控制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制度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五个分支;责任式创新的典型应用方法涉及扎根研究、伦理分析法、实时技术评估、“谦逊”技术与参与式治理法、上游公众参与技术治理、中游模块化技术治理、技术社会评估等  相似文献   

15.
潘恩荣  阮凡  林佳佳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744-1749
传统研究认为技术将带来伦理风险,但并未意识到技术集成还将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风险,即伦理风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演化为伦理陷阱。这种社会风险与伦理风险有质的区别。在市场经济资本逻辑的驱使下,伦理陷阱通过“互联网+”技术无限扩散,使得公众难以识别和回避。应对技术集成的社会风险可以采用伦理、法律与植入道德代码等手段,但治本之道是发展能识别并治理该社会风险的理论和方法。与现有的技术哲学及伦理研究进路相比,技术哲学“价值论转向”纲领更适合研究当前“互联网+”与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引发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需要技术创新的赋能,但技术创新风险的“时滞效应”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这导致现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治理在逻辑与实践上有了内在的协同性和反身性,即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适应性治理体系的同步建构。因此,科学实验向真实世界的经验延伸带来的治理困境,要求公众与专家的集体参与,通过探索性实践来直面不确定性,这就有了“集体实验”这一协同式的创新-治理模式。基于STS的视域和互构论的角度,集体实验现象的产生可以得到系统阐述,进而得以概念化,并对作为新兴治理模式的集体实验的实践路径做出规范性说明,以期对“作为真实世界实验的技术发展”这一新兴的STS主题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17.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The ethical dilemma (ED) of whether autonomous vehicles (AVs) should protect the passengers or pedestrians when harm is unavoidable has been widely researc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