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流研讨"是探究型科学课的重要一环,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在倡导科学课"长时探究"的今天,"交流研讨"环节更受重视,也备受指责。原因既有认识层面的,也有实施层面的。从认识层面看,交流和研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交流层次浅,研讨层次深。交流以事实描述为主,研讨以思维判断为主。交流提供客观依据,研讨更显探究本质。从实施层面看,新科学课程标准对探究活动数据在从交流走向研讨过程中的运作流程作了强调,要求学生"及时、准确地收集数据,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形成一定的解释"。现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所涉及数据研讨的38个探究活动,就是很好的实施媒介。本文从认识层面及实施层面对探究活动数据有效利用的策略进行研究,以寻求探究活动从交流走向研讨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2.
正一般教师把科学课教学的过程划分为导入活动(5分钟)、主要活动(15~20分钟)、交流研讨(10~15分钟)和整理小结(5分钟)四个环节,其中的"交流研讨"环节是学生探究活动后的信息处理与加工,是一个共享与分析、整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前面的主要活动是为交流研讨做准备的。然而,审视我们的科学课堂,往往注重了学生的主要活动,忽略了学生活动后的交流研讨,以至于前  相似文献   

3.
研讨交流是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研讨交流时学生往往参与率不高,这既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动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使研讨交流有氛围;坚持长期专项训练,使研讨交流有技巧;引领深入有效探究,使研讨交流有内容;引导学生有效质疑与反思,使研讨交流有深度,这样才能提高研讨交流环节学生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4.
兰本达的"探究一研讨"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中学习科学,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对幼儿科学教育具有下列启示意义: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探究-研讨"式是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支持者和促进者;科学教育应重视交流对经验的概括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般教师把科学课教学的过程划分为导入活动(5分钟)、主要活动(15~20分钟)、交流研讨(10~15分钟)和整理小结(5分钟)四个环节,其中的"交流研讨"环节是学生探究活动后的信息处理与加工,是一个共享与分析、整理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前面的主要活动是为交流研讨做准备的。然而,审视我们的科学课堂,往往注重了学生的主要活动,忽略了学生活动后的交流研讨,以至于前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的交流研讨,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使交流研讨能更加深入有效,不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研讨时间,有恰当的交流主题,储备足够的基础知识,鼓励生生交流和相互质疑,善于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23日,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教育》杂志社主办、江阴华士实验学校协办的"科学课堂如何体现科学本质"专题研讨活动,并应邀执教了研究课"光的行进"。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围绕主题进行圆桌研讨。在研讨中,广大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就"科学课堂如何体现科学本质"进行了积极交流。笔者认为,科学课堂上要体现的科学本质太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科学改善生活——科学课堂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的一般过程分为导入活动、主要活动、交流研讨、补充活动、整理小结五个部分。其中,主要活动与交流研讨是构成课堂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两个主要层面,承担着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任。但学生探究后交流研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理性思辨"与"活动体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双翼,而其中的"理性思辨"更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因素。不管是动手前的研讨还是探究后的交流,都是学生思维高度参与的过程,教师有效的引导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和迁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基于事实的"聚焦式思辨"引导策略的实践。"基于事实",就是要凸显科学学科的本质——对证据的追求和对证据的尊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维。通过"问题为串,练习为线"的教学新模式,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研讨,在研讨中构建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祖建 《教师》2014,(19):106-106
正《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可采用"五段式"进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合作验证—观察实验—研讨交流五个阶段。一、提出问题阶段提出问题即发现问题。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激发学习兴趣,或由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中有意义的,便于学生做探究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要探究的主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已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交流研讨活动。有效的交流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把探究获取的信息、想法积极有效地向他人传递,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分享与交流能力,还能把一堂课推向高潮,使科学探究有血有肉地开展。下面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韩迎春 《山东教育》2013,(Z1):93-94
《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活动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但综观当前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追求新异,缺乏科学性;科学猜想缺乏事实支撑;实验过程安排不合理,形式上热热闹闹,对本质的追求不够;交流研讨乱而无序,缺乏必要的规则和激励,不能引起师生、生生互动;课  相似文献   

14.
几乎每一节科学课上,老师都要而且应当组织学生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研讨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卷入学习活动;可以集思广益,汇集大家的智慧;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可以促进团队精神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在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研讨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组织研讨,这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科学探究的进程,把握组织研讨的时机。我认为,在以下情况下往往需要组织学生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目前课堂上很重视科学探究的“上半场”——小组合作探究,支持材料多样,活动时间充足,学生兴趣盎然。而到了“下半场”——研讨交流阶段,往往是台上的同学照本宣科,台下的同学无所事事,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研讨交流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研讨交流应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如何组织有效的交流活动,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实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现场操作环境中,通过主题研讨、实战演练和答辩展示交流等有效的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学生自觉走上"研究—实践—专业化"的自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探究--研讨"教学法因其科学性和先进性被普遍采用,在探究研讨过程中,必须把决定探究问题的目的、方向和方法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出教师铺垫,激发他们的参与意愿,在实验中主动探究研讨,积极思维,促使学生成为科学精神、科学品质与科学意志的人.  相似文献   

19.
辩论是一种主体探究的教学方法,辩论教学打破了一言堂的局面,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辩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对抗"研讨,交流情感碰撞思想。辩论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辩论教学需要提供焦点问题,科学组建阵营,激励鼓舞辩论,引领批判反思。  相似文献   

20.
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将科学教育分为探究和研讨两个阶段,经过这两个阶段使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科学理论形成科学概念。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对幼儿科学教育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早期幼儿科学教育应注重幼儿科学学习态度和方式方法的培养;教师应积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