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教师的认识信念由数学认识信念、教学认识信念组成。数学认识信念指教师对数学本体的认识,包括二元绝对论、多元绝对论、分离性相对绝对论、联系性相对绝对论、相对可误论等5种观念。教学认识信念指教师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等5种观念。数学认识信念与教学认识信念相互交织形成数学教师特有的二维认识信念倾向系统。从对数学的真理性、价值性、客观性、结构性的不同认识,可以考量教师的数学认识信念倾向,从对教学目的、教学本质、教学方法、教学操作、学习本质、学生角色、学生学习能力、影响学习的因素的不同认识,可以考查教师的教学认识信念。将认识对象与认识倾向结合,组成一个测量数学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的特殊量表。  相似文献   

2.
胡敏中 《教学与研究》2004,23(10):91-94
理论认识和应用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两个不同领域和不同向度,理论认识是指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试图建立某种理论学说的认识活动;应用认识是指探索客观事物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程序,并试图建立某种实践观念和实践模型的认识活动。理论认识和应用认识的认识动因、认识过程、认识成果、认识价值及思维方式等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它们又都服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认识的一般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人类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学认识同人类一般认识相比,其认识的实践基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的手段和方法、认识的基本进程、认识的目的和结果等都有自己的特性。教学认识的目的和结果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哈贝马斯认识兴趣范畴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兴趣范畴是哈贝马斯重建认识论的基础性范畴,其实质是强调认识(理论)与兴趣(即生活世界的利益)之间的相互交织关系。认识兴趣包括"技术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和"解放的认识兴趣"三个层次,"解放的认识兴趣"是整个认识兴趣范畴的灵魂。只有正确把握认识兴趣范畴,才能真正理解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的意义、认识论与社会理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改革中,教学认识论不断遭遇批评与指责,但这些批评与指责并未从根本上否定、推翻教学认识论,只是对教学认识论所具有的内在张力——社会认识与个体认识、教师认识与学生认识、教学事实认识与教学价值认识之间提出了另一种化解策略。因此,教学认识论的未来拓展需要在新的价值坐标中,权衡社会认识与个体认识;在交互认识论中,定位教师认识与学生认识;在事实与价值融合中,洞悉教学认识演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方法是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的认识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郑长龙一、认识方法是学生认识的重要因素之一认识包括二要素: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认识工具是联系认识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主体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认识也包括二要素:认识主体...  相似文献   

7.
道德认识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种特殊形式,是否具有真理性?对于这个问题,有道德认识真理性的地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丙种回答。本文认为,这两种回答都是片面的。要正确地解决道德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就必须区分道德认识的多元合理性和道德认识的一元真理并正确理解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文章还指出,从合具体认识形式(如自然认识、社会认识、道德认识)和实践形式(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伦理实践)来看,道德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标准是伦理实践。  相似文献   

8.
认识对象论     
刘秀萍 《教学与研究》2006,42(10):89-94
在由认识主体、认识中介和认识对象组成的认识结构系统中,目前认识论研究中对认识对象的探讨显得非常滞后。然而,随着当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纳入实践活动和认识视野中的对象更加繁杂多样、变化多端,亟待从理论层次上予以抽象、分类和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提供了解决认识对象论的前提和思路,本文以此为根据分析了认识对象的类型,概述了认识对象的特征和功能,初步勾勒出认识对象论研究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9.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教育的根本旨趣,它的形成是学生对化学认识的过程。从认识视域、认识思路、认识深度、认识结果四维度,以“电化学”主题为例,探讨了化学认识观念、认识过程、认识价值三方面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其中化学认识观念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及“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过程关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与“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而认识价值则主要是“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卫军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3):57-60,106
文章从分析媒体理论与技术、社会、人的制衡关系出发,通过梳理媒体的时空偏倚认识、媒体的感官偏向认识、媒体的情境偏向认识、媒体的演化补偿认识、媒体失控的担忧认识等,探讨了教育媒体的演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逻辑证明作为人类的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手段,也是人们探索真理、论证认识、检验认识和指导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有探索真理、论证认识、检验认识和指导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指津人语考场作文,关键问题乃写作者的认识能力。认识,包括对题目的认识、对材料的认识和对人情事理的认识。作文能力训练,不在认识上下工夫,终究不会有起色。  相似文献   

13.
创造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一个本质的和内在的方面。从认识对象看,创造性认识 是以新的认识问题或认识矛盾为对象的;从认识主体看,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即创新主体才能从 事创造性认识活动;从认识过程看,创造性认识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特殊认识活动;从认识特 征看,创造性认识的本质特征就是其创造性;从思维方法看,创造性认识的思维方法也具有探索 性和开创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常规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认识结果看,创造性认识是能获取 创造性认识成果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人生哲理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习的艰难,“万事开头难,但一切从头做起”,让实习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并通过探讨教师的需求分析,包括认识自我、认识学生、认识教学艺术、认识课程与教材、认识教育和教学管理、认识课堂内外教学活动、认识相关学科等;论文最后从建立实习档案、撰写实习报告和开展实习评价的角度讨论了教学实习的评价问题。以期提高实习生对教学实习的认识,为他们走向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全部认识形式归结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种认识形式,现在看来,这两种认识形式似乎还难以囊括人类的全部认识形式、认识领域、认识规律、认识功能,更不足以解释人类的认识史。我们认为,在这两种认识形式之外,还有第三种认识形式,这就是体验认识形式。体验认识,也是人类的认识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把全部认识形式归结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两种认识形式,现在看来,这两种认识形式似乎还难以囊括人类的全部认识形式、认识领域、认识规律、认识功能,更不足以解释人类的认识史。我们认为,在这两种认识形式之外,还有第三种认识形式,这就是体验认识形式。体验认识,也是人类的认识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论中苏论战中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苏论战的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问题。中苏论战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与原理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正统"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等四个方面。使中国共产党在中苏论战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论战中认识路径发生了偏差、国际与国内双重因素的混合驱动、国家利益争执的结果。回顾这段历史给我们启示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民族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认识路径是将物理学习中诸多认识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认识系统,包括问题表征、认识角度、认识对象和认识方式四个要素.认识路径是科学家们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也是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高中物理“静电场”为主题,举例分析其蕴含的认识路径,探索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认识的起源与过程。康德认为认识始于经验,认识的过程实是主体凭先天认识力把客体自由地纳入自己的网络中,自由地赋与其特性和联系:皮亚杰则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人的认识通过同化和自我调节活动达到平衡态的不断发展。皮亚杰实际否定先天认识力的存在。二、关于认识的对象。康德把认识限于现象界,实质上,他指的认识对象不过是先天认识力,扩言之,即上帝的意志和伟力罢了。皮亚杰则坚持真理是个发展的范畴,客体是认识的极限,它是独立地、客观存在的、因果性等范畴都是客观的。三、结论:从一定意义讲,皮亚杰思想是对康德理论的唯物主义改造与补充。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认识论"的一般原理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1.认识是两种存在者即认识者和被认识者的存在关系,认识奠基于人对于存在者的存在领悟(理解)和对于存在者的存在筹划;2.认识是一种现象学的反映一构造活动;3.认识主体、认识产物、认识客体既相互关涉又相互独立,认识产物(包括真理)具有二重相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