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治认同: 合法性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政治体系的维系和发展离不开不断进行的政洽社会化,因为只有通过有效的政治社会化,政治体系才能拥有其相应的政治生活主体以及能够产生支持作用的社会政治认同。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化的核心机制,承担着把政治体系的价值和信仰系统传输和分配给社会成员的任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支持和认同。这种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和支持,在现代政治学中,就是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在现代政治条件下,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促进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必然走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学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目标、内容、原则和路径几个方面。其目标是在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正确认知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认同,形成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支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活动的话语体系与行为自觉;其内容包括知识、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能力3个方面;其原则是凸显社会主义属性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统一,与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衔接以及专题式的课程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体验相结合;其路径包括以互嵌式学习主题为核心,以主体间性教学法为取向和以"专项+X"师资培训为依托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的程度如何,实际上是关系到我国主导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能否正确传递、接受和认同,并进而影响我国政治体系能否顺利运行的大问题。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态度问题是一个关于社会阶级及其成员与国家政治体系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在我国古代,这个问题被称为“民心”问题;在西方,政治态度则被视为一种能够影响政治体制的政治品德。社会的政治态度作为一种主观的取向,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阶级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政治态度的形成还受到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政治态度是社会的人,政治态度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心理现象。社会主义政治态度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影响、教育下形成的。它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5.
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政策是我国政府协调平衡城乡利益关系的基本工具,在价值指向上应当以平等性和正义性为利益取向.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三农"政策合法性的社会基础源于农民的政治认同和支持.社会转型期,"三农"政策遭遇合法性危机,根本原因是农民政治参与权利缺失和社会公正原则被忽视.解决矛盾、化解危机的最终路径在于以公正为价值导向,重构农民政治参与这一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政治合法性是全体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威的承认,对政治统治行为的认可,它是执掌政权的前提和基础。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塑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关乎大局的动态的时代课题。目前党内"四群教育"活动新形式,可以视为旨在政治合法性增益的重大举措;政治合法性是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内在动因。以"四群教育"活动为视野,政治合法性增益问题涉及到宪政建设的整体推进和中国共产党利益代表机制的科学建构,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龙燕 《文学教育(上)》2014,(22):126-127
一、公民参与意识的内涵 所谓公民参与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政治的态度、兴趣、信念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参与意识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执政合法性是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现存政治秩序和政权的认可、支持。中国共产党最初获得执政合法性是建立在革命合法性基础上,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21世纪,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申,其执政合法性面临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迁和功利价值等方面的新挑战。面对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强化社会利益表达和整合功能,继续保持经济不断增长,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以维护其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黄健柏  朱云 《天中学刊》2003,18(4):11-14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体系存在、持续、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体现为社会成员对政府、政治制度及其运行过程所构成的政治体系的自觉服从与认同。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任何政治体系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合法性危机问题,因而政治体系在合法性创建、维持与危机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建构以执政党权威为基础,以意识形态的创新为导向,以公共权力有效制约的制度安排为核心,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的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为研究视角,分别从社会表征理论和话语分析两个层面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心理机制。具体而言,在社会表征理论层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表征,是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条件下、以锚定和物化为两种基本的社会认知机制,具有社会共享性和行为差异性、社会根源性和行为说明性、相对稳定性和长期动态性等特征;在话语分析层面,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解构、话语转变和构建话语体系三个方面分析,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区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使用情境差异,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具象化,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要兼顾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统一。从社会心理视角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机制,有助于从"心"出发,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中华民族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政治认同的价值取向及资源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体系的存在与维系、社会成员的利益与诉求,都是在政治认同活动中展现、实现的。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共进。民主政治是认同的政治的发展取向。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主要路径包括意识形态的主导、政治运行的公正、政治治理的绩效和政治文化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共同享有的行为取向、期望、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态度。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以教师培训项目——"百川讲坛"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由点到面,为"百川文化"的建设推波助澜。期间,我们发现富有凝聚力的学习共同体,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执着的毅力与变革的智慧,是文化生长的力量;特色的活动与传统的盛会,是文化生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王辉森 《红领巾》2004,(6):73-75,80
合法性是现代政治分析的一个关键术语.尽管理论界已从不同角度对政治合法性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也存在诸多理论分歧.作为整体的政治合法性问题实际上是由各类政治主体为赢得政治客体的合法性支持,围绕政治合法性基础的构建、维持与维护而在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因而单维构建的合法性是不存在的.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这个体系构成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一、公民参与意识的内涵所谓公民参与意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政治的态度、兴趣、信念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参与意识的形成有着复杂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社会根源。公民的参与意识是公民对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生活的实践反映,是公民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有序地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意  相似文献   

15.
目前,整个社会都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高校是社会"网络化"发展的重要领域,是信息化浪潮的感应者和推动者。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不断增加,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是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和态度。本文按照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对价值观取向的分类——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性、活动取向和社会关系取向——比较了中国和西班牙的传统价值观。无论是共同点还是差异,都能够更好地促进了解,增进沟通。  相似文献   

17.
试析全球治理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拓  吴娟 《教学与研究》2005,4(4):34-40
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对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加以探析:全球治理体系规则与一定价值取向的社会公共观念、文化、价值观具有一致性,而后者往往是前者获得合法性的基础;全球治理与社会公众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它既包括前者通过满足后者的公共利益或公共需求而获得自愿认同、服从和支持的一面,还包括前者通过政治社会化途径使后者获得治权参与治理的另一面;全球治理体系体现着社会生活的内在正义与秩序, 而社会生活的内在正义体现为民主、自由、平等、保护社会权利和控制公共权威的权力等方面,这意味着承认全球治理的必然性;全球治理的模式也应该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自生自发的政治秩序逻辑性选择而非人为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在对于经济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提出了"政治共同体"的概念,这一概念正是社会成员凝聚为一个统一的社会共同体的前提。对于社会建构而言,必须首先解决政治上的整合问题,才能将相应的经济政策予以推广,从而形成一个拥有广泛共识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综合实践环节,教育实习共同体是实践共同体在教育实习情境下的具体化。即时通讯技术和平台支持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即时联系,利于分布式共同体的培育和发展。即时通讯网络支持的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培育模型包括四个核心要素:定义实践领域、明确共同体成员、界定共同体实践行为以及发挥即时通讯网络的关键作用。基于这一模型,利用手机媒体和中国移动飞信平台,从实证层面验证了教育实习共同体培育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即时通讯网络切实有效地支持了分布式教育实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即时、持续互动,能够促进共同体实践成果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道德选择的行为会因相关法律的保护而具有合法性,由此而出现法律保护和道德提倡相悖的现象.在现代法制社会,它"颠覆"着人们对道德的信念和法制的信心.它的存在,根本的原因是伦理学和法学的"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不同、没有形成"认知共同体".因此,调整两者"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构建某种意义上的"认知共同体",是淡化乃至排解不道德选择的合法性之悖论--相关法律保护与道德提倡的相悖现象的基本的思维路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