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海英 《广西教育》2009,(15):29-31
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品课程成败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网络精品课程的体系结构与精品课程网络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技巧,以期为高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课程发展与共享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来自全国12所高校的184位国家精品课程作者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国家精品课程作者关于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及效果、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更新、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与推广等方面的想法与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相关结论和建议,希望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白艳宇 《文教资料》2009,(10):221-223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在新世纪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新举措.本文详细分析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背景和目标,剖析了精品课程的内涵,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与不足之处,并探讨了如何让精品课程闪光,以使教学效果提高.  相似文献   

4.
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知识组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在精品课程推广与运用中,确实存在着精品课程适应性不强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其中课程内容的知识组织方式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运用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和教师运用精品课程进行教学,笔者通过对精品课程的实地调查与分析,发现精品课程的课程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组织的教材化和堆砌化现象.本文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具体要求为参考,并以奥苏贝尔认为的"不断分化"和"融会贯通"是人的认知组织的原则为指导,提出在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关于课程内容的知识组织,应以知识点为核心,并以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的知识组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运用课程内容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运用课程内容组织教学内容.文本提出的课程内容知识组织的方式,希望能引起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者的重视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设精品课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精品课程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如何认识精品课程、河南省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如何创建精品课程。通过省级精品课程《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的建设实践,总结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浅议地方农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本文以地方性农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系统地分析了精品课程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与意义;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环境、教学评估标准”这六个方面提出建设精品课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精品课程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章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入手,探索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和措施,探讨如何推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结合,提高精品课程建设与使用效率,为其他高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精品课程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应用情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从价值哲学的视角来讲,只有教师真正把对精品课程的价值判断转化为行为.才能保证实现精品课程的价值。基于高校教师对精品课程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的问卷调查发现。在高校精品课程的应用方面,教师对精品课程价值判断与其价值行为不统一,价值判断得分明显高于价值行为。对此。有必要从精品课程、教师、学校等方面入手,采取合理措施,共同促进精品课程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建设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打造精品课程要以教育理念的创新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认为,精品课程建设要确立精品意识;精品课程建设应精雕细镂;打造一支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精明强干、精益求精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照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系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思路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启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院校等)精品课程的建设正在全方位快速地发展。分析了基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现状,论述了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MIT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为案例,思考如何建设高质量、高共享度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应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如何实现对诸多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分析精品课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为例,探讨在利用好精品课程这个教学工具的过程中,如何不断更新、完善、拓展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进而提出促进精品课程有效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地图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以安徽省精品课程《地图学》建设为例,探讨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有关问题.《地图学》精品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借鉴其他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尤其是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网站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旨在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精品课程的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精品课程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与内容分析法,从2003~2006年度评选出来并且能够点击浏览的国家精品课程中选择了88门课程,结合文中所构建的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评价指标,对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国家精品课程可用性策略,以期能够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家精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建设,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思路以及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等几个方面,探讨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的建设过程,以期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些理性思索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在广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实践与研究,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培训、精品课程的建设培训、网络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广西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全区精品课程建设中所取的成果,为今后精品课程建设上升新的台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以《遥感原理与应用》精品课程为例,从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转型升级建设、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探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有关问题,旨在为其他本科高校开展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国家精品课程自2003年开始建设,经过八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已经成果丰硕。已建成精品课程3693门,在国内公开发表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3743篇。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不断积累、动态管理、系统优化和示范辐射的过程。本文通过对精品课程的统计,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将高职国家精品课程情况展现出来,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精品课程”建设与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要点以及“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与标准进行了研究,为衡量一门课程是否达到“精品课程”的要求提供了参考,并对“精品课程”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规模扩张后,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政府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了质量工程,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对象、手段、评审与管理及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误区和问题。下一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应抓住任务核心,完善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与评价机制;要培训精品课程实践社团,塑造精品课程建设的共享文化;搭建起精品课程建设的学习环境平台,以促进课程的持续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