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物理学科教育改革研究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物理学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丰富源泉20世纪以来,随着近代物理学的迅猛发展,陆续发展了近代原子分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与核技术、原子核能的利用、激光物理学和激光技术、半导体物理学和器件、固体组件、超导电物理学与技术、光电子学技术、X光技术、粒子物理,以此又推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与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各种有关的新科学技术产业。它们大大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在现代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核科学等八大科学领域的蓬勃发展都是以现代物理学在各方面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中取得的三方面的杰出成就,讨论了爱因斯坦对近代物理的巨大贡献以度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配合“2005——国际物理年”,表明科教界、政界和公众对物理学和科学的支持和重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纬零  孟玮 《教师博览》2012,(10):22-24
四 1993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纪念叶企孙先生》一文中,这样评价叶企孙的一生:叶企孙先生“是我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和我国物理学界最早的组织者之一,为我国物理学研究与理科教育、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叶企孙对国家“突出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两弹一星”方面,更表现在对中国近代物理学事业的建立上。  相似文献   

4.
当代物理学的发展对科学实在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牛顿的经典力学支持了洛克的“第一性质的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承认物体在时空四维坐标系中的绝对标示,但量子力学又否认了粒子时空标示所存在的连续性,并提出粒子的矛盾体结构。随着近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当代实在论思想也发生了从中世纪的形而上学实在论向关注关系、整体与认识行为的近代实在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一、21世纪物理学必须面对能源和气候问题21世纪:物理学从“大科学”向“小科学遍地开花”转变;半导体的发明促成人类进人信息技术(IT)时代;人类期待的能源无虞原子能时代没有到来,反而面临能源短缺与气候变暖;研究经费向可再生能源、可持续能源的研究倾斜。  相似文献   

6.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庆枝 《物理教师》2004,25(11):55-56
19世纪末,由于经典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使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理论大厦已经大功告成,留给后人的只能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发展.可是,就在这个时候,经典物理学体系本身出现了不可克服的危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电子、X射线、放射性的三大发现,动摇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传统观念;二是经典物理学上空出现了几朵“乌云”,主要两朵是——“以太飘移实验的零结果”和黑体辐射引起的“紫外灾难”.就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爆发了一场物理  相似文献   

8.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几千年来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人继承前人把历史推向前进。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到来,科学技术被推到历史的前台。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领袖,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拉开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帷幕;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奠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引向纵深发展。他们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论  相似文献   

9.
WTO规则特别是《农产品协议》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加入WTO为农业发展融入国际经济主流、实现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解决农业中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创造了机遇;同时“入世”这把双刃剑对我国农业发展也构成了威胁-国内农产品市场准入程度提高以及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劣势这一双重挑战致使传统农业的生存空间趋窄。面对机遇与挑战,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充分用好WTO规则关于农业的“绿盒”政策,扩大农业的国内支持空间;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优化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胡建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14-17,50
魏源根据“世界历史”新格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契应了中华民族由前现代的“文化中国”过渡至近代“主权中国”的合历史逻辑需要;因而不愧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个慧识。其中含融的近代意蕴为:(1)建构了“文化中国”被“主权中国”取代的理论入口;(2)开他最爱国主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先河;(3)成为古典历史观向近代历史观质变的中介;(4)代表了民族文化在“世界历史”新境遇中自我保存与发扬光大的正确心路。  相似文献   

11.
建国后老舍研究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十七年的缓步发展期、80年代的文本研究、90年代向人本世界转换以及新世纪以来在低潮中深入发展。老舍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探寻60年老舍研究发展脉络,不仅有益于深化老舍研究,而且会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回顾物理学发展历史,分析了作为自然科学基础性的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物理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及其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认为物理学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类明程度。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从核技术的开发利用,晶体管、激光器的发明和发展过程,探讨了物理学对现代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胜 《成才之路》2021,(13):60-61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实现自我发展、融入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师应从物理教学实际出发,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实验设计、创新研究开展等角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进行分析,以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促进物理教学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领域的拓展,各学科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在化学、物理、生物以及材料等学科中,原子、离子以及分子的多光子处理方法和光谱学在实验和理论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光子处理方法及其光谱学在实验和理论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从事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理论和实验的科研人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计算物理是在传统的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之外,新发展的边缘科学,是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学和物理学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本文通过对计算物理两类典型应用——数字相对论和强子对撞机数据网格DataGrid项目的讨论,浅述计算物理对自然科学认识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当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特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跨越以资源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阶段,建立以现代高科技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要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从宏观层次来看,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别的前提下,对内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外扩大开放,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地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对物理教学过程、课堂信息量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将产生较大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和辅助课堂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加强教师计算机技术的培训,是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中专物理教学中作用的当务之急。本文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中专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多媒体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提高中专物理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将自然话语同多种模态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解读是现代语言学,尤其是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我国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主要涉及理论探讨、视觉应用、口语语料库建设、教学应用等领域。文章分析了我国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科技哲学面临的三大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以现代科技变化发展规律和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技哲学,无论是从推进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自身学科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来看,科技哲学尤须下功夫分析现代科技与科学伦理的内在关系、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内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内在关系三大前沿问题,提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以积极引导人们建立与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