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范玉洪 《科技风》2013,(20):24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获得重大的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能够为文物管理提供新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文物的损坏,促进文物的修复工作开展,为博物馆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供条件。因此,重视并促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以及文物管理特点,以发挥博物馆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阮菊红  谢卫 《内江科技》2013,(12):31-32
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是为了适应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构成了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的井下精确定位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射频数字识别技术把煤矿井下的地理位置进行数字化,数字化地理位置信息的精度可以达到米级的数量级,再通过工作人员携带的位置识别卡设备读取准确的数字化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上报给井上的定位服务器进行分析识别,实现对煤矿井下的工作人员的精确定位,从而通过井下煤矿人员进行精确地定位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有效地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的目的是创建一种新的方法来对知识组织进行定制化管理并能够从个性化的角度访问信息,完善、补充现有的信息组织和访问工具。基于知识试图完善传统的智能化信息组织工具,将它们与当前的新技术相结合,从虚拟图书馆的特点和要求出发,提供一种知识组织和管理的良好工具。基于知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一种将数字化信息资源以系统化和逻辑化的方式组织起来以便于用户检索和浏览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科研机构而言,能够将其存储和积累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组织管理;因此本文简要概述资源在数字化的组织管理中的五个方面,资源的采集、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资源的管理、资源发布检索、资源组织管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E-learning环境下高校知识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霄羽  王润孝 《情报杂志》2007,26(11):125-127
E-learning环境下的高校知识管理是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与创新的新兴知识管理方法,它由宏观高校知识管理网络环境、校园门户网站、多层次教育学习平台等多种网络相互联结,是构建在人与资源两大要素基础之上,它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建立学习型组织、推动隐性知识显性化、加强制度与组织建设、建立透明开放的知识创造激励机制等5种方式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人们阅读现状和阅读推广现状及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阅读推广的障碍,并为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导读方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数字化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革新导读方式,变阅读为"悦读"。提出公共图书馆应以微信公众号,视听休息区,真人图书馆等新方式引导大众健康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8.
针对知识创新管理中的问题发现环节,研究并提出社会组织管理中促进问题发现的方式、方法;提出了通过建立问题收集分析与管理体系、制定相关制度并实施激励政策等方式,激发组织成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本文的思想方法有助于社会组织不断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可为组织开展知识创新管理提供可操作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
莫修 《学会》2007,(10):60-62
<正>越南电力学会(VEEA)是越南电力行业和与电力行业有关部门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自愿参加的群众性、跨行业、跨部门的全国性学术组织。越南电力学会组建于越南实施革新开放政策的新时期,该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十多年里,积极发挥学会组织的作用,在促进越南电力工业的发展、推动越南电力工程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得越南国家、越南科学技术联合会、电力部的嘉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所涉知识产权问题浅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华英 《情报杂志》2003,22(12):19-20
以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关键的问题是搞好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为基点,分析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信息采集、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利用与服务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数据库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组织管理、如何与出版界合作以规避版权、如何充分利用《著作权法》现有条款和争得新的立法权利、实施技术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近年来推动数据要素参与到更多价值的创造和分配,得益于数字经济对科技创新产出的作用。基于此,对2009—2019年间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产出以及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数字化经济的发展是促进科技创新产出的重要支撑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推动经济社会形态下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绩效,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数据价值挖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提出企业数字化创新实现的跨层机制模型.在该模型中,影响企业数字化创新包括基于生态层和企业层的跨层次投入要素、数字化能力的中介作用、外部环境与组织文化的调节作用.为未来的实证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实践提供重要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重塑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拓展了现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引发关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本文提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两种表现形式:创新导向的数字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以及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又称“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Ⅱ型”)。创新导向型的数字生态系统旨在促进数字创新的产生、应用与扩散,这一围绕数字主体而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延续了数字生态系统收敛性、可扩展性、自生长性和模块性的基本特征。数字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化进程与创新主体间价值共创行为深度融合的结果,实现了创新生态系统内主体、结构、制度、功能和演进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Ⅰ型与Ⅱ型彼此渗透、相互促进,改进了创新主体之间的价值共创方式,推动了创新能力与创新效能的全面提升。最后,建议未来研究从案例分析、形成机制分析、发展战略分析、政策研究和监测研究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4.
