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4,(8):41-41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15年底前试点地区全面完成现有排污单位排污权核定,到2017年底基本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为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奠定基础。在《意见》发布之前,各地已经开始进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探索。对于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上存在的企业"惜售"现象,《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和指导排污单位通过淘汰落后和过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9)
如何保证排污权有偿使用顺利实施,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是关键。介绍了目前温岭市初始排污权分配方法及其进展,分析了初始排污权分配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推进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加强排污权交易的法制建设、构建科学有力的排污监测和监管体系、实行排污权初次分配有偿化、积极培育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等加快推进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在国外污染控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开始了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研究。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实施的前提与基础。在流域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初期,无偿分配是排污权初始分配的主要方式。我国流域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以行政管辖区为排污权交易的主体,可以降低大流域内排污权交易成本,据此认为在大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可以以行政管辖区为主体。提出按需分配法、改进的同比例削减法、排污绩效法、综合法、环境容量法等5种排污权初始分配模式。各流域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时,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在淮河流域当前发展阶段,应主要采用综合法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排污权交易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德湖  蒋馥 《软科学》2004,18(2):12-15,27
本文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的实质,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排污权交易的产生机理、市场均衡特点,阐述了我国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主要构成因素。认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必须考虑到我国当前经济转型期的特点,目前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条件还不完善,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应当采取排污权交易与排污收费相结合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6.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交易机制,前提要对排污权进行合理分配.综合考虑环境现状、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科技水平等多种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业面源污染排污权分配体系,并以阿什河流域为例,对阿城区段需削减的农业面源污染物COD、TN和TP的排放负荷量在10个乡镇内进行了分配.结果表明,在阿什河流域阿城区段,排污权初始分配中环境现状、经济发展因素权重较大,而社会公平权重较小;玉泉得到最多的排污权,交界分配得到最少的排污权.为保证分配方案的有效实施,从法律、监测、技术和资金投入、发展循环农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针对目前行政管理方面的局限,通过实施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保护水资源的办法逐步得到重视。排污权交易是排污指标通过在污染发生源之间重新分配来达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且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大连市拟开展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模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典型模式,对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在大连市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排污权交易制度在中国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内容,对排污权交易制度的优点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在我国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雪丽 《科教文汇》2008,(21):194-194
本文简要论述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及其意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阐述了在环境保护中引入市场机制的意义,最后,对我国建构排污权交易市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和实践应用基础上,结合广东的具体情况,以SO2为例,尝试构建一个以广东省为交易范围,以排污市场化与效率化为目标的区域SO2排污权交易体系,并着重考虑排污权交易的初始分配方式以及动态纠正方案,以确保排污权交易实施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被解释变量、排污费制度作为解释变量、产业规模和创新人员投入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排污费制度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以29个省域制造业为例,采用全域Moran’s I指数、局域Moran散点图和LISA集群地图分析了排污费制度和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基于GWR模型估计了排污费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研究结果表明:排污费制度和绿色技术创新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排污费制度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产生了空间分异,即发达省域支持"波特假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驱动效应越明显;而欠发达省域并不支持"波特假说",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抑制了排污费制度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效应的实现。此外,产业规模和创新人员投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有偿咨询服务的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信用制度逐步建立 ,公司、企业及个人面临的市场也越来越大、机遇越来越多 ,同时 ,面临的竞争、就业压力也不断加重。如何使市场参与者实现利润、利益最大化 ,就需要进行正确的决策与取舍 ,而决策与取舍的基础就是掌握足够的信息。总之 ,社会环境的强大动力催生了信息需求与信息市场 ,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全方位开展提供了契机 ,如何在信息产业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认清形势、找到差距 ,这对有效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至关重要。1 图书馆对外开展信息服务的环境分析从总体来看 ,信息咨询面对越…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期间全省面临污染减排的严峻形势,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能否完成《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其核心手段之一是发放排污许可证。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理顺工作机制、完善协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强资金管理及加大宣教力度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省研究生学位论文网络信息系统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小兵  钮文艳  于光 《情报科学》2001,19(6):650-652
学位论文是一种宝贵的文献资源,建立共享的学位论文信息系统,有利于此类文献的开发利用。本文在对黑龙江省学位论文资源及读者分布状况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地区性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系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阵流是泥石流(特别是粘性泥石流)的主要运动形式,以蒋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蒋家沟40余年来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流量序列的研究,揭示阵性泥石流的流量时间过程特征以及涨落和分布,发现流量分布满足指数函数关系,即大于一定流量的阵次以指数形式减少;指数与具体的流量过程有关,特别是最大流量.同时,流量的时间过程表现了明显的衰减性,一场泥石流的最大流量越大,衰减越快;最大流量越小,衰减越缓,过程越平稳.这些特征是泥石流活动的固有特性,因而对进一步认识一般粘性泥石流的运动规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金融制度的欠缺,业已构成农业投资及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瓶颈”约束,并且对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产生影响。本文以农地金融制度构建为核心,就农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外在动因、功能、目标、方案及支持体系做了初步探讨,并指出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是保证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享有完全所有权的必要条件,同时对建立有效率的农地产权制度和加快农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健  吴文洁 《资源科学》2007,29(3):8-16
长期以来,资源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突出的理论盲点——忽略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矿权与土地产权关系的探讨。油气资源赋存于地下或土地之中,而在我国油气资源矿权与土地产权又是分离的,国家拥有油气矿权,国家与集体共同拥有地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在矿业权与矿业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而其产生的根源则不仅仅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复杂的土地权利层次和权利结构以及法律上对集体土地权利的忽视。因此,在对陕北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矛盾及矿权制度演进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效解决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冲突、缓解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关键是创新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变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8.
魏晓平  王新宇 《预测》2002,21(3):72-75
研究当某一矿产资源具有多元经营主体 ,资源的经营权归所有经营主体共同拥有 ,相互之间没有达成各自开发资源总数量限制的协议 ,经营主体之间处于非合作竞争状态时 ,运用文献 [1]已经建立的矿产资源开发多阶段动态决策理论模型 ,考虑技术水平差异和成本差异因素进行系统模拟分析 ,得到若干有价值的结论 ,可供矿产资源开发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设计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总体框架: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目标是获得一个具有可比性、敏感性、综合性等特点的综合指数;在评价思路,以“活动—压力—反应—绩效”为分析框架,描述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确定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方法等进行探讨。根据本文设计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框架与思路,对江苏省循环经济进行了描述评价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江苏省的循环经济发展经有明显的阶段性;对分项指标的分析表明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表现,即在减量投入和污染减排这两个方面做的比较好,在循环利用方面有待加强。最后,文章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一些促进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资源税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立佳 《资源科学》2013,35(1):74-79
资源税的理论依据以及功能定位决定了资源税的改革方向.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对资源税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税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定位.作为税收的一种,资源税应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而不是财产权筹集收入的形式,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分析,说明了资源税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应该是外部性理论,而不是资源租、级差地租等依据财产权取得收入的理论.在资源税的具体定位的分析中,采用了资源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将使用资源的成本分为所有者成本、生产者成本、外部性成本,提出资源税应该定位在弥补资源消费量在不同代际分配不均的外部性成本上,而资源的所有者成本、生产者成本和外部性成本中的环境污染成本应该通过市场手段和完善现有制度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