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九条中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一举措为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注入了一道新型润滑剂。在社会工作发展领域,给从事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更大的施展空间,有利于社工服务领域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关于社区矫正的正式法案还未公布,要预防劳教制度的"变异重生"。  相似文献   

2.
开放级劳教人员是在劳教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大环境下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的劳教人员。开放式管理是在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指导下,以劳教人员自我管理为主,所内与所外相结合的自律型的执行方式。所谓劳动教养社区矫治制度是指将符合条件的劳教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劳教人员的恶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被劳教人员张斌之死,让劳动教养制度成为继收容遣送制度被废后又一备受关注的问题,法学界和实务界就该项制度的存废展开热烈讨论。不管结果如何,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已是不争的事实。而2004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则意味着劳动教养制度必须进行重大变革。本文试从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现状及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入手,分析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养制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它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在当今中国,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和当今民主法治的治国理念格格不入,所以一个"唐慧案"又一次将其推到舆论批判的风口浪尖上。实际上,劳教制度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形象。在现实的运作中,劳教制度问题重重,劳民伤财。任何缺乏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制度终将走向灭亡,废除劳教制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任何以"维稳"为借口继续保留劳教制度都是荒谬的。  相似文献   

5.
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教养制度本身的缺陷、对劳动教养监督不力的现状以及更好保障被劳教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加强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尚没有关于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的明确规定,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的开展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人民检察劳教检察办法》等行政法规、司法业务性文件,因此,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法律依据不足。劳动教养法律监督尚存在监督力度不够、对劳动教养的呈批、审批、复查、复议程序无法监督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如何完善劳教制度废止后相应的法律制度,是摆在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保障人权"是后劳教时代矫正制度的核心要素,而"完善司法制度"则是后劳教时代矫正制度的有效手段。要真正做到保障人权、完善司法制度,则需要构建以注重程序正当为原则,以信息公开为手段和保障的违法行为矫治制度,从立法、司法到执法每一道程序都以公开对接民意,从而促进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实施50多年来,权力分配及运行中暴露出了诸如立法权被滥用、行政权过度扩张、司法权被侵占等诸多问题,在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今天,权力制约、人权保障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劳动教养制度要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就必须改革创新。其中,如何分配权力,使国家权力能更好的运行和公民权利更好的得到保障,是完善劳教制度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人为本"的法制建设理论的提出,劳动教养的存废重新成为法学研究中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性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劳动教养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正确认识劳动教养的性质,有助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教养的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善。劳动教养的审批权形式上由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行使,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又由民政、公安劳动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但实际上劳教委的法定职权分别由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劳教机关代为行使。尤其是公安机关在决定实行劳动教养的问题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审批权过分地集中于公安机关,使得公安机关在决定劳动教养这一问题上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相比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立法改革存在诸多困境。其深层次的原因是行政制裁体系和刑事制裁体系在立法上的交替和混同,主要表现在:借行政罚之名行刑事罚之实;犯罪界定的定性与定量因素的限制;两大制裁体系的立法及司法冲突。故此,应从行政刑法的视角重建劳教改革的新理念,通过重新建构和调整两大制裁体系来完善行政刑法,从根本上走出劳教立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养制度的性质问题在法学界还存在很大争议,因适用劳动教养要限制被处罚人人身自由,其与包括宪法在内的我国法律和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实践中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解决立法上的矛盾冲突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改革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实现劳动教养制度刑事化,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制度不适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不仅存在明显的宪法性根据问题,而且有关劳动教养制度的法规之间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虽发挥过历史作用,近年来其弊端也备受争议。以《违法行为矫治法》取代劳动教养制度,不仅仅是创新一项违法行为矫正制度,而且也是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社会管理方式。《违法行为矫治法》的立法理念,应当是倡导宪法精神,遵循权利本位的价值观;限制行政权力,理顺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强化可诉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公正合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饱受各界诟病的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部分违法行为的入刑规制要引起相当的重视。在脱离劳动教养制度肆意适用侵害人权的同时,更要防范因部分违法行为入刑规制而又陷入到重刑主义侵害人权的泥淖之中。对此,应该重视人权保障,强调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用现代的法治观念来引导和加深公众对恢复性司法和开放式处遇的认识,发展和完善符合国际新趋势的社区矫正制度及相关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刑事法律体系在内的规制体系等等。通过这些举措,在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形成一个协调有序、衔接自然的违法行为规制体系,在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同时又实现对人权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5.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后,随着社会服刑人员的增加,社区矫正的规模越来越大,任务也变得越繁重。但社区矫正毕竟是舶来品,在我国起步晚、发展水平低、队伍建设不完善,目前形成的矫正主体角色体系比较混乱。角色定位不准确势必影响矫正主体在社区矫正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矫正活动主体进行准确定位,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高素质、职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从而更好地探寻社区矫正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的存废问题,是近几年来争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在实践中,对劳动教养的适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结现行法律体制下的劳动教养制度,确有再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通过对劳动教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适用范围、以及与现行众多法律冲突的认识,可以使我们产生许多思考。可以说解决劳动教养制度与立法的冲突问题,是体现我国尊重人权的重要标志,也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迈向新的高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虽然被官方称为行政处罚,但是严厉程度不亚于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诸多法律缺陷:首先,与宪法确立的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不协调;其次,与《立法法》确立的法律保留原则不协调;第三,与正当程序原则不协调,因为对公安机关的权力需要进行适当的制约和监督;最后,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未来可能加入的国际条约不协调,如果不改革将使中国违背国际义务。重拾劳动教养制度"教育和惩罚并重"的设立初衷,是其走向合法化、合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围绕这一制度的存废、立法等问题法律界争论不休。究其原因:由于劳动教养制度是在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在当今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的新形势下,其缺陷和弊端显得尤为突出。笔者试就我国劳动教养制度的法律依据、调整对象、程序设置等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并与国际司法准则相比较,认为现行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上存在重大缺陷,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体现为劳动教养的法律依据不合法,劳动教养的处罚力度失衡,劳动教养制度缺乏内外监督机制.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在司法实践中,劳动教养制度的滥用,因此,笔者提出立法建议劳动教养制度的立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从世界范围看,行刑社会化已成为行刑领域的一个趋势,其深度与广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社区矫正的有益探索.笔者首先阐述了对"社区矫正"的理解,其次从实际行刑的角度谈了此项改革的必要性和"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中一些问题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