韩璐  陈松  梁玲玲 《科研管理》2021,42(4):35-45
为了从城市层面定量验证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基于2011—2016年286个主要地级市的样本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剔除特殊城市样本,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更换被解释变量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于创新能力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越明显,从而导致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扩大;创新环境(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数字经济与城市创新能力二者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即在人才集聚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城市创新能力的赋能作用更为明显。政府应以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为抓手,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此外,应重视数字经济会扩大城市间创新能力差距这一现象,在促进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创新发展过程中,加强城市间帮扶与合作,避免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康瑾  陈凯华 《科研管理》2021,42(4):1-10
数字化时代,数据作为新的要素进入到创新发展经济体系中,改变了原有的要素构成和主体关系,急需健全数字化背景下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本文提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概念及其分析框架,并从“围绕数字自身创新发展形成的经济体系(Ⅰ型)”和“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数字化(Ⅱ型)”两个相互融合增值的体系出发,来界定和理解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内涵。本文认为,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不断升级突破、知识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创新要素关系不断增强、创新主体边界不断扩大、制度和条件不断完善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的演化提供了动力支撑。最后,本文在数字化背景下拓展了熊彼特的创新发展经济理论,指出数字创新发展经济体系通过投入创新数字化、产品创新数字化、工艺创新数字化、市场创新数字化、组织创新数字化等五类渠道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产业新型业态正改写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知识产权裹挟的技术标准先行已成为全球数字产业的竞争规则,缺乏互联互通标准协议导致的“数据孤岛”等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因此加强数字技术标准引领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对于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创新至关重要。本文在细致阐述和挖掘数字产业创新概念内涵和发展其外延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二十年间发表于国际顶刊的268篇文章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出“互动关系(协同推进)—内在机理(八力驱动)—作用路径(双向互动)”的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创新的框架,提出数字产业创新融合再造新业态的四种模式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进数字产业创新相关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史亚雅  杨德明 《科研管理》2021,42(4):170-179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这主要与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同时,不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定位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现金流结构创新会显著影响应计盈余管理;而业务系统创新则会显著影响真实盈余管理。从治理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而言,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分析师跟踪少和媒体关注度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内在机制,从信息披露治理角度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深度数字化条件下数字技术的嵌入如何消除突破性创新过程面临的多重壁垒和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以及后发国家如何利用数字化的突破性创新“机会窗口”是目前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在系统辨析深度数字化条件下突破性创新的新内涵和新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阐述了后发国家场景下深度数字化促进突破性创新的过程和机制,提出运用数字化手段克服组织、产业和国家层次等多重壁垒的途径,最后总结提炼了深度数字化背景下突破性创新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本研究为拓展深度数字化条件下的突破性创新理论体系和探索以中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突破性创新的新机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进入以城市文明为主导的城市社会后,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城市经济发展的粗放式、低端化,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管理的复杂性、难度不断增大,城市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城市的无序扩张与空间功能失衡等。智慧城市建设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空间规划五大方面推进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创新应用,推动城市系统的优化提升,为解决城市社会来临后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路径。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部署完备的保障体系,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20.
郑万腾  赵红岩  范宏 《科研管理》2021,42(4):138-146
强化数字金融发展的创新激励效应,是我国在后疫情时期坚持创新赋能业态变革,助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为此,立足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18年面板统计数据,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等方法,实证考察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及其分解指数(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能正向激励区域创新,但激励效果存有差异,其中使用深度最为显著,其次是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在异质性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主体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在空间特征方面,某区域数字金融发展不仅直接激励本土创新,而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间接激励其他区域创新,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的贡献率十分有限;在非线性特征方面,数字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的激励效应在劳动者素质、政府支持和产业升级单一门槛的约束下,表现边际递增的态势,而在对外开放单一门槛的约束下,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在传导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条路径间接激励区域创新,其中内部因素是主要的传导路径,研发强度在内部因素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外部因素中经济发展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